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15)

(2008-07-23 21:21:49)
标签:

白鱀豚

淇淇

容容

国宝

原创纪实

连载

文化

分类: 淇淇传奇连载

十二、“淇淇”“容容”小哥俩儿短暂的快乐生活

 

 “苏苏”过早夭折仅仅一个月,湖南省华容县砖桥公社长宁大队渔民社芝兰在县境内的长江岸边用“迷魂阵”捕鱼时,看到江中行驶的一艘大型客轮掀起的大浪把一头白鱀豚冲上江滩搁浅。这位渔民立即把它抓住,因为他一个人捕不起来,便抓住白鱀豚的尾巴硬拖上岸,然后招呼人把它放进江边的一个养鱼池里。4月22日,中科院水生所也用成功运送“淇淇”的干运法将这头白鱀豚运回武汉,并与“淇淇”同池。因为它来自湖南省华容县,科研人员给它取名“容容”。

“容容”体长1.51米,体重59.3公斤,雄性。刘仁俊研究员在《长江女神白鱀豚》一书中回忆:

 

它来水生所的第三天,我们在饲养池里发现一大块从“容容”胸部脱下来的皮。原来,当渔民抓住白豚的尾巴往岸上拖的时候,它胸部的皮肤在沙滩上磨坏了。我们因为有了“淇淇”治疗外伤的经验,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容容”的外伤就好了。但“容容”一直很瘦,经我们诊断,它的消化系统有问题,我们就一直为它治疗。

 

“容容”虽然也是雄性,不能与“淇淇”配对,却让“淇淇”在人工饲养后第一次有了一个同类伴侣。“容容”与“淇淇”年龄相仿,个头也差不多,小哥俩儿朝夕相伴在一起。

“容容”与“淇淇”一块儿迎来了第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天。长江夏季的水温一般保持在28-30℃之间。而小哥俩儿居住的那个露天饲养池的水温经常达到35℃左右,水中的细菌、蓝绿藻也大量繁殖,容易造成水质变坏。“淇淇”和“容容”一度食欲不振,体重都从原来的60多公斤下降到40多公斤。“淇淇”又患上严重的皮肤病。但由于有了“容容”相伴,在科研人员精心喂养和护理下,“淇淇”过得很快乐,病也很快治好了。“淇淇”和“容容”都是在湖南境内被捕获的。这个夏天,《湖南日报》派出一个记者组专程到武汉采访2位“小老乡”,向自己的读者报道了见到活泼可爱的“淇淇”和“容容”的情景:

 

当我们走近池边,“淇淇”闻声迅速游近,不停地摆动着尾鳍,轻轻地划动着鳍肢,轻快地舒展着身体,时而侧泳,时而仰泳,一会儿跃出水面,一会儿滑入水底,动作活泼,姿态优美。当它将喷气孔伸出水面时,还能清楚地听到它的呼吸声……“容容”乔迁新居还不到一个月,有点怕人,见到我们来了就往离我们较远的地方游去。它因捕捉时受了点伤,活泼程度也不及“淇淇”。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15)

 

            这张两头白鱀豚结伴而游的黑白照片,是不是“淇淇”和“容容”呢?原始

         资料没有说明,还有待水生所专家辨认确定。但愿是它们小哥俩儿,因为我们几

         乎见不到公开发表的“容容”照片。

              资料来源:陈佩薰等《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7

 

但好景不长。1982年1月26日,武汉气温骤降10多度,异常寒冷。因水生所当时的饲养池还是露天的,身体瘦弱的“容容”在寒风刺骨的夜晚无处御寒。第二天凌晨,饲养人员发现“容容”已经不幸被活活冻死。水生所专家刘仁俊、赵庆中在1994年第2期《水生生物学报》发表的研究报告“白鱀豚某些内科疾病的防治”中,在总结饲养白鱀豚食料鱼必须定量的经验时,又回忆起不幸的“容容”:

 

由于豚类是恒温动物,它主要靠改变皮下脂肪的厚度调节体温。冬天背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达4厘米以上,夏天一般只有1-2厘米。我们饲养的白豚“容容”,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康复,因此皮下脂肪积累不起来,所以寒潮袭来,无法抵抗,死后解剖,皮下脂肪仅有1厘米厚。

