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人文底蕴】上古传说之五德轮替

标签:
转载 |
分类: 云水拾贝 |
原文地址:【人文底蕴】上古传说之五德轮替作者:尹氏历史文化研究
三皇:燧人氏(允婼)、伏羲氏(太昊-盘古-青帝—木)& 女娲氏、神农氏(炎帝—火);五帝:有熊氏(公孙轩辕-姬氏-黄帝——土-黄色)& 九黎氏(蚩尤)、金天氏(巳挚-少昊-白帝——金-白色)、高阳氏(姬歂顼-玄帝-黑帝—水)、高辛氏(姬俊-帝喾-木)、陶唐氏(伊祁放勋-唐尧-火-红色)&
尹寿、有虞氏(姚重华-虞舜——土-黄色);【插入语:读者阅读时请注意常规“三皇五帝”指的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少昊不是五帝之一,此前已经用字体颜色表明,近日见有些宗亲误读,故而备注之。少昊,东夷族,五行之上称继承大昊之德,从青帝、炎帝、黄帝、黑帝之说,为白帝,但并不是五帝。
姓和氏在原始部落时期意义是不同的,姓一般是母系氏族的图腾;氏是父系氏族的图腾。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最早的姓氏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如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传说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氏的出现是人类历史的脚步在迈进阶级社会。姓和氏,是人类进步的两个阶段,是文明的产物。"黄帝,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轩辕氏、有熊氏都是部落名称。所以公孙姓的黄帝,生在土丘之上,称轩辕氏;出生地在姬水之畔,称姬氏;建国都于有熊,称有熊氏。从炎黄传说和考古文物分析,黄帝时期是母系氏族衰落,进入父系氏族的时代。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王室为姒姓,商王室为殷(子)姓,周代是中国姓氏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一直到宋朝《百家姓》也是在周朝分封诸侯基础上解释姓氏的。周王为姬姓,所封的各诸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到东周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姞、子、风、嬴、巳、任、祁、芊、曹、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尹)、唐等二十二姓。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男子称氏不称姓,例如屈原,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习惯称呼屈原,不称芈原。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建立诸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尹氏是比较古老的姓氏之一,他是原始宗教祭司之图腾衍化,并非与少昊有多大关系。周封之国名很多成为姓氏。后期为了封建统治正统性需要,衍化传说为黄帝二十五子说,才有少昊成为黄帝之子之说,实际轩辕氏(姬氏)和巳氏(东夷)是不同的部落。近日看到一奇葩杜撰,把后世古代的“姓、名、字、号
”等用于黄帝之上,少典之下杜撰上千年,堪称奇迹也!2015年元月12日尹李杰附注之】夏(木、金-白色):夏禹(妫文命)、夏启(妫启)……殷(金、水-白色):商汤(子履)&伊尹(伊挚)……周(火、木、水-黑色):姬发&姜尚&尹佚(尹逸)…姬静&尹吉甫(兮甲-兮伯吉甫)…姬宜臼……秦(水-黑色):嬴政……汉(火-红色):刘邦(水-黑色)& 项羽……刘彻(土-黄色)……王莽(火-红色)……刘秀(火-红色)……三国:曹操(土)、孙权(木)、刘备……晋(金):司马炎……司马睿……北魏(水)、北周(木)……隋(火):杨坚……唐(土-黄色):李渊……后梁(金)、后汉(水)、后周(木)……宋(火-红色):赵匡胤……赵构……金(土):完颜阿骨打……元(金):成吉思汗(孛尔只斤·铁木真)、孛尔只斤·忽必烈……明(火-红色):朱元璋……清(水、土-黄色):爱新觉罗·努尔哈赤…爱新觉罗·福临……民国:孙文(孙中山)、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黎元洪、曹锟、段祺瑞、顾维钧、张作霖、蒋中正(蒋介石)&
毛泽东(毛润之)……【五德: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 &
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尹李杰编辑】
前一篇:[转载]著名红学家冯其庸
后一篇:[转载]毛笔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