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宋河南先生尹洙之子尹构及其他

(2013-08-21 22:18:46)
标签:

尹李杰

尹氏

尹师鲁

欧阳修

范仲淹

分类: 人文底蕴

乞与尹构一官状 嘉佑四年(1059)

《全宋文》卷六八九 欧阳修

右臣尹李杰加注:右相,即副宰相也!古以左为尊,左相为正。有以“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左,“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使)”等为右,“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废“尚书左、右丞”官。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宋孝宗赵睿时,索性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欧阳修,仁宗赵祯天圣八年(1030)进士,天圣九年(1031)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因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召回,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以后,又知扬州(今安徽寿县、淮南等地,注意唐宋扬州和今之扬州之区别。)、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尹李杰加注:注意应天府和应天府之区别,参见笔者前作《关于尹氏迁徙的一个认知错漏的还原》等文章)。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又自修《五代史记》(即《新五代史》,其中收集有尹洙新五代史篇章。)。嘉佑二年(1057)二月,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嘉祐三年六月庚戊,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五年,拜枢密副使。次年任参知政事,进乐安郡开国公。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英宗赵曙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神宗赵顼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欧阳修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熙宁四年(1071)六月,行兵部尚书、上柱国、乐安郡开国公、食邑四千三百户(实封一千二百户),特授太子少师致仕,居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熙宁五年八月初八(1072.9.22)卒,谥文忠。】等伏见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尹洙,文学议论,为当世所称;忠义刚正,有古人之节。初蒙朝廷擢在馆阁,而能不畏权臣,力排众党,以论范仲淹事,遂坐贬黜。其后元昊僭叛,用兵一方。

当国家有西顾之忧,思得材谋之臣,以济多事。而自初出师,至于元昊纳款,始终常在兵间,比一时之人,最为宣力。而群邪丑正,诬构百端,卒陷罪辜,流窜以死。

向蒙陛下尹李杰加注:时帝宋仁宗,赵祯是也。)仁圣恩怜,哀其冤枉,特赐清雪,俾复官资,足以感动群心,劝励忠义。今孤幼并在西京,家道屡空,衣食不给。止一男,年方十余岁,惸然无依,实可嗟恻。伏见将来祫享大礼,在近群臣皆得奏荫子孙,伏望慈录遗忠,悯不幸,特赐其子一官,庶沾寸禄,以免饥寒,则天地之仁,幽显蒙德。

臣等忝列侍从,亏无献纳,苟有所见,不敢不言。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欧阳文忠公集》卷一一二,又见《河南先生文集》附录。

 

尹判官墓志铭 元丰七年(1084)正月

《全宋文》卷一五五九 范纯仁

君姓尹氏,讳构:原注“高庙讳”,据《四库全书》本改。尹李杰加注:宋高宗,讳赵构是也!故而有避讳之,有不避讳。】嗣复师鲁第三子也。师鲁师鲁其字也,以道德文章,名重天下,天下之人识与不识,皆称曰师鲁。自大父以上官讳族系韩魏公尹李杰加注:即韩琦欢迎评阅大宋崇信军节度副使、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尹洙世系研讨、《尹氏兴衰论等文章。韩琦(1008—1075),字稚圭,自号赣叟,汉族,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北宋政治家、名将,仁宗赵祯天圣五年(1027)进士,初授将作监丞,历枢密直学士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与范仲淹共同防御西夏,名重一时,时称“韩范”。嘉祐元年(1056),任枢密使;三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英宗赵曙嗣位,拜右仆射,封魏国公。神宗赵顼立,拜司空侍中,出知相州大名府等地。熙宁八年(1075)卒,年六十八。谥忠献,著有《安阳集》五十卷。《全宋词》录其词四首。】师鲁之墓,书之详矣。

庆历七年(1047),先君文正公尹李杰加注:即范仲淹。)南阳,时尹李杰加注:范纯仁(1027—1101)字尧夫,谥忠宣吴县(今苏州)人,范仲淹次子。仁宗赵祯皇祐元年进士。尝从胡瑗、孙复学。父殁始出仕知襄城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哲宗赵煦立,除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徽宗赵佶立,复观文殿大学士,促入觏,以目疾乞归。著有《范忠宣公集》。】侍行,师鲁郧乡舆疾而来,托先公以后事,得省疾于卧内。见婴儿扶床,方二三岁,眉宇秀爽,师鲁指谓曰:“此吾儿也。”始识,而爱其神俊异常。又念师鲁之积善,必谓其远大不可量也。后十二年,方见于许昌,方十五岁,举止谈论,已如成人,自谓所期,果不妄矣。又十六年,忽闻之讣,惊叹自失,迺知天理人事之难必,而心深痛大贤之失其后也。

