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1)

标签:
白鱀豚国宝淇淇联联珍珍明星原创纪实连载文化 |
分类: 淇淇传奇连载 |
十七、“联联”“珍珍”父女情深感天动地(上)
被捕捉的这2头白鱀豚,一头大的雄性,体长2.03米,体重100公斤,取名“联联”,以纪念这次各方面联合行动取得围捕成功(专家们这时才知道,放走的那头体型最大的白鱀豚是雌豚)。另一头小的雌性,体长1.5米,体重57.5公斤,它不就是大家为“淇淇”朝思暮想的如意伴侣吗!专家们给这个百里挑一的“准新娘”取名“珍珍”,寄托着珍稀、珍爱的特殊感情。
《武汉晚报》近水楼台先得月,抢先于1986年4月1日刊登消息“结束孤独生活 ‘淇淇’喜得良伴——监利江面活捕白鳍豚二头昨运抵汉”。然后,又在4月3日刊登“白鳍豚来到新居以后”的专题报道:
刚下飞机,科研人员马上为在起网时受了伤的雄豚涂药,伤在豚嘴旁、尾鳍、背鳍几处,都属轻伤。然后豚被抱下水池养殖。池内虽不断换水,但水深只维持一米左右,据称是为了便于下水给伤豚换药。
时至四月二日,白鳍豚因为不习惯,仍然拒食。养殖人员将许多活鱼扔下水去,它们理也不理,径自兜着圈子。现在每日要驯豚三次,让它们尽快适应环境。
整个养殖场只有一位超然于这紧张气氛外的“人士”——可爱的“淇淇”。它在另一池内悠闲地游着,不时玩弄救生圈,尖吻一撮一撮每天吞下十来公斤鱼,丝毫不知科研人员千辛万苦地为它找来了伴侣。
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
这篇报道并没有提及“联联”和“珍珍”的名字,说明当时科研人员正在为“联联”和“珍珍”的开食而操心,还没有精力和心情给它们起名字。
这篇报道也没有提及“联联”和“珍珍”的关系其实是父女俩儿!显然,那个时候水生所的专家们也还没有确定“联联”和“珍珍”的关系。然而,即使在过去多年之后,一些媒体甚至还在给它们的关系“添枝加叶”。比如,1995年第11期《今日中国》刊登的署名报道“水中美人——白鳍豚自然保护区见闻”中就有“雌豚起名为‘珍珍’,雄豚起名为‘联联’(尚未成熟,看来像是珍珍的‘儿子’)”云云,令人哭笑不得!其实,一直到四年之后,在刘仁俊、王克雄、龚伟明、王丁等发表于1990年第4期《水生生物学报》的研究报告“豢养条件下白鱀豚雌雄个体的感情协调及其行为分析”中,仍然没有最后的定论:
“珍珍”和“联联”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问题。尽管我们没有确定的证据说明它们之间是否是父女关系,但从近两年来的行为观察,可以认为“珍珍”和“联联”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从多年的长江生态考察证明,白鱀豚往往喜欢成对活动,即使在一个群体中,亦是成双地活动,有时亦常见大豚带小豚或两头大豚带1头小豚。“珍珍”在捕获前就是与大豚“联联”及与“联联”同样大的1头大豚成1群体活动的。1987年3月31日,我们捕获了这一群体中的小豚“珍珍”和雄豚“联联”,用直升飞机运回以后,“珍珍”先下水,约经0.5小时以后,“联联”接着下水,急速与“珍珍”相聚,紧紧相随,寸步不离。据统计有95%以上的时间两豚相伴总以逆时针方向同游于饲养池中,“珍珍”稍一离开大豚即急速把它找回,小豚有时即使偶然离开亦立即匆匆回到大豚身边…… 从这一系列的行为分析,可见“联联”和“珍珍”的关系达到了非常亲密的程度。
“珍珍”与“联联”建立起如此密切的关系不是短时间能形成的,亦即起码亦应在13个月以上的时间,那时“珍珍”正处于抚育阶段,因此可以说雄豚“联联”参与了抚幼活动。
也许只有做DNA检查才可能确认“联联”和“珍珍”是不是父女?其实这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联联”“珍珍”在人类面前表现出来的那种相依为命的亲密关系已经情如父女!
水生所的专家们从多方面特别是为了“淇淇”的安全考虑,开始没有让“联联”和“珍珍”与“淇淇”同池,而是把父女俩儿放养在一个20×20×3米的方形露天水池里。刚刚经过一场惊吓,又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父女俩儿在水池里迅速汇合,就像人类经过一场惊吓后久别重逢那般亲热!连续3天,父女俩儿一直紧紧依偎在一起,即使偶尔分开片刻,马上会迅速会合。科研人员发现,“联联”始终守护在“珍珍”和池壁之间,时刻保护着自己女儿的安全。
让科研人员心焦的是,“联联”和“珍珍”父女俩儿一块儿“绝食”!
(未完待续)
欢迎转载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或或链接“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