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藏阿里普兰县冈仁波齐世界中心玛旁雍措人间天堂摄影 |
分类: 名山·峻峰 |
拍摄地点:西藏阿里
拍摄主题:神奇美丽的冈仁波齐
如果说西藏充满神迷色彩,那么阿里就是神迷中最为神迷的地带。人烟稀少,广袤壮丽,神圣庄严在这里体现的淋淋尽致。很多人向往阿里地区的纯洁美丽,却被稀薄的空气和艰苦的环境条件阻遏,阿里成为了许多人留在心中胜地,只瞻仰不踏足。
去年9月份,我踏上了阿里这片广阔而神圣的土地,带着期待,来到了最美丽、最神奇、最神圣的冈仁波齐峰脚下,驻足在这座世界级最神圣的山峰脚下,一 直等到傍晚,遗忘了时间的流逝,深深的陶醉在她美丽的外表和散发出令人敬仰和敬畏的神迷之中。傍晚的冈仁波齐峰显得尤为壮美,霞光倾洒在那洁白的皮肤上, 反射出令人心动的娇艳,难以抑制住的澎湃心血冲撞心房,无法平静。
冈仁波齐峰是最美丽最震撼的山峰。她的整体对称而规 则,终年披上雪白的外衣,尤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她就像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直插云霄,娇美而巍峨。她与周围的山峰如此不同,如 此出众,如此独一无二,不得不让充满无限的虔诚和称叹。更为神奇的是,被誉为“不可战胜”的圣湖玛旁雍措就依偎在她的脚下,神山圣湖,相得益彰,不可谓不 是一件奇迹,不可谓不是传奇。
冈仁波齐峰是最神奇的山峰。她延绵与中、印、尼三国边界,孕育了250多条冰川,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整齐对称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分别流出一条河流,形成一个中心发源四条大河的奇迹:流向北的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之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流向南方的是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东方的是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良驹一般强壮;流向西方的是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壮如大象。
冈仁波齐峰是最神圣的山峰。由南望去,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这是佛教精神力量的标准,也暗示了冈仁波齐峰在宗 教领域不可撼动的最神圣地位。她被称为神灵之山,誉为“神山之王”,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就发源于此。佛教中世界中心“须弥山”被认为就是指冈仁波齐,印 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都认定冈仁波齐为世界之中心。岗波仁齐是虔诚的人们心中最神圣之地,他们期待用最虔诚的心来到这里朝佛、转山。冈仁波齐峰山顶海拔虽然只有6721米,但至今世界上尚无一人登上山顶。
冈仁波齐峰经常被云雾缭绕,能够见到一面是一件幸福和幸运的事情。我得到女神眷顾,拍摄了她的全景和美丽的晚霞风采,颇为难得,倍加珍贵。
冈仁波齐造就了无法超越的奇迹,铸就了自然界令人震撼的传奇。
冈仁波齐峰是中国冈底斯山脉主峰,中国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山顶高度海拔6721米,是冈底斯山脉第二高峰。位于西藏自治区西南部普兰县北部。藏语意为神灵之山。南侧断层降落到象泉河谷地和玛旁雍错和拉昂错湖盆。海拔6000米以上冰雪覆盖,分布着28条现代冰川,以冰斗冰川和悬冰川为主。南坡冰川多于北坡。
冈仁波齐峰屹立在西藏阿里地区普兰县境内,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素有“阿里之巅”的誉称。
冈仁波齐峰环绕一周72公里,峰形似金字塔(藏民称象“石磨的把手”),四壁非常对称。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它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
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岗仁波齐峰屹立在普兰县境内,距狮泉河镇200多公里,距普兰县约100多公里,绵延于中、印、尼三国边境,海拔6656米,是冈底斯山脉的主峰。孕育了 250多条冰川,带来了大量水源,是恒河、印度河和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西藏最有名的神山,它山形如橄榄,直插云霄,峰顶如七彩圆冠,周围如同 八瓣莲花四面环绕,山身如同水晶砌成。东边的万宝山,传说是释迦牟尼脚踏过的山,西边是度母山,南边是智慧女神峰,北边是护法神大山。每年都有许多来自内 地、印度和尼泊尔的信徒前来朝拜转山。岗仁波齐还是西藏佛教、印度教和原始苯教等教的朝圣中心,素有“神山之王”的美称。如在马年来神山,被当为人生之大 幸事。
冈底斯山的主峰海拔6656米。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在玛旁雍错之北,峰顶四季冰雪覆盖,山峰四壁对称,呈圆冠金字塔关,峰上空常是白云缭绕,愈发显得神秘莫测。转山一圈距离为51公里,周围有八座寺庙。
阿里地区的四大河——马泉河、狮泉河、象泉河、孔雀河,就从冈仁波奇四方流下,同时,各教派认 为他们的神都与这座山峰有着联系。在佛教中,它是由金、银、琉璃和玻璃四宝构成,由七金山七香海及十二部洲所围成的"须弥山",象征着整个佛教宇宙的中 心;在藏族苯教中,它是三百六十位神灵居住之山。
祖师辛绕米沃且从天而降时,便落在此山巅,在印度教中,它是"凯拉斯",是"湿婆的天堂"。多 种教派共同奉冈仁波齐峰为世界的中心,每年都有很多信徒前来朝拜。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的信徒不远千里,历尽辛苦来到这里,沿途磕头祈祷,绕山拜 罢之后,才算功德圆满,了却了宿愿,尤以马年为盛。
冈仁波齐峰遗留下的胜迹不胜枚举,是众教心中的圣地。
冈仁波齐峰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同时被印度教、藏传佛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
冈仁波齐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西藏的本土宗教——苯教便发源于此。从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 以及藏族史籍《冈底斯山海志》、《往世书》等著述中的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峰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在冈仁波齐峰可以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
几个世纪以来,冈仁波齐峰一直是朝圣者和探险家心目中的神往之地,但是还没有人能够登上这座神山,或者说还没有人胆敢触犯这座世界的中心。
世界上大多数宗教都有一共同特色--朝圣。带着强烈而巨大的心愿,沿着一条相对固定、充满神迹启示的圣路,向一个公认的圣地进发,这便是朝圣之举。朝圣由来已久。在自然环境险绝卓著的西藏,朝圣尤其显得精诚执着。
笃信佛教的藏族人坚信:朝圣能尽涤前世今生的罪孽,增添无穷的功德,并最终脱出轮回,荣登极乐。因此,总是有数不尽的藏族人,以独有的磕长头方式俯仰于天地之间,向强磁场般的圣地跋涉。没有血肉之躯,便无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便无朝圣之途,不历经千辛万苦并跨越真正的时空,就不会有心灵的虔诚。朝圣对于一个信徒而言,是可以以一生的时间去认真对待的神圣之举。甚至可以这样说:超出“苦行”意义之上的朝圣之旅是将个体生命之旅推向极致的唯一途径!
