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之一:轩辕氏》古文训诂及尹氏探讨

(2012-03-22 00:44:26)
标签:

河间郡

吉甫系

天水郡

尹李杰

尹继善

分类: 人文底蕴

近月来本人尹李杰在研究本支系尹氏源流的时候,附带研讨了许多古文材料,在翻找历史资料的同时,也逐步锻炼和加强了自身古文训读的能力,尤其是在研讨尹氏家族历史文化的同时,也发现和遇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源流认识问题,我们发现关于尹氏源流支系脉络部分信息存在很大附会和错读的明显痕迹。

究其现状,本人根据古文规律,勉为针对收集到的部分古文材料予以断字,盖吾学专业汉语言文学是也,训诂学自视甚高,大学时觉得古文训诂无用,近日方悟其之功用。当下社会文学无用,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物质社会,看得懂古文的,没有杀猪、卖车的好。可怜可叹!幸好吾一世下来,还有些成就,目前在企业里搞搞管理,还在向伟大的党靠拢,希望有朝一日登得高堂,获得一官半职,为后人记忆!现针对《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之一:轩辕氏》进行古文训诂及尹氏研讨。

以下原文刊发训诂断字,其中部分内容参照前人断文意见,余不才免为断字并加注标点,以提供更加明晰的段落理解,网络为首次刊发,断文版权所有,翻版必究。读者如有使用,必须注明出处。欢迎大方之家批评指正!——尹李杰

http://s2/mw690/46cd673etd9aa672085a1&690
http://s10/mw690/46cd673etd9aa6766e869&690

《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卷之一:轩辕氏》

清 大学士傅恒刘统勋尹继善;协办大学士、尚书阿里衮刘纶;户部尚书于敏中;刑部尚书舒赫德

黄帝轩辕氏少典氏(神农时诸侯)之子附宝,见电光绕斗,感而有孕,生轩辕之丘(在今河南开封府新郑县),故曰轩辕氏;姓公孙,长于姬水,故又以为姓;国于有熊,即新郑,(杜佑《通典》:“新郑祝融之墟,黄帝都于有熊亦在此也。”)故亦曰有熊氏

一、诛蚩尤(《史记·索隐》:“古诸侯号。”)于涿鹿(山名,在今直隶宣化府保安州南)蚩尤好兵喜乱,作刀戟大弩以暴于天下,兼并诸侯,攻炎帝榆罔榆罔逊居涿鹿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军士昏迷。指南车,以示四方。(陈殷曰:“车上用子午盘针以定四方,是为指南。”)遂擒蚩尤而戮之。《史记》:“炎帝欲侵陵诸侯轩辕乃修德振兵,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说本·大戴··五帝·德篇考》:“《左传》晋文公将勤王,使卜偃卜之曰吉,遇黄帝战于阪泉之兆,然不言其与炎帝战也。”若如戴德史(笔者尹李杰备注:当是说《史记》作者司马迁。)所云,则放伐之事,轩辕已先行之,成汤何必更有斩德,且三战得志,其文尤不雅驯,今不取。

二、诸侯天子涿鹿还,诸侯咸尊为天子,以代神农氏,因有土德之瑞,色尚黄,故号曰黄帝

三、以云纪官初受命,适有瑞,乃以名官。春官青云夏官缙云秋官白云冬官黑云中官黄云

四、立六相史官风后太昊之裔)、力牧太山稽常先大鸿(《史记·封禅书》:“鬼臾蓲大鸿臾蓲音容邱。”)以治民,命苍颉左史沮诵右史

五、制六书苍颉观鸟兽蹄迒之跡,体类象形而制,字有六义:一曰象形,谓日月之类,象形体而为之也,二曰指事,谓上下之类,人在一上为上,人在一下为下,各指其事以为之也,三曰会意,谓武信之类,止戈为武,人言为信,会合人意也,四曰转注,谓考老之类,左右相转以为言也,五曰谐声,(笔者尹李杰备注:即形声。)谓江河之类,皆以水为形,以工可为声也,六曰假借,谓令长之类,一字两用也,使天下义理必归文字,天下文字必归六书。循蜚纪以仓颉史皇,又言剏成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其说怪迂,今不取。

