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扶贫札记(23)共享发展成果,同步进入小康
(2016-04-02 16:54:44)
标签:
杂谈精准扶贫扶贫供给侧时评军事 |
分类: 扶贫杂谈 |
——写在四川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发布时
文/王思铁
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审查批准的《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全新出炉,全面描绘了我省“十三五”时期的宏伟发展蓝图,是一个引领共享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的纲领性文件。
就扶贫开发来说,《纲要》与以往规划不同的创新之处是提出了
一是着力补齐小康“短板”。扶贫开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短板”。围绕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必须全力补好、补齐贫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和贫困地区发展滞后这两块短板,为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居民实现脱贫奠定坚实基础。从投入手段上看,精准扶贫补前者,主要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但是从总量来说虽然逐年有所增长但仍然有限;精准扶贫补后者主要靠转移支付和其他方式。真正的贫困村、贫困户,扶贫边际成本高,靠村民自筹极为有限,国家投入也有限。实施《纲要》提出补“短板”的基础、新村、产业、搬迁、生态等“十大扶贫工程”,既要坚持政府投入在扶贫开发中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也要积极开辟新的资金渠道,形成多元资金投入增长机制。
二是着力提高扶贫开发质量。为完成《纲要》提出的脱贫目标任务,需要及时把扶贫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扶贫开发质量上来。坚持精准扶贫与区域开发“双轮驱动”,对准最贫困的村、扶持最困难的户、办好最急需办的事。精准识别上,务必要准,做到有进有出,严禁“被贫困”“被扶贫”“被脱贫”。精准帮扶上,务必要实,充分发挥“第一书记”、
三是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打赢脱贫攻坚战”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扶贫的“扶”与“贫”,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就是“供给”与“需求”的关系。贫困居民最“需”与最“求”是什么?这是扶贫“投入侧改革”最需要优先考虑的。可以说,精准扶贫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记“妙招”。长期来,由于扶贫“供需不匹配”,即便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的今天,也有相当地方是如此。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加大扶贫供给侧结构性特别是投入侧的改革,着力解决扶贫“供需错位”问题;坚持先难后易、缺啥补啥,提供贫困地区、贫困居民最需要的产品。还需要创新群众参与、资金整合、合作共赢、协同推进等体制机制,一手抓脱贫,一手抓防贫,消除贫困发生的土壤,才能将贫困彻底清除出我们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