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5)

标签:
白鱀豚国宝淇淇珍珍明星原创纪实连载鲸文化 |
分类: 淇淇传奇连载 |
二十、“淇淇” 和“珍珍” 共同为科学研究做贡献
如果查阅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内科技期刊发表的有关白鱀豚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就会发现,“淇淇”和“珍珍”这对充满传奇色彩的白鱀豚“恋人”,为我国和人类的白鱀豚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比如,科研人员为了建立白鱀豚血液正常生理生化指标,为白鱀豚的临床诊断、健康监测和保健措施提供血液学参数,以“淇淇”和“珍珍”,也包括短命的“联联”血样作材料,开展了白鱀豚血液生化指标的实验研究。陈道权、官之梅在1987年第4期《水生生物学报》发表的“白鱀豚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一文中介绍,从1981年7月到1986年6月,科研人员共从“淇淇”身上采血达16次。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健康的白鱀豚的血液生化指标变动幅度不大,用本次实验所测定“淇淇”的各项数据,可以作为人工饲养条件下白鱀豚血液正常生理生化指标,用这个指标作标准来判断白鱀豚的行为、摄食、生长是否正常和有无疾病的迹象也是可靠的。
科研人员还以“淇淇”和“珍珍”为材料,进行了白鱀豚正常心电图的系统研究。水生所专家刘仁俊等和湖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专家张永珍在1992年第4期《水生生物学报》发表的“白鱀豚正常心电图的初步探讨”研究报告中,记录了这项研究的宝贵资料:
从1980年到1990年先后描记了两例白鱀豚“淇淇”和“珍珍”的心电图共30份,从其结果来看,诸波的形态都相同,重复性好。
有趣的是,科研人员所描述的这30份来自“淇淇”和“珍珍”的心电图的图形酷似正常人的心电图,各波、段和间期的正常范围基本与人相似,而T波特征与正常人截然不同,P-R间期亦较人延长。
科研人员通过对“淇淇”和“珍珍”的这项研究,确定了白鱀豚心电图常规导联的联接方法,并比较完整地描述了白鱀豚正常心电图的基本特征,从而为白鱀豚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依据。
在1989年第3期《水生生物学报》上,我们从水生所王丁等专家与华中理工大学王治藩等学者合作撰写的“白鱀豚的发声及其与环境适应的初步研究”的报告中,还可以了解到对“淇淇”和“珍珍”进行发声研究的有趣细节:
在“淇淇”和“珍珍”分别饲养于有过道相通的1、2号豚池时,从置于过道中央的水听器中常可记录到大量的“的答声”,此时总有一豚往对方探视或两豚互相探视。67天后,“珍珍”自动进入饲养“淇淇”的1号池中生活。这时两豚特别是“淇淇”显得比较紧张,各自在池的一边活动,从不越过界限,且不停地相互探视。这时出现大量的“的答声”。一次记录中可高达50余次。说明它们之间感到陌生,甚至恐惧。特别是“淇淇”已经六年多没有见到自己的同类了。但随着时间的推延,恐惧感渐渐消失,两豚可分别进入对方的区域活动。3天后,两豚已开始一起游动,显得熟悉起来。这时“的答声”大大减少,接近正常水平。总之,通过观察和分析,我们认为“的答声”的发生和出现次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白鱀豚对环境的适应状况,可以作为白鱀豚对环境适应程度的一个标准。发声较多,说明对环境感到陌生甚至恐惧,发声较少或保持静默,说明对环境已不陌生或者已相当熟悉。
对“淇淇”和“珍珍”的这项研究成果,可以使科研人员通过分析白鱀豚“的答声”发生次数和时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对白鱀豚适应环境的能力作出一定的评价,并估计对环境的适应程度,从而为人工饲养、繁殖和行为研究并为物种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淇淇”和“珍珍”还共同承担了水生所陈道权、赵庆中、刘仁俊等专家开展的白鱀豚生殖激素方面的研究,这是开展人工饲养条件下白鱀豚采精、受精和其他繁殖课题的重要前提。从三位专家发表在1994年第3期《水生生物学报》的“人工饲养条件下白鱀豚雌雄个体某些血清生殖激素的初步研究”报告中介绍的实验情况可以知道,专家们要从它们的尾鳍中央静脉采集血样,采集了多少呢?首先,从1998年4月19日至6月7日的1个半月时间里,“淇淇”和“珍珍”每星期一块采1次血;之后,“珍珍”从1988年7月至9月每月采血1次;“淇淇”则从1988年7月至1992年11月长达4年多的时间中每月采1次血样;每次采血都是在上午9点到11点,从起水到抽完血要工作2个小时,可想而知,“淇淇”和“珍珍”为了这项研究受了多少罪!
专家们通过这项研究,首次分析了人工饲养条件下雄性白鱀豚血清睾酮和雌性白鱀豚的血清孕酮浓度的变化,同时还测定了雌雄个体几种血清激素,测定结果证实“珍珍”的各项激素含量都还处于很低水平,可以认为性发育不成熟。后来在“珍珍”死后的解剖结果也证明,“珍珍”的卵巢尚未发育成熟,既无黄体又无白体存在。
该报告对“淇淇”的血清睾酮升高与发情之间的关则系提出如下结论:
从1988年-1992年“淇淇”血清睾酮的测定结果表明,每年有1-2个高峰期,其中1988年4-5月达到最高值。雌豚“珍珍”于1986年8月8日开始与“淇淇”同池饲养,并于1988年9月27日去世,以后“淇淇”的血清睾酮的含量再未达到这样高的水平。行为观察表明,1988年4-5月,“淇淇”很激动,经常追逐雌豚,与雌豚身体经常接触等,尽管“珍珍”为未成熟个体,但异性的刺激可能是引起“淇淇”血清睾酮水平升高的原因之一。
(未完待续)
欢迎转载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或或链接“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yongaiqiqi,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