六、制陈法衍握奇亦作机之法,(《太平御览》:“风后黄帝衍握奇图,设五旗,军中所建具五方之色。五麾,牙旗也,以牙为饰,亦具五色,见出军诀;六毒,与纛同,军中大旗也。”)而制其陈。,山兽,春出冬蜇;,似熊多力;,豹属出貉国;,猛兽,貔类,以为前行。(《路史》注:“此言勇锐之士。”),鸷鸟,似鹰而大;,毅鸟似雉;,随阳之鸟;,鹞属,晨风,以为左右。(《路史》注:“此言旗之所绘。”)又命岐伯,形如小钟,以节鼓;,似铃,无舌,以止鼓;,革音之器,为群音长;,形如筒,军中所吹;灵鞞,骑上鼓;神钲,今之铜锣,以扬德而建武。

七、立占天官灵台,立五官,天地神民物类之官,以叙五事,命鬼臾蓲占星,羲和占日,尚仪占月,车区占风。

八、作甲子大挠五行之情,占斗柄(即斗杓,东北第七星也)所建,(《史记·天官书》:“摄提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始作甲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谓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谓之,枝干相配以名日,而定之以纳音。

九、作盖天,即浑天仪,及调历黄帝历名:命容成盖天,以象周天之形,因五量,起于黄钟之仑,合仑为合,以十乘之为升,斗斛是为嘉量,定五气,五行之气,起消息,(皇侃曰:“阳生为息,阴死为消。”)察发敛,(孟康曰:“春夏为发,秋冬为敛。”)以作调历甲寅甲子,而时节定。是岁已酉朔旦南至,而获神策,神著也,乃迎日推策,推算以逆知时日,造十六神历,积斜音余。分以置,配甲子。而设,至朔同。在日首谓之,于是时惠而辰从。

十、定算数,即九章算法:命隶首定数,以率其羡,要其会而律,即律吕数,因律起,律以数成。,分寸尺丈引,所以度长短;,注见上;,所以任权而平;,两斤石钧之轻重,由是成焉。

十一、造律吕咸池之乐伶伦取竹嶰谿之谷(昆仑之北谷),断两节间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律之最长者,制十二筩。以听凤、灵鸟、五采而文,其雌凰,凰之鸣,其雄鸣六,雌鸣亦六,以比黄钟之宫,损益相生,下生者三分损一,上生者三分益一,为六律,黄钟太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阳管为六吕,大吕应钟,南吕林钟,仲吕夹钟,阴管为。又命荣猨十二钟,金音之器,以协月筩。于是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播之以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命大容作云门大卷之乐。中春之月,乙卯之辰日在奎,西方奎十六星,天之武库始奏之,命曰咸池

十二、作冕旒,(冕垂)衣裳冕垂充纩,细绵也,为元衣黄裳,以象天地之正色,旁观翚翟草木之华,乃染五采为文章,以表贵贱。

十三、作器用:命宁封陶正赤将木正,以利器用;夷牟,以威天下。又命共鼓化狐,刳木为,剡木为,以济不通;邑夷,以行四方,服牛乘马,备物致用而天下利矣。

十四、作合宫广宫室之制,遂作合宫,又曰明庭,以祀上帝,享百神而敷政焉。

十五、作货币:范金(五色之金)为,制金刀。(钱名也!)立五币金刀泉布帛,以制国用。

十六、作内经五气燥湿寒温凉;立五运,甲巳乙庚丙辛丁壬戊癸。洞性命,纪阴阳,咨于岐伯而作内经,复命俞跗雷公明堂,究息脉,巫彭、桐君处方饵而人得以尽年。

十七、教民蚕西陵氏之女力追从祖,为元妃,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而天下无皴瘃音祝寒痬也之患,后世祀为先蚕。

十八、画野分州、经土设井方行天下(《史记》:“扳山通道,未尝宁居。”)迁徙往来,以师兵为营卫,东至,西至崆峒(山名,在今甘肃肃州高台县西南),南至(注详后),北逐荤粥,(《史记·匈奴传》:“唐虞以前有山戎荤粥猃狁。”)居于北蛮,合符釜山(在今直隶宣化府保定州西南),而邑于涿鹿之阿,(《括地志》:“妫州涿鹿故城,本黄帝所都。”唐妫州保安州是。)于是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命匠营国邑,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以和,遂经土设井,(言其经界如井字也!)以塞争端。立六尺;制,步百为。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开四道而分八宅,井一为,邻三为,朋三为,里五为,邑十为,都十为,师十为,分之于井而计于州,故地著,犹言土著,而数详。

