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荔波旅游荔波美食苗族酸鱼樟江烤鱼酸鱼 |
分类: 荔波:最美山河水,最炫民族风 |
要说到中国吃辣的冠军省份,不是湖南,不是四川,而是贵州。一般贵州人家里,基本备有四种辣椒:辣椒粉,专门为荤菜配蘸水的;油辣椒,这是为吃粉、面用的;泡菜类型的糟辣椒,剁得碎碎的,这是专门炒菜、炒饭用的;干的红辣椒,炒菜时下锅煸炒。贵州的辣,种类齐全,辣得刻骨铭心,让人想起来胃就会一阵绞痛。
贵州荔波人嗜辣,且嗜酸辣,又酸又辣,两大刺激的美味集合在舌尖,让人不得不大呼过瘾。在荔波,辣椒的用途很广,主要是做凉拌菜、火锅蘸水、素菜蘸水、烧烤蘸水之用途,比如荔波美食最有代表的“牛肉粉”、“凉拌折二根”、“丝娃娃”是绝对不能缺少糊辣椒的,火锅更不用说。
风味独特的酸辣荔波美食
到荔波,一定吃几顿牛肉粉。荔波的米粉分两种:一种是类似桂林米粉和云南米线那种细细米粉,荔波叫“水粉”;另一种是贵阳特有的发酵的米粉,较粗,带有淡淡的酸味,口感很独特,荔波称之“酸粉”。
荔波的牛肉不会为了追求嫩而放很多芡粉,保持了牛肉的原味儿。
一般来说,吃火锅有蘸水很正常,但是我发现在荔波不只火锅,吃什么都喜欢蘸蘸水吃。这些蘸水多是咸辣辣的,蘸着吃绝对能增加菜或小吃的味道。而且这些蘸水都很有讲究,不同口味的菜搭配不同的蘸水,每一种都有讲究,口感也存在差异化。
去荔波不得不吃的酸辣美味还有“酸汤鱼”,味道非常不错。记忆深刻的是服务员问我们来几斤鱼,根据以往在北京的经验,我们张口就是两三斤,好家伙,锅子端上来,看着里面的满满当当一锅鱼,不像北京上海,一整条鱼下锅也只能垫个底儿。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吃得心情舒畅。
既然说了在荔波吃什么都有蘸水,那么这锅酸汤鱼自然也少不了来一碗蘸水,除了糊辣椒、香葱外,还有一味折耳根,也叫“鱼腥草”。
虽然感觉荔波和重庆饮食很像,但荔波菜中所用的辣椒种类和做法与重庆、四川又大不相同,荔波菜常用的有油辣椒、滋粑辣椒、糟辣椒、豆豉辣椒、糊辣椒、麻辣烫辣椒、筒筒辣椒等。酸汤鱼一般都配糊辣椒。
在宴请客人的大场合下,荔波人喜用火锅。不论天热天冷,大家围着火炉子或火塘,边吃边往锅里加菜。火锅底的火烧得很旺,架在三脚架上的铁锅翻滚沸腾着。常用一块小木板横放在火锅上,或用铁丝扭成一个小圆圈,叫做“蘸脚”,插立于锅沿,上面放置着装有辣椒面等香料为蘸水的小碗,为吃货们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历史原因造就荔波口味
为什么荔波人爱吃酸辣口味的食物?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中间历史原因是当地人迷恋这种口味的根源。“除油盐无贵味”,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俗语,“油盐不进”指的就是不吃饭,可见“油盐”的重要性。然而荔波地处山区,山高路险,道路崎岖,过去地方交通极为不便,缺油少盐,劳动人民生活极为困苦,饭菜缺油少盐,难以下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以解决油盐不足的难题。酸就是酸汤,辣就是辣椒,长此以往,经常食用酸汤辣椒,能吃辣椒,爱吃酸味也就成其为一种特殊的饮食习惯。
苗族酸鱼在苗寨,是最常用和盛行的一种名菜是糯米酸鱼。立秋之后,高寒山区的苗岭到处是禾苗散籽,从放水的禾田里,捉来了一篓篓肥鱼,拿回家来之后,就由家庭主妇们洗净加工后,拌以细碎的糯米粉,放在土罐缸子腌浸,一个月后,就可以取出食吃。
直到现在,荔波百姓生活水平提升了,也很少有人为了油盐而苦恼,但是酸辣的口味已经根植荔波人内心,再也离不开。于是荔波人日常生活中的”油盐柴米酱醋茶”也就多出了两样东西,那就是辣椒和酸汤。
爱荔波美食 需量力而为
常年的奔走造就了我的“铁胃”,我对于不同口味的美食适应期非常短,更何况我本身喜辣,荔波的酸辣美食正中我下怀,然而同行的友人便没有我那么幸运,在对身体的照顾和对美食的向往中,友人毅然抛弃了革命本钱,转向美食诱惑,被辣的过瘾、酸的够味的他,终于还是在我们的劝说中吃下了一粒胃药。
