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贾云峰皤滩古镇八大碗八仙美食 |
分类: 风景无限 |
无论古今中外,有朋自远方来,总要有些特色食物来招待。
蒙古族喜欢用“烤全羊”来招待嘉宾。素有“食虫之乡”之称的墨西哥,则喜欢用昆虫招待贵客,听上去有些匪夷所思。
然而,我在仙居作客的这几日,这个仙人家乡的人们,也有着颇为别致的待客之道。
看上去简单的一顿饭,竟也是出自仙人之手。
最讲究的民间土菜
从仙居县城往西,到达千年历史的皤滩古镇。这里至今还保存着一种饮食风俗,即用八大碗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这八大碗,分上四碗与下四碗:“上四碗”乃下酒菜,“下四碗”为下饭菜,由当地八样土菜组成。
哪八样?
莲子、海参、翻碗肉、泡鲞、大鱼、敲肉、肉皮泡、豆腐。这些菜的原材料都很容易买到,基本上是当地出产的。
这些食材经过农家大厨的精心烹饪之后,摇身一变,成了采荷莲子、湘子海参、钟离翻碗肉、国舅泡鲞、洞宾大鱼、铁拐敲肉、仙姑肉皮泡、国老豆腐这八样新奇的美味菜肴。
神仙最爱的美食
这起源于当地的一个传说。
仙居,即神仙居住的地方,传说八仙亦曾住在此处。
话说,八仙与龙王大战之后,在回仙居的路上,只听见西面传来鼓乐声;放眼望去,皤滩古镇正张灯结彩。
于是八仙降下祥云,想瞧瞧人间的热闹;如此喜庆,原来是当地的首富吴员外嫁女。
八仙个个都来了兴致,每人都想送上一份礼物。最终他们决定每人做一道菜以示庆贺。这就是流传至今的八大碗。
眼前是绝味佳肴,菜香扑鼻,闭上眼睛,仿佛看到八仙做菜时的身影。蓝采和煮着莲子,吕洞宾烹着大鱼,铁拐李制着敲肉,汉钟离焖着翻碗肉……真是一幅祥和、风趣的图景。
这翻碗肉差不多就是红烧肉。它不似上海本帮菜那样浓油赤酱,但其味无穷,相当诱人。
翻碗肉的做法很精细。首先,将大块的肉放在锅中煮熟后捞起,放在案板上,用上好的蜂糖涂抹均匀,放进烧红的油锅里冒花上色,打捞出过晾干,切成五六公分大的方块,放在加了十八香调料的大锅内炖上半个小时,捞出来装碗,肥瘦均匀,肉皮朝碗下,八块一碗,上面放上小块油炸豆腐,再一碗一碗摞进蒸锅,文火烧之。
出锅后,调一盆可口的汤,取出蒸碗,用一个大的空碗,扣在上面翻之,浇上汤料入席,肉质柔嫩鲜美,不腻不粘。
那么,铁拐李做的敲肉又是什么菜呢?
其实,这是一道极具特色的菜肴,它一般放在“上四碗”中的第三碗上。
正宗的敲肉,原料是东海黄鱼的鱼鳔,经敲压后粘连晒干制成。烧制时,先将鱼鳔烘热,发软后放入油锅炸成微黄。冷却后胶体松软,经温水浸泡后备用。通常,一斤鱼胶可制成十二至十六碗菜。
最吉利的民间菜肴
当然,中国人历来就喜爱8这数字,北京奥运会也是在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开幕。有人因为“八”与“发”谐音而喜爱这个数字,实际上,“八”是偶数中的最大数,在中国文化中为吉祥之数。
此外,八大碗和和道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吃八大碗时,一般坐八仙桌。桌子呈正方形,边长为我国古代鲁班尺三尺六(相当于一米),凳子是长条凳,长度为鲁班尺四尺,俗称为四尺凳。每边坐二人,共座八人。
真正的八大碗宴席,其实不止上八个菜,上了主要的八大碗后,还会增加一些次要的菜肴,一桌要上十六至二十四个菜。
仙居八大碗全家福
简简单单的八道菜,没想到入席之后有如此多的精致细节。
在“八大碗”散发的浓香里,不仅有民间百姓质朴的好客之情,更散逸着八仙的仙风遗韵。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过海之后,又显厨艺。
妙哉八仙,仙居幸甚。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备注:
1/凡在2011年1月1日至 12月31日期间,评论排在每篇博文的“沙发”和每页的第9位的博友,将有机会获得每月精美礼品。
2/ 本博主原则上不删评语,但如有恶意攻击的评语,将删除,下面的评语顺序依次递进;若出现同一用户名的连续几条评语,将按一条计算,并删除其余评语;
3/ 为确保博友身份无误,中奖读者请务必使用新浪博客注册的用户名发表评语,匿名用户则无获奖机会;
4/无意义的、敷衍的、纯广告灌水即使抢到座位也无效,依次顺延给下一位留言者;留言中如能指出博文谬误之处的,也将有奖品赠送。
5/ 新鲜出炉——留言之“最”榜单,每个月我将在留言者里面评出最温馨留言、最深度留言、最搞怪留言、最认真留言、最挑刺留言(暂定)等等,每月底或月初发榜;
6/本次互动接受博友多次中奖;获得奖品的新浪注册用户,将会收到中奖通知留言,请在每月获奖名单公布后,自行将联系方式发到博主邮箱:travelblog001@126.com;
7/ 如中奖博友博客主页无法留言或发纸条,作自动放弃处理。
本博主保留对以上全年互动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特别说明:以上评奖活动适用于所有博文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