屈轶生于庭,凤凰巢于阁,麒麟(仁兽,毛虫之长,。)游于囿。天地之纪,风雨时。若,人无夭札,物无疵疠,有草生于庭,佞人入则指之,名曰屈轶凤凰巢于阿阁麒麟游于苑囿崩于荆山之阳,葬桥山(在今陕西鄜州中部县西北,亦曰子午山,接甘肃庆阳府真宁县界黄帝陵在山上。)

首山(在今河南许州襄城县南)之铜,铸三鼎荆山(在今河南陕州阌乡县南)之阳,八月既望,鼎成崩焉,其臣左彻感思,取衣冠几杖而庙祀之,帅诸侯群臣岁时朝焉。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狥,疾也,齐,速也,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德配天地,宰制群动,故民安乐,不使而成,不禁而止,在位百年而崩,年一百十有一岁。有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有四人,曰祁巳滕箴任荀嬉姞儇衣,别为十二姓元妃之子,嗣位为少昊氏

 

通过我们研讨训诂可以清晰的看到姬姓黄帝轩辕氏的传说与历史功绩。其25子之中得姓者14人,姓氏有12个,即祁、巳、滕、箴、任、荀、嬉、姞、儇、衣、姬、酉。我们知道习惯上我们说的黄帝姓氏第一支系为以上12个,后来又衍生了许多,尹姓便是衍生的姓氏之一。尹姓据目前的资料可以看出主要是黄帝巳姓【青阳氏(金天氏、穷桑氏、云阳氏)】继承了太昊的德行,故称少昊小昊姓,名(亦作质),其子尹殷据传说为以邑为姓)和黄帝姞姓(吉甫公,氏,史料明确记载为以官为姓、以国为姓)衍化,当然我们也可以说是轩辕氏衍化,因为黄帝本人即姓公孙也姓

尹氏家族源出黄帝,不管是尹殷之以邑为姓还是吉甫之以官为姓,都是正宗的黄帝直系。一个是黄帝姬姓改姓巳姓再改尹氏,一个是黄帝姬姓改姓兮氏再改尹氏。般公与吉甫公血缘无关但却流着相同的轩辕之血,并且同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选择了尹姓。氏族社会之后,姬姓建立了奴隶王朝之后,就鲜有当皇帝的姬姓。但后世的封建社会想要当皇帝的,都要是黄帝支系姓氏,才为正宗。孔子说:名不正言不顺!封建帝国的统治者们也就顺理成章的说自己是黄帝支系。尹姓是正宗的黄帝姓氏。可惜后世没有当皇帝的,最多当过宰辅、大将军。或许以后可以出个尹主席。

尹氏郡望主要为:天水郡河间郡(另外还有西州郡代北郡等小郡望);郡望也有区别姓氏的作用,一个郡望的同一个姓是一家,如果不是一个郡望一个堂号,那就只能说是两个姓或两分支碰巧用了同一个字为姓或堂号,并不是一个起源。我们说天下尹氏是一家是因为尹氏文化上的一家,而非世系上的一家

以下我再引用宪宗时期林宝于元和七年(公元812年)修撰成书的《元和姓纂》及一些唐时期的墓志铭来说明目前尹氏源流的一些认识错误。(笔者尹李杰备注:《元和姓纂》是中国唐代谱牒姓氏之学的专著。原本10卷,今有10卷本、18卷本两种。作者林宝,济南人(一作三原人),约经历了唐德宗唐穆宗四朝,当时即以擅长姓氏之学知名。曾与崔郾等共同审定《格后敕》,并参与修撰《德宗实录》和《皇唐玉牒》。该书详载唐代族姓世系和人物,由于古姓氏书颇多征引,因而也保存了一些佚书的片段。)

http://s6/mw690/46cd673etd9aa709d97a5&690

《元和姓纂·十七準》

    少昊之子,封于尹城,因氏焉。《风俗通》云:师尹,三公官也,以官为姓。汉尹咸尹赏尹齐;后汉尹敏;晋尹奉

天水  姚秦谟谋主尹纬;又海西太守尹玖,生,晋昌太守,又居京兆;六代孙,唐宁州司马,生恩(思)贞,刑户二部侍郎、御史大夫、户部尚书、天水公,生中和中庸中言中和,库部郎中、国子司业;中庸,平原、安定等三郡太守,信王府司正;中言,京兆府司录。后魏燕郡太守尹思,曾孙,同浙州刺史,生,隋梓州长史;生元备,左武侯郎将。

