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尼泊尔人家普兰口岸阿里地区人间天堂摄影旅游 |
分类: 人物百态·儿童·女性 |
拍摄地点:阿里普兰县
拍摄主题:尼泊尔人家
拍摄时间:2011年9月
前不久,去了阿里普兰县,到来我国西北部中尼贸易重要的阿里普兰口岸,亲身感受到了住在那里的尼泊尔人家的生活。这让我想起了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我们,就是这样在艰辛度过了困难时期。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我们这边的影子。
西藏条件艰苦,阿里却是西藏最艰苦的地区。生活在阿里地区的尼泊尔人们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极为不便,能源资源匮乏,但是,尼泊尔人们用双手搭起了一座座温馨的房屋,用智慧开辟了世界屋脊上的人间天堂。
生活的艰苦并没有吞噬他们的笑容,我在普兰口岸看到的尼泊尔人家,大部分都在忙碌着,可忙碌的悠闲自得。屋檐下、门口前的女人们脸上无不洋溢这欢乐的笑容,有的幸福哺育着孩子,有的闲适的晒着太阳,有的三五成群话家常。
这里的人口稀少,稀稀落落座落几户人家,男女老少和谐生活在一起。物质的匮乏并没有减少他们的幸福感,反而,在他们心里没有世俗的太多杂念,没有挣生活的压力烦恼。生活就是忙碌的过日子,加上心中的信仰,笑容自然永久绽放!
广义指生活在尼泊尔境内的所有人,包括廓尔喀人、尼瓦尔人、古隆人、马嘉人、拉伊人、林布人、松瓦尔人、塔芒人和夏尔巴人等。
、
在尼泊尔国内,一般称其为婆罗门、切特里、职业种姓人,属欧罗巴人种属地中海类型。使用尼泊尔语,使用天城体字母,信仰印度教。
廓尔喀人系12世纪从印度移入的雅利安人与当地卡人的混血后裔。18世纪中叶廓尔喀国战胜马拉王朝,统一了尼泊尔。廓尔喀人实行种姓制,婆罗门地位最高,切特里次之,职业种姓中的不 可接触者地位最低。名字后面的姓氏可表明其社会地位高低。婆罗门、切特里上等种姓人一生中需行16种宗教仪式,常在斜胯右腋下戴一圣线,以区别于下等种 姓。严格实行种姓内婚。人死后行火葬,骨灰投入河中。有钱者将骨灰送往印度,投入恒河。死后直系后代守孝时,除头顶外需剃尽全身毛发,守孝仪式繁杂。一般 文化水平较高,许多人在政府机关工作。普通人主要从事农业和手工业。
尼泊尔人性情温和,他们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印度教是尼泊尔的国教,宗教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虽然民族不同,但尼泊尔人都信仰宗教,大约90%的人信仰印度教,其余的人信仰佛教。宗教在尼 泊尔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清早,人们就要到寺庙里去朝拜,在额头点上象征神存在的帝卡。一年里,尼泊尔50多个节日,其中大部分都与宗教有关。尼 泊尔寺庙林立,既有巍峨精美的著名寺庙,也有这种街头小庙,据说在加德满都就有3000座印度教寺庙。寺庙里不惧人的猴子,杜巴广场上的鸽群,都让人感受 到宗教的安宁氛围。
和尼泊尔人接触,你能够感受到他们心灵的宁静,他们温和善良,知足守份,一天吃两顿饭,喝三道 茶,悠然地保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习惯于早睡早起,在波卡拉,我们因为要去观安那普尔纳雪山的日出,清晨四点就摸黑上路了,不想在我们的车灯前,已经 是人来人往了。听说尼泊尔人早上起来,要到庙里去朝拜,要喝早茶,要为一天的生活作好准备。到了晚上8、9点钟,街上就已经关门闭户了。就是在加德满都外 国人聚居的泰米尔街上,商家也是9点多钟就打烊了。
本博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如有欲收藏者,请给博主留言。确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主力争打造一个介绍西藏、宣传西藏的窗口。如有关注西藏的朋友,请不吝加关注,以增强学习交流的机会。愿与君共同关注西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