 

“容容”和“淇淇”相伴了288天。

水生所专家李钟杰对“容容”以及其它5头在长江中游收集到的白鱀豚标本的肾上腺进行了解剖研究。因为海豚类肾上腺在机体的水生活适应中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肾上腺增大,一般意味着环境压力增大,机体可表现出行为阻滞、生殖力下降、抵抗疾病和其它胁迫因素的能力降低。我们在李钟杰发表在1988年第1期《水生生物学报》上的“白鱀豚肾上腺的研究”报告中看到了有关“容容”(编号ET-1)肾上腺异常形态的结论:

 

豚肾上腺重与体重的平均比值为0.25克/公斤……

ET-1号豚(“容容”)在人工饲养9个月后死亡,该豚身体消瘦,甲状腺经病理切片,

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肾上腺明显增大,肾上腺重与体重的比值为0.48克/公斤,比其它个体大一倍。

 

这篇研究报告针对“容容”肾上腺异常形态的问题进一步提出:

 

如何使海豚在限制的场地内长期安然生活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畜牧学家的研究表明,处于圈养的牲畜肾上腺对环境条件起着重要的应激作用,如当肾上腺分泌失调时,皮质酮的分泌增多,可引起胃溃疡等病症,降低了生存能力。ET-1号豚在饲养的后期也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肾上腺的形态出现异常。因此,应该考虑把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速度和分泌规律作为制定合适的白豚饲养规范的一个重要指标,以保证饲养场所的环境压力保持在白豚的神经-内分泌调节能力承受得了的范围内。

 

“容容”不幸夭折之后,还作了一件鲜为人知的科研项目,就是为“淇淇”做年龄鉴定。这件事情似乎已经不再被人提起,我们只在陈佩薰、刘沛霖、刘仁俊、林克杰4位专家发表在1986年第2期《水生生物学报》上的“白鱀豚饲养的研究”报告中看到这样一小段记录:

 

根据生活在长江的白豚年龄、体长和体重的关系以及“容容”死亡后的年龄鉴定,可以断定“淇淇”1980年初来水生所时的年龄为1龄。

 

而此前,对“淇淇”的年龄只是通过它的体长、体重推算出来的,对外的表述都是“约2岁”或“2-3岁”。现在,科研人员通过对“容容”死后的年龄鉴定,验证了以前对白鱀豚年龄与体长、体重关系的研究结果,从而才确定了“淇淇”被捕获时的年龄为1岁。但不知因何原因,该研究报告中对“淇淇”年龄的这个“断定”并没有对外公开正式使用。正如前文所述,水生所对外的提法仍然是“约2岁”。尽管如此,“容容”为自己的小哥们儿“淇淇”所出的这份力应该成为白鱀豚90年科研史中的一段佳话。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15)

 

                   小哥们儿“容容”的不幸,使“淇淇”重新过起孤苦伶仃的日子!

                    资料来源:刘仁俊《长江女神白鱀豚》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还有,“容容”的年龄有多大呢?同样不知因何原因,水生所一直没有在公开的文献和资料中明确报道过“容容”的年龄。不过,在陈佩薰等专家合著的《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发表的“表5-13白鱀豚齿质生长层与年龄”统计数据记录中,在其中编号13的白鱀豚样本说明栏内,有一句 “人工饲养9个月,82127日死亡,因病体重减轻”的说明。显然,这个13号白鱀豚就是“容容”!表内记录的它的年龄为3岁。而该表内的数据还告诉我们,“容容”被冻死时,体长为157.0cm,比刚捕获时长了6cm;体重却仅为40.75kg,比9个月前瘦掉了18kg多。

也许是人工饲养不大成功的原因,在后来的公开宣传中,“容容”几乎很少被提及,甚至完全被忽略,以至有的报道在介绍“淇淇”在水生所前几年的生活经历时竟错误地说成“6年来一直很孤单”,这既不符合事实,对“容容”也很不公平。不幸的“容容”是“淇淇”在饲养池里的第一个伙伴,它用短暂的生命为我国的白鱀豚研究做出了贡献!

(未完待续)

 

欢迎转载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或或链接“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yongaiqiqi,拜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