河间  称尹敏之后,魏赵州刺史尹虚,曾孙,隋贝州刺史、上蒙公,生,唐嘉州刺史;生仁弘仁德仁弘,潞州司马、长乐公,生元叔元贞元凯元贞日升,郑州刺史、光禄少卿;元凯,左右凤阁舍人;仁德,吴王户曹,生元绎(縡)元超元徽;元縡子羽子产子羽,洛阳丞、宣州别驾;子产,澧州刺史;元徽,比部郎中、楚州刺史、后魏太子洗马。尹翼六代孙,生正理,左拾遗、商州司马;正义,度支郎中、宋州刺史。

乐城  后魏太学博士尹珍,隋长宁王长史,生文宪,中书舍人、给事中;生,祠部郎中、给事中,又礼部员外。知章,绛州翼城人,尹格之后。又有古尹姓之戎居瓜州。〔案:古今人表有尧师尹寿,又《左传》作允姓之戎〕

尹午

楚大夫尹午之后,又楚大夫,尹午

 

唐代崇尚门第,家谱往往攀附望族以自重。但我们通过以上内容依旧可以看出,尹氏世系是不一致的,并不是一个世系。尹氏至少有两个源流,即以邑为姓和以官为姓。世系就更多了,即便是天水望族,读者也可以很明确的看出,其文列支了尹纬、尹玖、尹思三人。这三人各有自己的世系繁衍;河间的也是如此,列支了尹虚、尹翼、尹珍、尹知章。(笔者尹李杰备注:《元和姓纂·四校记》将河间和乐城分开列支了,实际河间郡治城为乐城,故本人认为均为河间郡望。)

以上断文基本为《元和姓纂*四校记》但《元和姓纂》原本是没有断字的,笔者尹李杰认为“姚秦(前秦、后秦朝)谟谋主尹纬;又西海太守尹玖,生“”,()晋昌太守,又居京兆。六代孙“”,唐(朝)宁州司马。”按照上面的排列,尹纬、尹玖都是天水人,但尹纬尹惠从字面上看应该无关。的六代孙是“”。这段主题应该是介绍的。追述的先主,的时候就迁徙到长安了。但也有人认为可以理解为的六代孙是,这个留待后考。()生“恩贞思贞)”,刑、户二部侍郎、御史大夫、户部尚书、天水(郡)公;(天水郡公尹思贞)生“中和”、“中庸”、“中言”;“中和”库部郎中、国子司业;“中庸”平原、安定等三郡太守、信王傅司正;“中言”京兆府司録。这段点出天水郡公思贞应该有三个儿子。

另外我们再看《尹嘉宾墓志》:“其先裔天水人也。昔因官改邑易土而居,今为云中人也。曾祖,祖,父,并清通立誉,忠信居身。……嗣子思贞等,孝思罔极,哀感号绝。天宝九载五月九日。”此思贞以孝闻天下,必不是后人习惯上所说之南方世系的思贞公。接着我们再来看《旧唐书》,关于尹思贞的记载是“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开元四年即公元716年;推算可知尚书尹思贞出生于公元640年,故尹思贞的生卒年是(640-716年)。根据“尹中庸墓志铭”,我们又发现尹思贞次子是尹中庸,不是尹憶(忆)。铭载:尚书尹思贞的祖父是尹师,不是通志家谱所载的尹德毅,父亲是尹惠,不是尹歆尹中庸的儿子叫尹华,不是叫尹俲。墓志所载世系是:尹师—尹惠—尹思贞—尹中庸—尹华

相关史料也可见,思贞之名号唐时期并没有固定人选,用的人应该还有很多。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也并不统一。只是后人附会了之后成为某一部分人用来统一的分支祖,也仅仅借代思贞系繁衍。所谓的南北共祖的说法进一步说明应止于思贞系。祖先不是乱认的,无血缘也就罢了,要是搞错了对象,岂不自己人笑自己人。其他世序不可简单附会。如今的一些人认为般公是“又红又专”,一样的道理,“以统代统”,多半是笑话。以严谨之风方可统一大家。

