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海翁伯
海翁伯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4,707
  • 关注人气:31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2)

(2008-07-26 21:08:57)
标签:

白鱀豚

国宝

淇淇

联联

珍珍

明星

原创纪实

连载

文化

分类: 淇淇传奇连载

十七、“联联”“珍珍”父女情深感天动地(下)

 

根据水生所专家们的经验,豚类动物从野生刚到人工环境,开食是能否成活的第一关。许多鲸豚往往都过不了这一关,因为豚类动物主要是从食料鱼中获得所必须的水份和营养,如果3天以上不开食,它们就会因为失水而造成体内代谢的紊乱,出现一系列病症,对外界的抵抗能力减弱。当它们的皮肤失去光泽,进而起皱,这就是非常危险的征兆!“联联”由于年龄较大,对人工环境更难适应,始终不好好开食,科研人员最后不得不采取强迫进食的办法,把鱼硬塞进它胃里。陈佩薰等专家在《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专著中特别总结了强迫进食的方法:

 

如果豚3天以后还不开食,就要采取强迫进食的方法。即把豚捕起放在厚泡沫塑料上,然后用食指轻压嘴角,当豚张开嘴巴后把鱼放入嘴中,让它自己吞咽。如豚总把鱼丢开,可以由1人抱住豚头部,然后按上述方法喂食。如豚仍不能自动吞咽,则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即用两条约1尺长的橡皮管,包上毛巾。当用食指轻压豚嘴角时,嘴会张开,便迅速把包有毛巾的橡皮管送入豚嘴,然后1人压住下颌,1人拉起上颌,强迫豚张开嘴巴,然后第3个人用戴有手术薄塑料手套的手拿鱼送入豚嘴,鱼一定要头向喉部,从豚的舌头上面送入豚嘴,并稍稍伸入食道,这样豚会自动吞咽。同时可根据情况把必要的药物放入鱼体内一并吃进。

 

但强迫进食也没能改变“联联”的处境,“联联”病了。

《江汉早报》1986年4月13日作了专题报道“雄豚‘联联’上岸就医”:

 

两头新近捕获的白鳍豚,已在武汉生活了十天。十日这天,记者特地去白鳍豚饲养场看望它们。

一进大门,我就远远望见雄豚“联联”躺在大楼旁的一副担架上,旁边围着一群工作人员,正忙得不亦乐乎。

原来,这是“联联”头一次上岸接受治疗。大家一边不停地往它身上洒水,一边把药膏抹在它那撞缺了口的吻部上,抹在它那划破了点皮的尾鳍和背鳍上。也许是觉得岸上的气温太高,它不停地喘着粗气,偶尔还急剧地挣扎一下,吓得工作人员赶紧用力把它按住,免得再度碰伤。在敷药过程中,一名青年人忽然发现“联联”左背内有一条长约尺许的硬块。是癌变、肿块还是骨折?大家议论纷纷,难免有些紧张。于是,立即有医生从它身上抽血,准备送去化验。

白鳍豚研究组组长陈佩薰忧心忡忡地对我说,目前还难以对“联联”的健康状况作出确切的判断。眼下最叫人不安的是,十天来,它和雌豚“珍珍”几乎什么东西都不肯吃。这种“罢食”的情况,虽然在“淇淇”身上也发生过,但只有一个星期,“淇淇”就开始食鱼了。

经过一番治疗,“联联”被五六个人抬着,送进一个露天饲养池。令人惊奇的是,尽管十多天不吃“饭”,它和“珍珍”汇合到一起后,在清澈的池水中游动得依然十分欢快。

 

不幸的是,“联联”的病情日益加重,以至衰弱到无法控制自己身体平衡。刘仁俊等在“豢养条件下白鱀豚雌雄个体的感情协调及其行为分析”的研究报告中记录到:

 

6月2日,“联联”病危时经常不能潜水,身体失去平衡,不能定向定位,以至不时碰池壁,碰得皮开肉绽,这时“珍珍”不离左右,经常钻到“联联”腹部托它上浮呼吸,并一反过去的常态,总在“联联”外侧伴游,以防“联联”碰壁。待“联联”移到实验室治疗后,“珍珍”显得非常焦急,不肯吃食,到处寻找,并不断发出呼唤声。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22)

 

           这是“联联”和“珍珍”父女俩留下不多的照片之一。每当想到“珍珍”以幼小的

          身躯一次次将病重的父亲托出水面呼吸的场景,相信所有人的心里都会酸酸的!

                  资料来源:刘仁俊著《长江女神白鱀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女儿的所有努力也无法挽回父亲的生命。1986年6月14日,“联联”在饲养池里只生活了76天就走了。“珍珍”孤零零地在水池中不断发出凄凉的叫声!站在池边所有的人目睹饲养池中发生的这一幕无不流泪动容!“联联”和“珍珍”父女俩儿相亲相爱、生离死别的情景,折射出人与人之间最纯洁、最高尚、最珍贵的真情实感。宋刚明在《华夏人文地理》杂志2001年第3期发表的“世纪孤独——白鳍豚淇淇的爱婚情录”一文中还提到:“水生所的专家猜测,他们围住的是一家三口,白鳍豚有如此顽固的家族观念,是专家们没有料到的。每想到那头失去丈夫和幼女的白鳍豚,是否也会徇情而死,水生所的专家就一脸沮丧。”

按水生所专家陈道权、官之梅在1987年第4期《水生生物学报》发表的“白鱀豚某些血液生化指标的测定”一文中的说法,“联联”“死于肝炎,肺炎等综合性内科疾病。体重从110公斤降至71公斤,年龄约7-8岁。”水生所专家刘仁俊、赵庆中在“白鱀豚某些内科疾病的防治”(《水生生物学报》1994年第2期)一文中提供的具体资料是,“联联”除活动无力,食欲不振到最后停食,呕吐;口腔粘膜和角膜变黄等病症外,肝功化验各项指标都远远高于正常值,解剖结果证实它的肝脏组织大量出血坏死。但刘仁俊研究员在《长江女神白鱀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一书中记述的“联联”的年龄却与上述资料有很大出入:““联联”的体长已经有2.03米,体重也有100千克。根据它的长度和重量,我们知道它的年龄已经有15岁左右了。”几位专家分别提供的“联联” 的年龄,一个“约7-8岁”,另一个“15岁左右”,二者竟然相差了一半!

(未完待续)

 

欢迎转载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或或链接“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yongaiqiqi,拜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