从老子文化到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回归
——“老子文化名城”安徽涡阳旅游创新思考
“国学”的持续升温可以说是这些年的一大文化现象。国学智慧闪烁着儒家、道家和佛学的光芒,无论是孔子的“礼乐仁爱”、孟子的“义利之辩”、还是老子“道法自然”、庄子“齐物逍遥”、以及佛教“利乐众生,慈悲为怀”的思想境界,均以非凡的融合力和会通精神,兼容并蓄,把自然社会的方方面面有机联系起来。
作为一名旅游人,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鲜活的、不断发展创新的。国学思想传承到今天,也已经不仅仅作为知识体系而存在,还被看成一种创新思维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有心人借用国学大家的核心思想、观点主张、思路方法,服务于旅游产业发展,可以给各种旅游业态平添“一花一世界”的文化哲思。
巧合的是我的这些感悟
2014年春节刚过,马上又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和西方情人节的“撞日”,好事成双,最惊喜的不是过节的主角们,而是商家。无论是打开电脑还是手机,已然充斥着关于节庆消费的各种资讯。
相比往年,马年的“智慧效应”在旅游行业一马当先,“码上旅游”成为亮点。即通过手机扫描“二维码”,一个由黑白小方格组成的矩阵图案,即可获得丰富的旅游资讯。
据2014年春节旅游统计报告显示,春节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游客量达2.31亿人次,其中,通过网站和手机客户端预定度假成品成为流行,位列消费者关注的产品应用APP排行榜前三位依次是门
自旅游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的利好政策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被称为“美丽产业”的旅游业,也成为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亮点工程”,做大做强似乎也能成为党政领导“亮点政绩”,旅游业的高度关联和广泛带动能力,也成就了富裕一方的“亮点经济”。
于是,我们看到热热闹闹的中国旅游,大家都在相互争宠找亮点,却往往忽略了旅游产业市场基础的“基点”和“支点”,那就是缜密科学的前期市场调研和后期效果评估。
我们到底应该如何规划景区?建设多大体量?设计什么内容?建好会有人来吗?我们到底去哪里营销?潜力客源地在哪?游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工业区是城市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也是留存城市记忆的主要窗口。发展工业旅游,在有效整合、利用城市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产业升级方面,有着深远地影响。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持续深化,国际关注点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中国服务”,中国文化艺术在国际上仍被持续关注和升温,文化创意产业的全球化趋势已日益明显。
与此同时,中国城市转型和工业产业的转移,让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世界性难题。
旅游产业不仅是振兴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也是推动城市转型的重要产业之一。以工业区为支撑,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发展旅游产业,将是推动城市转型的最好选择,也是衍生替代产业——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完成城市经济产
怎么样才能做好“美丽中国”的营销?
首先还是从意识层面来谈,我觉得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们还是要继续深化和统一对入境旅游的认识,要正确认识三大市场的有机联系。因为在任何一个经济体内,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作为旅游业的“三驾马车”,肩负不同使命、具备不同功能,任何时候都不能偏废其一。这个在发达国家也是一样,这个结构要达到一定程度的均衡之后,我们产业才可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当然,这里也可以根据时机来灵活调整。比如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入境游萎缩的时候,可以刺激国内游,拉动消费。社会经济整体比较稳定的时候,可以大力发展入境游。另外还有一个区域差异的问题,中国的区域差异很大,对于很多次发达地区,它还不具备全力发展入境游的条件。
也就是说,三大市场可因一时一地一事倚重其一。但是如果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这三
那么,“美丽营销体系”由哪些方面构成,具体怎样去执行呢?我认为,应该从调研、战略、执行、评估四个方面入手,遵循客源地文化视角和语境进行创新传播,开启“美丽中国”统领下的创新营销变革。
把调研放在首位,一定要调研,调研是一切的基础,战略是驱动,执行是保障,评估是结果,也可以说,评估是导向,既是结果,也是导向。
调研是“美丽营销”的基础,因为文化差异,因为消费需求差异,不管从信息传播方面,还是产品供给方面,如果不调研,就可能出现与市场的不对等。因此,不管是国内营销还是海外营销,都要以市场调研为依据,明确目标市场,采用差异化的营销手段进行品牌推广,并通过调研整合产品、组合线路。
“营销中国”概念出来之后,我也一直在思考,怎样从旅游的角度来解读,怎样让这个理念来指导我们今后的策划和规划思路。我觉得应该要从各个角度解读,可以从各个视角去解读,比如规划、运营、管理、服务,各个方面,这样就形成一个“美丽中国”的营销体系。
祝善忠提出的“美在人心”,我觉得特别好,这可能是大家都忽略的,却是最核心的一个要素。业界很多专家,一般都是从产业的角度,从自然、人文、服务的角度去泛泛地看待这个问题。
对于“美丽中国”的解读,我首先要说的是,为什么这个理念一出来,我就想到这也是个旅游定位?因为它不仅提出了理念,而且有了具体的要求,“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还有未来愿景,“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几句同样看似简单的话,我觉得才是“美丽中国”的核心。虽然这几句在以往的旅游规划和策划当中,我们也屡次提到,但是,它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个意义
现在国家对中国形象宣传开始重视了,2011年年初,在被称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美国时报广场投放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但是,由于这个宣传片的拍摄内容,而引发很大的争议。它拍摄了59位中国各行各业的精英人士,很多人认为,这些人不足以代表中国形象,根本不知道这个片子想表达什么。
先抛开片子的内容和展示方式不说,就时机而言,我觉得还是抓得比较好。当时,胡锦涛主席正在访美,由于中美这两个世界级大国一直以来关系都很微妙,所以,全世界都在关注这次访问,那么在这个时候,投放广告宣传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它能聚焦全球的关注。中国在全世界战略地位的提升,也带来中国形象的重大挑战。因此,国家形象的推广和品牌塑造,也必然成为中国一项“国家工程”。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