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扶贫札记(28)扶贫“四风”不可小觑
(2016-05-14 14:50:41)
标签:
杂谈脱贫攻坚八项规定军事旅游 |
分类: 扶贫杂谈 |
文/王思铁
常听一些同行感叹,没有或少有时间到贫困村贫困户里深入调研指导,即便去了也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究其原因,简而言之,就是一个大写的“忙”!忙泡会议、忙浏文览件、忙数据材料……
深入不下去,显然是个作风问题。有的领导干部包括党员领导干部,群众观念淡薄,工作作风华而不实,浮在上面,缺乏接地气,讲话报告“高大上”,但离贫困地区客观实际、离贫困户所想所盼相去甚远。作风问题,又涉及到学风、文风和会风。个别地方、有的领导不善于学习,即便学也是浅尝辄止,做做样子、走走过场,更甭说自觉自学。个别地方、有的领导不善于改进文风,自己不动手或少动手,动辄别人代劳文稿;文章长、讲话也长,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有些文件、文章拿过来,想找些有针对性的话、管用的话,很难。个别地方、有的领导会风不正,会议越开越多、越开越长、越开越“散打”、越开越流于形式,一个事情多个会议煮来炒去,了无新意;既浪费精力、人力、物力,又一个“累”字令人充满了难言的尴尬和辛劳。
努力改进作风。在作风建设中,思想作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这就要求,坚持把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坚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努力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办实事、好事、最急需办的事。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实话、摸实情,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意见和呼声,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坚持理想信念,排除万难、勇于奋进,努力克服脱贫攻坚中的困难。
努力改进学风。学风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高度重视学习、善于进行学习,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重要途径。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结合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 扶贫人改进学风,要在学习与实践统一上下功夫,要在丰富学习内容上下功夫,特别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用以指导自己的工作。
努力改进文风。文风体现学风,反映党风。可以说一切不良文风都是不符合党的性质、宗旨的,都是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相背离的,大力纠正不良文风,积极倡导优良文风,已成为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一项重要任务。中央主要领导同志曾在多个场合提出,要改进文风“一是短,二是实,三是新”。而要做到这些,就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问题实质,了解实际情况。因此,改进文风会风的过程也是改进学风改进党风的过程。
努力改进会风。会风反映作风,连着民意。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央政治局颁布改进作风“八项规定”,明确要求“要精简会议活动,切实改进会风,提高会议实效,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办务实的事、开有效的会、发管用的文。会不在长,贵在有内涵;话不在多,贵在有亮点。扶贫人特别是领导同志应把改进会风作为落实“八项规定”的具体行动,多一些精简高效、多一些脱稿讲话、多一些简朴生动、多一些交流互动、多一些狠抓落实的会风。
要之,在一定意义上说,改进“四风”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内在必然要求。改进作风,其核心是改进学风、文风和会风,其本质还是顺应时代发展,求真务实。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确保打赢这场攻坚战,需要我们扶贫人包括间接参与扶贫的同志结合自身实际,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开发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也需要我们切实改进“四风”。
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