再去光顾过两次的小吃店时,店老板看着他备受胃痛折磨又充满对美食欲望的面孔,笑呵呵的说,“怎么不早说呢,我可以给你少放点辣的啊。”“是啊,再好吃的美食也要循序渐进地吃啊!”我边附和着老板,边接过了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
贵州荔波人嗜辣,且嗜酸辣,又酸又辣,两大刺激的美味集合在舌尖,让人不得不大呼过瘾。在荔波,辣椒的用途很广,主要是做凉拌菜、火锅蘸水、素菜蘸水、烧烤蘸水之用途,比如荔波美食最有代表的“牛肉粉”、“凉拌折二根”、“丝娃娃”是绝对不能缺少糊辣椒的,火锅更不用说。
风味独特的酸辣荔波美食
到荔波,一定吃几顿牛肉粉。荔波的米粉分两种:一种是类似桂林米粉和云南米线那种细细米粉,荔波叫“水粉”;另一种是贵阳特有的发酵的米粉,较粗,带有淡淡的酸味,口感很独特,荔波称之“酸粉”。
荔波的牛肉不会为了追求嫩而放很多芡粉,保持了牛肉的原味儿。
一般来说,吃火锅有蘸水很正常,但是我发现在荔波不只火锅,吃什么都喜欢蘸蘸水吃。这些蘸水多是咸辣辣的,蘸着吃绝对能增加菜或小吃的味道。而且这些蘸水都很有讲究,不同口味的菜搭配不同的蘸水,每一种都有讲究,口感也存在差异化。
去荔波不得不吃的酸辣美味还有“酸汤鱼”,味道非常不错。记忆深刻的是服务员问我们来几斤鱼,根据以往在北京的经验,我们张口就是两三斤,好家伙,锅子端上来,看着里面的满满当当一锅鱼,不像北京上海,一整条鱼下锅也只能垫个底儿。我们看得目瞪口呆,吃得心情舒畅。
虽然感觉荔波和重庆饮食很像,但荔波菜中所用的辣椒种类和做法与重庆、四川又大不相同,荔波菜常用的有油辣椒、滋粑辣椒、糟辣椒、豆豉辣椒、糊辣椒、麻辣烫辣椒、筒筒辣椒等。酸汤鱼一般都配糊辣椒。
在宴请客人的大场合下,荔波人喜用火锅。不论天热天冷,大家围着火炉子或火塘,边吃边往锅里加菜。火锅底的火烧得很旺,架在三脚架上的铁锅翻滚沸腾着。常用一块小木板横放在火锅上,或用铁丝扭成一个小圆圈,叫做“蘸脚”,插立于锅沿,上面放置着装有辣椒面等香料为蘸水的小碗,为吃货们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历史原因造就荔波口味
为什么荔波人爱吃酸辣口味的食物?我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中间历史原因是当地人迷恋这种口味的根源。“除油盐无贵味”,这是大家都熟悉的一句俗语,“油盐不进”指的就是不吃饭,可见“油盐”的重要性。然而荔波地处山区,山高路险,道路崎岖,过去地方交通极为不便,缺油少盐,劳动人民生活极为困苦,饭菜缺油少盐,难以下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只得用酸与辣来调味,以解决油盐不足的难题。酸就是酸汤,辣就是辣椒,长此以往,经常食用酸汤辣椒,能吃辣椒,爱吃酸味也就成其为一种特殊的饮食习惯。
苗族酸鱼在苗寨,是最常用和盛行的一种名菜是糯米酸鱼。立秋之后,高寒山区的苗岭到处是禾苗散籽,从放水的禾田里,捉来了一篓篓肥鱼,拿回家来之后,就由家庭主妇们洗净加工后,拌以细碎的糯米粉,放在土罐缸子腌浸,一个月后,就可以取出食吃。
直到现在,荔波百姓生活水平提升了,也很少有人为了油盐而苦恼,但是酸辣的口味已经根植荔波人内心,再也离不开。于是荔波人日常生活中的”油盐柴米酱醋茶”也就多出了两样东西,那就是辣椒和酸汤。
爱荔波美食 需量力而为
常年的奔走造就了我的“铁胃”,我对于不同口味的美食适应期非常短,更何况我本身喜辣,荔波的酸辣美食正中我下怀,然而同行的友人便没有我那么幸运,在对身体的照顾和对美食的向往中,友人毅然抛弃了革命本钱,转向美食诱惑,被辣的过瘾、酸的够味的他,终于还是在我们的劝说中吃下了一粒胃药。
再去光顾过两次的小吃店时,店老板看着他备受胃痛折磨又充满对美食欲望的面孔,笑呵呵的说,“怎么不早说呢,我可以给你少放点辣的啊。”“是啊,再好吃的美食也要循序渐进地吃啊!”我边附和着老板,边接过了那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粉。
更多精彩请访问:荔波旅游网
精彩系列:
前一篇:天降神猴:瑶人与猴的不解之缘
后一篇:赌石之疯狂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