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龙胜古壮寨平安村

标签:
广西桂林龙脊梯田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南篇 |
我们现在说的龙脊梯田有2个寨子:一是平安龙脊梯田,在平安龙脊村,最早梯田之所以叫龙脊梯田,有2个原因:一是梯田层层叠叠,就象一条条长龙盘旋在梯田之上;二是因为这个村叫龙脊村,因而得名龙脊梯田。二是大寨金坑梯田,比平安更远一些,景色也很漂亮。我们去的是平安寨,晚上也住在平安。
龙脊梯田主要分布在平安寨和龙脊古朴壮寨的周围。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明初,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龙脊梯田只是一个景区统称,包含龙脊寨(壮族)、平安寨(壮族)、中六寨(瑶族)、大寨(瑶族)、田头寨(瑶族)、小寨(瑶族)等若干村寨。就梯田本身而言,最壮观的是大寨的金坑梯田和附近的小寨梯田。
央视12台的片头以及大家经常看见的龙脊梯田宣传图片和影视作品绝大部分都是出自金坑梯田。平安寨的七星伴月也非常不错,就是通常大家以前说的龙脊梯田了。龙脊梯田常规来说有3个入口,一个是平安村,一个是大寨村,还有一个是龙脊村(龙脊古壮寨)。
平安梯田横跨平安和龙脊两个行政村,宛如一条行进中的巨龙,腾越在一个四五里长的坡面上,腾越出一种叱咤风云的野性力量。平安梯田内有“九龙五虎”和“七星伴月”两个独特的景观。
龙脊梯田景区内居住着壮、瑶两种民族,以壮族为主,龙脊的壮族是北壮的代表,服饰独特,风情独具,在这里可以可听到优美的壮族山歌,享受原汁原味的壮族风情,还可以享受香醇味美的龙脊茶和龙脊辣椒,沁人心肺的龙脊水酒。
平安村目前有 170 户人家,人口 700 多人,都是壮族,人人都姓廖。我们下午4点左右上的山,正值烈日当空,大热天登山,很容易中暑。好在我们走走停停,终于来到村口的乡村咖啡,赶紧坐下来喝水、吃饭,花了200元左右解决肚子,然后到宾馆休息。
平安是很典型的壮寨,还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壮人的服饰和生活特点。男人对襟土布褂子,女人穿白色有花边的上衣,头包裹较大的花头巾。几乎每家都会自己用米做一种度数很低的酒,酒有点甜,很好喝,当地人称“水酒”。酿酒的方式很原始,一个木头做的大木桶,里面放入发酵的糯米,放在一口大锅上用火蒸,酒就会从插在木桶中间的小竹筒里流出。
村中的建筑全为依山而建的吊脚木楼,大多数房子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所以被称为古壮寨。吊脚楼背靠山坡,前面用木柱支起,木柱下用石块砌一层地基,以填平山的斜坡所造成的不平,有的干脆就把木柱撑在山坡的大石头上。
过去的老吊脚楼基本都是两层,占地约150平方米,下面用20根直径近50公分的圆木支撑,第2层多为二十四根木柱支撑,上面盖瓦,再用木板四面封起,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每个吊脚楼形成一个独立的空间,即干净卫生,又安全防盗。过去山上野兽很多,这样的设计可防野兽。
古壮寨拥有广西乃至全国保存最完整、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壮族干栏式吊脚木楼建筑群,其中有5处木楼已经有超过100年以上的历史,其中最老的木楼达250年的历史,古老而富有神韵。
在当地壮语中,“干”是上面之意,“栏”是房屋,即房屋有上下层之分,一般分为两层,底层圈养牲畜,二层为居住层,阁楼作储藏用,各种功能结构保留完整,建筑样式古朴自然,整个房屋取优质杉木,不用杂料,不用一钉一峁。全寨的干栏建筑,层叠上下相连,十分壮观。
村民按姓氏而居,住在梯田中间,座落在“龙腰”之中。寨中古石碑、凉亭、寺庙、房屋等各景观相结合,寨与寨之间石板相连接,吊脚木楼与石板路节节相连,与梯田相映衬,错落有致,相联有序,构成一幅完美的和谐景观。
村寨中外国人也很多,所以酒吧、咖啡屋、餐馆都搞的有点洋化,但也很干净。我们晚上用餐的地方,好像叫独一处。吃的鱼味道特别好,另外竹筒饭也是很有特色,每顿饭都在200元左右。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南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