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床起源婚床婚房古代文化 |
分类: 创意 |
床的起源
床最早起源于我国的商代,也有传说是上古时代的神农氏发明了床。
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简陋,睡觉只是铺垫植物枝或兽皮等,掌握了编织技术后就铺垫席子。席子出现以后,床就随之出现。商代甲骨文中,已有像床形的文字,说明商代已有床,只是不为睡觉专用。从实物来看,最早的床是在信阳长台关一座大型楚墓中发现的,上刻绘着精致的花纹,周围有栏杆,下有6个矮足,高仅19厘米。
春秋以来,床往往兼作其他家具。人们写字、读书、饮食都在床上放置案几。晋代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所画的床,高度已和今天的床差不多。另外还出现一种四足的高床。但床仍未成为睡卧的专用家具。
唐代出现桌椅后,人们生活饮食等都是坐椅就桌,不再在床上活动。床由一种多功能的家具,退而成为专供睡卧的用品。
床的形制
中国古代家具中卧具形式有四种,它们是榻、罗汉床、架子床和拔步床。后两种只作为卧具,供睡眠之用;而前两种除睡眠外,还兼有坐之功能。我国汉朝以前中国人的起居方式是席地而坐,故生活中心必然围绕睡卧之地,待客均在主人睡卧周围。久而久之,形成了国人待客的等级观。直至民国初年以前,国人待客的最高级别一直在床上或炕上。榻和罗汉床的主要功用反而不是睡卧,而是待客。自唐至五代《韩熙载夜宴图》以来,通览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降,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
三国时期是中国低矮家具的形成期,人们多以席地坐卧为主,战国到东汉之前没有椅凳,这时的“床”包括两个含义,既是坐具,又是卧具。
榻:
罗汉床:
架子床:
拔步床:
中国古代的婚床
一生在世,半生在床。古人对床有着特殊的情结,特别是古代大户人家,更是不惜工本地把大量的精力、人力、财力花在了制作婚床上,婚床多为架子床和拔步床。考究的婚床又称千工床,顾名思义是指一天一工,一件婚床需要花费工时千工之多,也就是三年多的时间才能制作好一张婚床。可见做工之奢华,费工之浩大。婚床是古人婚房的中心,不但是主人休息的地方,更是传宗接代的神圣家具。因此,古人对婚床的做工非常讲究。
这张千工床,有三进,整整占了半个房间,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踏步前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的廊庑。廊庑右边安放二斗二门小橱,上置灯台,故又称点灯橱;右边放马桶箱,把马桶不雅之物藏于箱内。后半部是床铺,有雕花门罩、垂带、遮枕,床三面围有扩装式的雕刻以及彩绘屏风。题材大多是古典名著、民间故事、戏剧人物、神仙等,踏步床木雕装饰内容总离不开多子多福、喜庆吉祥等美好愿望。
更多婚床的欣赏
楠木漆金婚床,床两边雕一对花瓶,意为平平静静;花瓶上是莲花莲蓬,祈求连生贵子;中间雕和合二仙,象征家庭美满,夫妻恩爱。
东阳千工床,雕有魁星点状元、八仙过海、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等多幅人物典故图,所雕人物栩栩如生,所有的雕刻均为镂空木雕,真漆真金贴面,精雕细刻,充分展现了高超的东阳雕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