除此之外,大家再看下我前不久整理的《唐故“成德军节度”、“营田副使”、“正议大夫”、“赵州别义井记驾”赠“寿州都督”河间(郡)尹府君神道碑及并序》从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尹澄世系:尹吉甫(周朝“太师”、“尹”官)宰相级别——其后之一:尹翁归(汉朝“缑氏令”、“都内令”、“弘农都尉”、“东海大守”、“右扶风”)宰相级别——其后之一:尹文哲(隋朝“青、泗、曹、濮、陕、宋、相等州刺史”、本郡太守、大理卿、户部尚书)宰相级别——尹良(沧州司马)——尹正义(“许、相、宋三州刺史”、司农少卿)——尹本古(常州武进尉)——尹锬(字“  ”)(唐(朝)卢龙府别将、瀛州高阳县令、恒州司法参军、藁城令、太子中允兼恒州长史、“易、赵二州别驾”、“营田副使”、“成德军节度”、“正议大夫”、“赵州别义井记驾”、赠“寿州都督”)——浑、涛、澄尹浑“唐县尉”、尹涛“赵州司功参军”、尹澄"北平尉"、“定州功曹掾”、“义武军节度使、相国、延德郡王”从事)

这个材料再结合《元和姓纂》我们发现,尹正义出现了两次,《元和》没有直接说正义之父是谁,但此神道碑却明确了是尹良。然刻字基本相似,或许是同一个人,留作后考。

    补充说明:寿州成德县是汉朝设立的县治,时瓦埠为治城。晋废,唐藩镇时期,为成德军节度使驻地。元朝称瓦埠站,明清至现代隶属寿州瓦埠镇。寿州是古之战略要地,春秋战国时期为战国七雄楚国京畿腹地,寿春为楚都。东淝河(瓦埠湖)两岸为战略要地,瓦埠镇为驻防军所在地,史院为食盐集。历史上有名的淝水之战(前秦苻坚和东晋谢安),即发生在笔者家乡故地,大小孤堆均传为楚王墓地。

   “淝水出于合肥西北将军岭,西行入寿境,北流至东津渡,即古之长濑津,过长濑桥,又名肥桥,再西北流,于八公山南麓入淮,此即古时之淝口。”另外提一下,尹氏郡望里的名门望族天水郡尹纬一支即便是服务于前秦朝的幕臣。其中隶属现淮南市谢家集区杨公镇(原长丰县朱集乡)的李三孤堆(离散孤堆)即为楚幽王墓,民国时期被军阀李品仙洗劫,建国后抢救性考古发掘出楚大鼎一尊,目前为安徽省博物馆镇馆之宝。寿州之东乡即现淮南市田家庵区史院等附近乡镇。寿州之南乡青莲寺即现六安市寿县三觉等附近乡镇,目前依旧是安徽尹氏望族之地。

 

   尹銮(太祖-1-珍、珠、珊、瑚、琏、宝、珏(家品-世宗-2……

 口传有连宗支系:章佳·尹泰——尹继善元长-望山公)(满汉连宗支系字辈-6)——尹庆玉(璞斋)、章佳·庆桂尹庆桂-树斋)、尹庆霖雨村)、尹庆兰似村)、章佳·庆保(佑之)等(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6cd673e01012m0b.html

 尹自莘(吾第五世祖—六家品-5)(-5)——【五世有子四位,系字辈(缮、绮、纲、) 】(-6)——【六世有子九位,系字辈(炤、炜、熤、爌、炳、炫、烒、熠、烺)】(忠、-7——三、)(8其、)(9开、奉、超、彩、)】(10心、卓守、永、相、)(11)【)】【有、天、正、士、)】(12兹、朝、仕、志、克、怀)(13福、云、朝、传、)(14邦、殿、华、家、士、)(15道、广、兆、邦、以、)(16多、克、善、)(17华、德、宗、应、)(备注,文字为銮公字辈,数字为銮公辈序,字辈在前,世序在后;笔者为銮公18世)国、有、训、)(19文、传、明、有、)(20章、宗、光、长、)(21永、选、)(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六家品谱)

 
    淮南史院(原长丰史院)、淮南洞山(銮公)尹氏世序歌:金玉水华,草丝火世,如士居文。传家之学,良若可为。以振其德,汝长继斯。瑞方肃穆,光远克绍。纯真烈彦,世泽恒昭。(史院尹氏宗祠谱——六家品谱——灯笼(敦伦)堂)

  蚌埠怀远(銮公)尹氏世序歌:金玉水华,草丝火世,如士居志(广)家(文)华(中)道(玉)良()若()可()为()。以()振其德,汝长继斯。瑞方肃穆,光远克绍。纯真烈彦,世泽恒昭。(六家品分支谱——四(肆)好堂)

  淮南寿县刘岗双枣(銮公)尹氏世序歌:金玉水华,草丝火世,如彩相士,怀清传学,良若可为。以振其德,汝长继斯。瑞方肃穆,光远克绍。纯真烈彦,世泽恒昭。(七家品分支)

