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6)

(2008-07-29 20:00:33)
标签:

白鱀豚

国宝

淇淇

珍珍

明星

原创纪实

连载

文化

分类: 淇淇传奇连载

二十一、“珍珍”红颜薄命 “淇淇”黯然悲鸣

 

根据刘仁俊、赵庆中两位专家在其合写的“白鱀豚某些内科疾病的防治”(《水生生物学报》1994年第2期)一文提供的资料,“珍珍”捕获时体表有轻伤,经治疗痊愈,体重从54公斤增至83公斤,体长从1.55米长至1.97米。

应该说,与不幸的“容容”、“联联”不同,“珍珍”已经平安度过了人工饲养最难过的第一关。一切都在按照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淇淇”和“珍珍”喜结连理,为“水中国宝”传宗接代!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6)

 

                            资料来源:连环画《淇淇的故事》

                              陈佩薰著、赵嘉骏改编绘画

                                   海洋出版社1996

 

 何曾想到,“淇淇”和“珍珍”这一幕两小无猜、青梅竹马的幸福场景竟是我们能看到的“水中国宝”白鱀豚二千万年进化史诗的绝唱!

1988年盛夏,“火炉”武汉37℃以上的高温天气持续了近一个月。好容易熬到天气转凉,“珍珍”却病了。9月20日以后,“珍珍”连呼吸都变得断断续续,呼气带有臭味。心情紧张的科研人员赶紧为“珍珍”会诊,诊断结果可能是间质性肺炎!“珍珍”马上被特别看护,特别请来的兽医为它注射药物,采取一系列治疗措施。但“珍珍”的病情仍然越来越加重。

9月27日,红颜薄命的“珍珍”与嬉戏为伴的未婚夫“淇淇”竟不辞永别!这头性格格外温顺、娇柔,十分招人疼爱的“准新娘子”在人工饲养下生活了911天,与“淇淇”同池相伴2年零一个月。

1989年,参加救治的水生所刘仁俊等专家和湖北医学院专家田鸿生在《水生生物学报》第2期发表了“白鱀豚‘珍珍’的疾病诊断、治疗和病理观察”研究报告。报告中记述了“珍珍”的发病情况:

 

1988年9月17日之前,“珍珍”摄食一直正常,每餐进食鲢鱼2.5公斤左右。9月18日开始,早晨虽然亦吃了2.25公斤,但较勉强。中午吃了1.75公斤,晚上摄食较好。从9月19日开始到21日,食欲大减,每餐仅吃2-4尾(每尾约0.25-.5公斤),到9月22日完全停止进食。9月24日起水体检,并强迫进食2.5公斤。25日强迫进食2.5公斤,26日强迫进食3公斤。9月24日以前,行为活动无明显异常,以后则越来越显得无力,但尚能正常游泳和活动。9月26日显得呼吸加快,常躺在池底休息。

  

该研究报告对“珍珍”的死因作了如下分析:

 

从病理切片情况看,呈典型的间质性肺炎的病理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使整个肺呼吸功能大减,直至最后完全失去呼吸功能而坏死。这种病临床表现可以不发生高烧,血相变化不大等情况,因此亦造成了诊断和治疗上的困难。

肝脏虽然呈现部分点状坏死,但尚未构成主要病症。其他器官没有明显病变。胃内发现0.7公斤铁锈片和碎屑,但并未造成胃的损伤,胃的结构完好。可能胃内充满大量铁锈片和碎屑,影响食欲和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从而加快病情的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在2006年11月23日的报道“白鱀豚:不可阻挡的消亡”中特别提到:“现在分析,研究组更倾向于珍珍的死因是吞食了0.7公斤池中坠落的铁锈块”。关心白鱀豚保护的普通人也会“珍珍”死因分析中“胃内发现0.7公斤铁锈片和碎屑”的这个细节产生疑惑:在十分讲究水质的白鱀豚饲养池中,怎么会出现这样大量的铁锈片和碎屑?“珍珍”又是在什么时间吞食了这么多它从没有吃过的异物?水生所高级工程师赵庆中发表在2002年第3期《兽类学报》上的“白鱀豚和长江江豚消化道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一文中,有一段关于豚类因误吞异物而引起常见消化系统发病的阐述,似乎可以作为对“铁锈块”的一个旁注:

