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藏拉萨河赤麻鸭斑头雁黑颈鹤人间天堂摄影旅游 |
分类: 鸟类·动物 |
拍摄地点:西藏拉萨
拍摄主题:拉萨河畔的候鸟
每到秋去冬来或者冬去春归的季节,我都会来到拉萨河畔,与期待已久在这里栖息的鸟儿相会,用镜头扑捉他们或捕食,或嬉戏,或翱翔的神态。成百成千结群而飞的鸟儿似乎是雪域大地上飞翔的精灵,有她们的点缀,西藏的神秘之处又增添了许多灵气。
每当候鸟迁徙的季节,这里成了旅游者和摄影爱好者的天堂,许多人专门来到这里观赏候鸟们。一边欣赏粗狂而神秘的西藏美景,一边感受欢悦而灵动的精灵,这是多么的放松,多么的享受!经历过、感受过、陶醉过,这是西藏带给我的礼物,我也希望把这份收获分享给广大访者,献上精心挑选图片26张,与大家共赏!
赤麻鸭(学名:Tadorna ferruginea)约62cm。通体橙栗色。雌雄羽色基本相同,但雄鸟有黑色颈环,翅上覆羽白色,飞行时,铜绿色翼镜明显。初级飞羽、嘴、腿黑色,雌鸟无黑色颈环,头顶和颈侧白色。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0枚,卵椭圆形,淡黄色,雌鸟负责孵卵。

赤麻鸭雄鸟头顶棕白色;颊、喉、前颈及颈侧淡棕黄色;下颈基部在繁殖季节有一窄的黑色领环;胸、上背及两肩均赤黄褐色;下背稍淡;腰羽棕褐色,具暗褐色虫蠹状斑;尾和尾上覆羽黑色;翅上覆羽白色,微沾棕色;小翼羽及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外翈辉绿色,形成鲜明的绿色翼镜,三级飞羽外侧3枚外翈棕褐色;下体棕黄褐色,其中以上胸和下腹以及尾下覆羽最深;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体色稍淡,头顶和头侧几乎白色,颈基无黑色领环。幼鸟和雌鸟相似,但稍暗些,微沾灰褐色,特别是头部和上体。虹膜暗褐色,嘴和附踉黑色。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阿拉伯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广泛繁殖于东北、西北及至青藏高原海拔4600m处,长江以南越冬。

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泽、沙滩、农田和平原疏林等各类生境中,尤喜平原上的湖泊地带。主要在内陆淡水生活,有时也见于海边沙滩和咸水湖区及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繁殖期成对生活,非繁殖期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有时也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性机警,人难于接近。

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当繁殖地的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成群从越冬地迁来,10月末至11月初又成群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多成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常常边飞边叫,多呈直线或横排队列飞行前进。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在停息地常常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更大群体。

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芽、种子、农作物幼苗、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水蛙、蚯蚓、小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觅食多在黄昏和清晨,有时白天也觅食,特别是秋冬季节,常见几只至20多只的小群在河流两岸耕地上觅食散落的谷粒,也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

斑头雁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
















斑头雁两性相似,但雌鸟略小。雄雁体重2300~3000g,雌雁体重1600~2700g;雄雁体长700~850mm;雌雁体长625~735mm;雄雁翼展440~480mm,雌雁翼展398~440mm。成鸟头顶污白色,具棕黄色羽缘,尤其在眼先、额和颊部较深。头顶后部有二道黑色横斑,前一道在头顶稍后,较长,延伸至两眼,呈马蹄铁形状;后一道位于枕部,较短。头部白色向下延伸,在颈的两侧各形成一道白色纵纹;后颈暗褐色。背部淡灰褐色,羽端缀有棕色,形成鳞状斑;翅覆羽灰色,外侧初级飞羽灰色,先端黑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色,腰及尾上覆羽白色,尾灰褐色,具白色端斑。颏、喉污白色,缀有棕黄色,前颈暗褐色,胸和上腹灰色,下腹及尾下覆羽污白色,两胁暗灰色,具暗栗色宽端斑。虹膜暗棕色,嘴橙黄色,嘴甲黑色,脚和趾橙黄色。幼鸟头顶污黑色,不具横斑;颈灰褐色,两侧无白色纵纹;胸、腹灰白色,两胁淡灰色,无暗栗色端斑。

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阿拉伯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西藏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中国分布在中国青海、西藏的沼泽和湖泊繁殖,冬季迁至中国中部及南部。数量较多。

斑头雁分布于亚洲,多繁殖于中亚、克什米尔、蒙古;在我国繁殖于新疆、西藏、青海、宁夏、甘肃、内蒙古。主要以陆栖为主。主要以植物的叶、茎、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有时也吃贝类、软体动物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性喜集群,耐寒冷荒漠碱湖,越冬于淡水湖泊。3月末4月初进入繁殖地。交配在水中进行。通常营巢在湖边或湖心岛上。营巢活动主要由雌鸟为主。雌鸟窝伏在地上,两脚不断挖掘形成一个小圆坑,然后在铺以枯草茎和草叶即成。巢略高于地面呈盘状。通常在建好巢后10~12天开始产卵。每窝产卵2~10枚,通常4~6枚。每隔1天产1枚卵。卵呈卵圆形,长径7.8~8.9厘米,短径5.3~5.9厘米。白色,经孵化后变为污白色,重136(120~165)克。孵化28~30天,第一枚蛋产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胸鸟通常在巢附近守卫警戒。雏鸟晚成性,孵化后不久及能活动。

繁殖在高原湖泊,尤喜咸水湖,也选择淡水湖和开阔而多沼泽地带。越冬在低地湖泊、河流和沼泽地。性喜集群,繁殖期、越冬期和迁徙季节,均成群活动。刚迁到繁殖地时,多呈小群栖息于湖滨草滩上,或游泳于已经解冻的浅水中。性机警,见人进入即高声鸣叫,并立即行走到离入侵者较远的地方,常与人保持150~200m的距离,如人再逼近,则成群飞向湖中或湖中未融化的冰块上。随着鸟的不断迁入,集群越来越大,有时多至数百甚至上千只。斑头雁尽管游泳很好,但主要以陆栖为主,多数时间都是生活在陆地上,善行走,虽显得有些笨拙,奔跑也很快捷。飞行能力亦很强,当飞行中的雁群要在水面或草滩上降落时,通常要成群的在上面盘旋飞行一两圈后才降落下来。
本博所有内容均属原创,未经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如有欲收藏者,请给博主留言。为保护产权,禁止转载请广大博友谅解。
博主力争打造一个介绍西藏、宣传西藏的窗口。如有关注西藏的朋友,请不吝加关注,以增强学习交流的机会。愿与君共同关注西藏发展。
向博友致歉:非常感谢广大博友的到访,同时也要向大家真诚的道个歉,由于博主业余上网时间少,不能一一回复大家评论,请各位务必谅解苦衷。博主寄希望这个平台能给大家相互交流的窗口,谢谢各位!扎西德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