作为神山的冈仁波齐峰,其地位是世界性的。印度创世史诗《罗摩衍那》以及藏族史籍《往世书》、《冈底斯山海志》等著述中均提及此山。从这些记载推测,人们对于冈仁波齐峰的崇拜可上溯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冈仁波齐峰同时被藏传佛教、印度教、西藏原生宗教苯教以及古耆那教认定为世界的中心。它在藏语中意为“神灵之山”,在梵文中意为“湿婆的天堂”(湿婆为印度教主神),苯教更是发源于此。每年络绎不绝的,来自印度、尼泊尔、不丹以及我国各大藏区的朝圣队伍们,使得这里的神圣意味不断得以体现并加深。
冈底斯山脉地处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区,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等大江大河均发源于此。在信教者的心目中,这些河流与冈仁波齐峰有着神圣的关连。据苯教经典描述:从冈仁波齐而下的一条河,注入玛旁雍湖——不可征服的湖泊。四条大河由此发源,流向北、南、东、西四方。流向北的森格藏布——狮泉河(下游为印度河),钻石矿藏丰富,饮此之水的人们勇似雄狮;流向南方的是马甲藏布——孔雀河(下游为恒河),银沙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孔雀一般可爱;流向东方的是当却藏布——马泉河(下游为布拉马普特拉河),绿宝石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如良驹一般强壮;流向西方的是朗钦藏布——象泉河(下游为苏特累季河),金矿丰富,饮此河之水的人们壮如大象。
相传,苯、佛相争的早期,佛教尊者米拉日巴与苯教徒纳若本琼于冈仁波齐峰斗法时的若干遗迹仍有存留。在这些地方转一转并祈祷一番是后世朝圣者不可或缺的功课。
转山是来自不同地方朝圣者最常采用的方式。转山道分两条:外线是以冈底斯山为核心的大环山线路,内线是以冈底斯山南侧的因揭陀山为核心的小环山线路。外线总长32公里,徒步需3天功夫,磕长头则需15-20天。转山人一般都是在转足13圈外线之后再转内线。每逢藏历马年,转山的朝圣者最多。据说佛祖释迦牟尼的生肖(藏族传统生肖观受汉族相应观点影响较多,其生肖属相大小的具体排列也和汉族相一致,依次为: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也有作乌鸦的)、狗、猪。(藏历结合阴阳及五行等学说,在具体年代节气等方面和汉地不同,故生肖也略有区别)属马,马年转山一圈相当于其他年份转山13圈,且最为灵验和积长功德。
冈仁波齐是世界公认的神山。岗仁波齐并非这一地区最高的山峰,但是只有它终年积雪的峰顶能够在阳光照耀下闪耀着奇异的光芒,夺人眼目。该峰四壁分布极为鲜明对称,形似圆冠金字塔(藏民称像"石磨的把手"),特殊的山形与周围的山峰迥然不同,让人不得不充满宗教般的虔诚与惊叹。冈仁波齐峰经常是白云缭绕,当地人认为如果能看到峰顶是件很有福气的事情。
由南面望去可见到冈仁波齐峰著名的标志:由峰顶垂直而下的巨大冰槽与一横向岩层构成的佛教万字格(佛教中精神力量的标志,意为佛法永存,代表着吉祥与护佑)。
据说佛教中最著名的须弥山也就是指冈仁波齐。据《佛学小辞典》:须弥,山名,一小世界之中心也。前佛教时代的象雄苯教时期,冈仁波齐被称为"九重(万)字山",相传有苯教的360位神灵居住在此。苯教祖师敦巴辛绕从天而降,此山为降落之处。在公元前5-6世纪兴起的耆那教中,岗仁波齐被称作"阿什塔婆达",即最高之山,是耆那教创始人瑞斯哈巴那刹获得解脱的地方。
印度人称这座山为Kailash,也认为这里是世界的中心。印度教里三位主神中法力最大、地位最高的湿婆,就住在这里。而印度的印度河、恒河的上游都在此发源,所以,在冈仁波齐见到大批的印度朝圣者就不奇怪了。
本博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
博主力争打造一个介绍西藏、宣传西藏的窗口。如有关注西藏的朋友,请不吝加关注,以增强学习交流的机会。愿与君共同关注西藏发展。
向博友致歉:非常感谢广大博友的到访,同时也要向大家真诚的道个歉,由于博主业余上网时间少,不能一一回复大家评论,请各位务必谅解苦衷。博主寄希望这个平台能给大家相互交流的窗口,谢谢各位!扎西德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