 

管理过程中,由于对外界异物管理不严,致使各种异物如石块、金属块、汽水瓶盖、铁钉、塑料制品、树叶、草根、短水管、圆珠笔、手巾和绳索等掉进水池被豚吞下。轻者引起胃肠道的阻塞,造成长期消化吸收不良,豚体瘦弱。严重者可能导致胃部粘膜的糜烂、胃溃疡、胃出血和异物性中毒,或完全不能进食而死亡。

 

在刘仁俊、赵庆中两位专家合写的“白鱀豚某些内科疾病的防治”(《水生生物学报》1994年第2期)一文中更具体的提到:“豚池水中必须严防异物投入。豚往往因吞食异物,充塞胃中无法消化造成阻塞性胃炎而致死……我们饲养过的江豚因吞食大量草根、树叶乃致树枝而死亡。”

直到2007年,在陈佩薰教授出版的自传《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中,人们才找到了清楚地答案:

 

没有好的饲养环境,一直是我们长期以来担忧的问题。豚池西面靠近东湖边,池上遮阳棚是1981年赶建的,稍有大风就刮得哗哗作响,不时有小杂物落于池中,豚也生活得不安宁,我们想检修一下,但两豚没有池子可以暂养。

 

陈佩薰教授在该段末尾特别说了一句不无遗憾地话:“我想假如有一个理想的饲养豚馆,珍珍一定能逃脱这场灾难。”

刘仁俊、赵庆中两位著名白鱀豚专家在系统总结他们成功饲养“淇淇”11年积累的诊断和治疗白鱀豚常见内科疾病经验的报告中特别提到:“鲸类的内科疾病,特别是肺炎和肝炎,不易诊断和治疗,加上肺炎和肝炎发病快,所以至今还是世界各国正在研究的课题,尽管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治愈率很低。”

“联联”“珍珍”父女俩,一个死于肝炎,一个死于肺炎。这豚类世界上的不幸,竟都落在它们父女身上!

在“珍珍”身上,曾寄托和承载着中国保护“水中国宝”的一线希望。今天的残酷现实更加证明,“珍珍”的意外死亡,是中国白鱀豚研究保护项目遭受的最大挫折和损失!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6)

 

                        红颜薄命的“珍珍”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痛!

                    资料来源:本堂主1997年摄于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

 

“珍珍”之死更让陈佩薰教授心如刀割!以至她在19年后在其自传《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中回忆这个悲伤时刻时还有些语无伦次:

 

27日晨8时55分珍珍离开了爱她的淇淇及我们而去,为何这么快就走了呢?她同淇淇共同生活才两年半,淇淇的呼唤你听到没有?淇淇又孤零零的了,此情此景令我心如刀割。

 

命运太残酷!

“淇淇”命好苦!

“淇淇”在水中孤独的游着,发出凄惨的叫声。多年之后,专职饲养员兼训练员王克雄对“淇淇”那时的叫声仍记忆犹新:“那种叫声不是从水下发出来的,它是在水面上发出来的,它把头抬出水面,然后不停地发出那种叫声,我们听起来非常的凄凉。”

中国第一位动物声学博士王丁常年为“淇淇”录音,研究“淇淇”的语言,对“淇淇”的声音再熟悉不过了。安装在饲养池底的水监器捕捉到了“淇淇”失去“珍珍”后那一遍遍凄惨的叫声,王丁博士从声音图谱发现,“淇淇”的这种声音过去从来没发出过。

这是“淇淇”极度哀痛的悲鸣!

 

(未完待续)

 

欢迎转载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或或链接“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yongaiqiqi,拜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