初以翰林诸公荐名臣之后,特恩补太庙斋郎。年未应调,魏公奏为相州安阳县主簿,黠吏易少而为奸,得其情,皆按以法,一邑惊服。魏公大名,复辟监仓草场,秩满,调泗州观察判官。未行,以熙宁八年(1075)六月十四日卒于许昌长葛县,享年三十有一

天资英爽,读书一览辄不忘,未冠,已与老成长者游。为文章,下笔即成,不加点窜。善谈论,有时扬榷古今,一坐皆倾听。英宗尹李杰加注:即赵曙初即位,魏公以顾命元勋,求解机务,不之许,魏公未敢坚去。上书于魏公曰:“功成身退,乃天之道。今眷眷君臣之契,不忍诀去,而久持大权,谗嫉者众。将有媒孽之巧,伺隙而进,一旦祸机潜发,令名不终,则将噬脐,悔何及也。”魏公嗟赏之,曰:“真有父风!”后魏公得请外镇,盖用其言。

性至孝,十岁持母丧,哀棘如礼,见者嗟叹。为人真率,不事矫饰。于财利爵禄,未尝屑意。待人无城府,受朋友规切,竦然听从,朋友之过亦必忠吉。人有厄穷,务竭力拯救,以是人乐与之游。当官论事,直伸其理,未尝少屈。相守尚威严,事有不便,他吏不敢白,曰:“苟容畏事,以遂上官之失,岂士人之行耶?”独往辩正其事,亦纳之,更为荐举。公卿大夫荐其才者,凡十余人。娶李氏舅氏司农少卿禹卿之女,生一子,尚幼。其犹子之丧,以元丰七年(1084)正月二十一日,葬于河南府寿安县甘泉乡龛涧里先茔茔:原文“营”,疑误。】之次,而求铭于,为之铭曰:

骐骥为驹,骨相不群。豫章发地,势凌青云。嗣复在幼,星眸贝齿。爽如秋隼,一翥千里。未冠能文,摆落尘腐。大节可观,不屑细故。才长命短,器远位跼。欲奋而萎,壮年就木。秀而不实,圣人有言。积善余庆,经岂徒云。躬弗蒙,宜在后昆。勒辞于石,终古其存。《范忠宣公集》卷一五,又见《河南先生文集》附录。

 http://s12/mw690/46cd673egx6C2iCiADF3b&690

 尹洙的祖上是太原人,与尹崇珂(祖籍秦州天水,宋史记述为“宋大名府人”)不是一支系的。从以上典籍墓志、墓表等可看出尹洙、尹源支系官讳族系”,乃天水郡望官尹说法也!

“刑部(尹文化)葬其父(尹谊)河南,今(尹洙)为河南人。”就是说尹谊、尹文化后来从太原府到了河南府尹谊去世后,尹文化安葬其父也在河南,所以尹洙可以记载为河南人欧阳修、韩琦等按照修史三代原则,故而尹洙等人籍贯,记述上从太原府改为河南府

考证的原则是以古论古,尽量采用时人材料佐证,可信度会很高。”欧阳修、韩琦、范纯仁都是和尹洙、尹源、尹构等一个时代,同时期的人,而且是同年故交范纯仁尹构等又都是世家之仪尹构还娶了范纯仁舅舅的女儿,又是亲戚材料更加佐证笔者前文大宋崇信军节度副使、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尹洙世系研讨》论证,进一步证明所谓《中华尹氏通志》采用南方某些杜撰之谱世系之缪误。

 当下人记述当下人比后世人推论前朝可信度要高很多,何况不是一个材料,且都是可信度很高的当时人记述,更没有道理附会。把名人附会到一个世系,这个问题很大,逻辑讲不通

 名人都出自一个世系,待考的很多,附会的结果,《通志》其最大错误就在于下笔为文的态度,本位篡改武断结论的文风漏弊不改,则无真尹氏研究也!端正为文风气,以研讨方可出真知,去伪存真,就从和谐研讨中来。百家齐放,方可成大方圆!——尹李杰癸巳年七月十五日“鬼节”驱车回乡祭祀先祖,并评阅于蜀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