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最熟悉标志大三巴牌坊

标签:
澳门大三巴牌坊神州行游记旅游 |
分类: 神州行·华南篇 |
12月19日,经同学相约首次来到澳门,这也是上海龙公走过的中国第32个行政区。早上7:40上海虹桥起飞,9:30抵达珠海机场。机场有大巴到澳门的一站式服务,100元车票,过关下车,进入澳门有车直送酒店,含过关手续,全程大概2小时左右,中午12:00来到澳门英皇酒店。
澳门的酒店周五、周六比平时贵50%,办理好入住,等同学到齐,下午开始澳门之旅。第一站自然是离酒店很近的,又是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大三巴牌坊。步行过去大概15分钟就到了。
大三巴牌坊是最具代表性的“澳门八景”之一,为1580年竣工的圣保禄大教堂的前壁,此教堂糅合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与东方建筑的风格而成,体现出东西艺术的交融。雕刻精细,巍峨壮观。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堪称“立体的圣经”。
大三巴牌坊是西方文明进入中国历史的见证。1583年,著名的传教士利玛窦在这里改绘世界地图为《万国图》,加上中文标识,送给了中国地方政府。
1569年,大三巴附近建起了圣加扎西医院,西医、西药在这里开始流入华夏大地。大三巴附近的“圣保禄学院”,是东亚最早的一所西式大学,实施西方教育的同时,还在这里对即将进入东方的传教士进行东方文化的培训。
400多年前,葡萄牙人侵占了澳门,也把天主教带到了澳门。1562年,葡萄牙人历经数年,在澳门建起了这座哥特式教堂,取名“圣保禄”教堂。后来,教堂两次毁于火灾。1602年,圣保禄教堂再次重建,历经35年于1637年完工。1835年的一场大火,又把教堂烧毁,只剩下耗资3万两白银的前壁,这就成了今天的大三巴牌坊。
教堂成为遗址之后,因前壁与中国传统牌坊相似,加上“圣保禄”从葡文 (São Paulo) 音译成中文,说成“三巴”,才有大三巴牌坊的称谓。
牌坊的建筑是巴洛克式,并有明显东方色彩的雕刻,包括代表中国和日本的牡丹及菊花图案,令她在全世界的天主教教堂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
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耶稣会神父设计,以日本工匠巧夺天工的技术协助建成。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长石阶则于稍后完成。圣保禄教堂是当时东方最大的天主教堂,号称“东方梵蒂冈”,附属於圣保禄学院。
大三巴牌坊高约27米,宽23.5米,共分五层,底下两层为同等的长方矩形,由三至五层构成三角金字塔形。顶端竖有“十”字架,其下嵌有象征圣灵的铜鸽;铜鸽像的旁边围着太阳、月亮及星辰的石刻,象征圣母童贞怀孕一刹那时光。铜鸽之下为一圣婴雕像,其左上是“永恒之火”的雕像,右侧则是“生命之树”的石刻。
第三层的正中刻着一个童贞圣母像,旁边以牡丹和菊花环绕,前者代表中国,后者代表日本;雕像左方还刻有“永恒之众”。一艘“葡式帆船”及一个“面目狰狞的魔鬼”。
第四层分别供奉耶稣四名圣徒的雕像;第三层与第四层的左右两侧,雕刻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象征动物-狮子;底层为三面门户,正门的楣额上用葡文刻着“MATERDEL”意即“天主圣母”,两侧的门上刻有耶稣的记号“HIS”。
大三巴牌坊上各种雕像栩栩如生,既保留传统,更有创新;既展现了欧陆建筑风格,又继承了东方文化传统,体现着中西文化结合的特色,堪称“立体的圣经”,是远东著名的石雕宗教建筑。
大三巴还见证了近代史上中华民族的血泪屈辱。鸦片,最早就是从大三巴下的港口,由葡萄牙人输入中国的,平均每年多达2万箱。直至1946年,澳门吸食鸦片还算合法。
鸦片战争后,葡萄牙人追随略强,以武力超过以大三巴为界的葡人居民区,向北扩战,占领整个澳门半岛,开始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还成为英国侵华的指挥所在基地。离大三巴不远的花王堂街,曾是著名的“猪仔街”,沿街有300多家贩卖华工的馆所。
澳门回归后,巍峨挺拔的大三巴牌坊的广场、石坊上,几乎天天都有数以千计的澳门各界人士,在这里集会、高歌。历经四百多年沧桑的大三巴,迎来了她辉煌的新生,见证澳门曲曲折折的回归历史。
附上海龙公的神州行之华南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