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华南佛教圣地桂平西山

标签:
广西贵港桂平西山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南篇 |
我们在桂平市区用过午餐,在小饭馆附近的西山公园闲走一小时左右启程前往贵港。桂平西山是中国著名的七大西山之一,又称思灵山。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平市城西1公里而得名。从中国古代南梁王朝设桂平郡于西山起,渐渐成为游览胜地。
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以城郊1公里处的西山名胜为主体,包括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太平山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紫荆山壮村瑶寨风情,天南福地洞天罗丛岩及白石洞天、麻垌荔枝之乡和浔州古城风光,北回归线标志等景观景点组成的集锦式大型风景名胜区。
桂平西山以“石奇、树秀、茶香、泉甘”著名。峰峦嵯峨,数十乃至百余立方米的巨石叠嶂,中有怪石嶙峋,石径曲幽。石树参天,绿荫匝地,自然景观壮丽。西山茶名闻遐迩,清香可口,远销各地。
西山历史悠久,保存有较为完整的广西佛教建筑:庙宇“洗石庵”,历代文人墨客赞赏西山诗词对联四千余首。此外,还有李公词、龙华寺、乳泉亭、飞阁等建筑物。
桂平西山是广西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全国十三大佛教圣地之一。始建于唐代的李公祠曾有藏经阁,收藏《妙法莲花经》、《佛经汇编》及大批古籍文献,惜毁于日军侵境。
始建于清初的洗石庵,是广西著名的古刹,1978年按原貌修葺一新。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释宽能法师任住持50余年,以95岁高龄圆寂,留下3颗舍利子,其灵骨塔就建在庵后青山上。庵内佛事长盛,香火绵延。
“碧云天”三字为李少莲清道光22年(公元1842年),刻于“碧云石径”的尽头,楷体行书,字体清逸秀丽,笔划雄浑洒脱,是西山石刻中的佼佼者。李少莲湖北景山人,清道光年间落籍桂平,在西山脚筑屋为居。
龙华寺始建于宋朝,清康熙乾隆、同治年间曾三次重修,1974、1988年又两次重修,现为钢筋水泥结构。几经重修后,1990年重修开光。殿阁雄伟巍峨,香火甚盛,香客进香,参禅礼拜,佛殿生辉。
龙华古寺,又名上寺,至今已传四十余代僧,20世纪30年代初为释巨赞、释觉光法师驻锡,现为广西佛教协会驻寺。古寺背靠姚翁岩飞阁,左旁灵溪,右临乳泉,下至碧云天。
寺内塑四大金刚、十八罗汉,主殿为释迦牟尼佛祖像。“大雄宝殿”殿额为原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题,殿联为释觉光法师墨宝。殿前为钟鼓楼。后为千手观音殿。
过了龙华寺就是乳泉了。桂平市区以西为广西中部龙山山脉的一部分,素“乳泉摇篮”之称。因这一带系中生代花岗岩,地下水附存于岩体的理裂缝之中,积水成泉。人们利用优质的乳泉水,酿制成了不少甘美的琼浆,有乳泉酒、罗汉果露等饮料。
巨石底下就是“乳泉”二字,为古人所书。泉深1米许,冬不涸,夏不溢。据《浔州府志》记载,乳泉“清冽如杭州龙井,而甘美过之。时有汁喷出,白如乳,故名乳泉。”现代科学化验证实,这种现象为氡气所。当氡气随泉水喷出,速度很快,便出现乳白现象。
每值盛夏,乳泉边备有竹筒,供过往行人取水畅饮,舀一筒子泉水,慢慢啜饮,诚是一大乐事,被誉为西山一绝。一杯一元钱,我们自然也要尝尝。
这种泉水的水分子密度高,表面张力大,含有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据说只有抗州的虎跑泉才能与之媲美,有人作过一次表演:直至投入113枚硬币,水在杯口鼓得像面包一样,却未外溢,把"满则溢"的规律打破了。看到这种特殊物理现象的人,无不叫绝。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南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