  淮南凤台、亳州蒙城(銮公)尹氏世序歌:金玉水华,草丝火世,如士居文。仕朝(凤)殿(东)邦(如)克,宗训(绪、献)明光选(显),其德汝长继斯。瑞方肃穆,光远克绍。纯真烈彦,世泽恒昭。

  淮南凤台夏集(銮公)尹氏世序歌:金玉水华,草丝火世,如超永正,志(克)传家以善,应国有长年,其德汝长继斯。瑞方肃穆,光远克绍。纯真烈彦,世泽恒昭。

  滁州凤阳官塘(銮公)尹氏世序歌:金玉水华,草丝世会,自国良宏。传家士保,廷义忠和,善振其德,汝长继斯。瑞方肃穆,光远克绍。纯真烈彦,世泽恒昭。

  合肥南七(銮公)尹氏世序歌:金玉感化成,加忠三(善),其奉守天朝。云邦兆良,德有传宗。振其德汝长继斯。瑞方肃穆,光远克绍。纯真烈彦,世泽恒昭。(该分支认可銮公之孙感公门下西汉公支说法)

  长丰朱巷(銮公)尹氏世序歌:金玉感化成,加忠三(善),其应守玉兹。福之学良,华国文章。永承诗首,长乐齐祥。新元继宗,志通恒昌;修德惠才,泽宇维扬。(柘塘祠堂——五份下——紫云堂——因修祠修谱相关资料记载断代近二百年,根据史院建祠碑等及民间长者口传,暂说法不一,是否有两个感公或以銮公孙子辈感公之连宗,目前待考;朱巷地区2001年有单独分支谱,尊尹吉甫为先祖,感公为始迁祖,合淮地区尹氏宗谱倡修以来,各分支联谊,后经宗谱编纂理事会协商2016年总谱按合谱方式对接入谱)

  淮南寿县青莲寺(世元、世功、世位公,2014年冬经宗亲联谊会商讨与淮南銮公支系连宗)尹氏世序歌:纯()明()传()章(),本()宗()克()昌(),以()振()其()德(),汝(永)长()继()斯()。瑞方肃穆,光远克绍。纯真烈彦,世泽恒昭。(敦厚堂)


尹吉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诗经》的主要采集者,被尊称为中华诗祖。《诗经》中有些篇章是赞美尹吉甫功绩的;更有些篇章是尹吉甫所作,象《大雅》中《崧高》、《烝民》、《韩奕》、《江汉》诸篇。《诗经·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谓之尹吉。谢安石曾问他那位咏柳的侄女谢道蕴《诗经》何句最佳,道蕴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

《诗经·小雅·六月》记叙周宣王北伐玁狁的事,是通过对这次战争胜利的描写,赞美宣王时的中兴功臣也即这次战争的主帅尹吉甫文韬武略、指挥若定的出众才能,和堪为万邦之宪的风范。文武吉甫,万邦为献。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南朝宋 鲍照 《河清颂》:察之上代,则奚斯吉甫之徒鸣玉鸾於前。 范仲淹 《上时相议制举书》:救文之弊,自相公之造也。当有吉甫辈,颂君之德。 钱谦益 《益都任氏寿宴序》:《六月》之诗,美吉甫燕喜,受祉来归。姚际恒《诗经通论》说:此篇则系吉甫有功而归,燕饮诸友,诗人美之而作也。

尹吉甫也有不能让人首肯的地方。曹植《贪恶鸟论》云:尹吉甫信用后妻之谗而杀孝子伯奇,其弟伯殷求而不得,作《黍离》之诗。《黍离》有句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者谓我何求,对父亲尹吉甫的哀怨溢于言表。

有兴趣的读者还可以搜索本人其他文章一阅,欢迎广大古文研究者或族研爱好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上断文文章原作者之一望山公尹继善,本人另有文章提及,感兴趣的可以参见本人拙作尹氏宗族历史故事(清朝部分》、《答尹氏宗亲“以官为姓”说》、《尹氏研究思贞系之外研究补遗》、《尹“以官为姓”的佐等。

以上文字,原则上需经本人尹李杰同意,如果其他媒体(特指宗亲网站)一旦决定选用,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最好电邮通知我;一旦传统媒体决定刊用,请及时通知我;对于本人拥有版权的任何部分,未取得我的同意,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篡改、引用到盈利性网站或传统刊物中去,否则将追究侵犯的法律责任,同时保留常用的法律之外追究责任的权力。

                                        ——blueice yin 2012/3/2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