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14)

标签:
白鱀豚淇淇苏苏国宝明星原创纪实连载文化 |
分类: 淇淇传奇连载 |
湖北日报这边传出喜讯刚过了3天,新华社那边就传来不幸的消息:
新华社南京3月21日电 我国前不久捕获的一只雌性白鱀豚“苏苏”在南京师范学院饲养池中安家两周后,于昨晨死亡。
周开亚教授在其《白鱀豚及长江流域的濒危动物》一书中记录了“苏苏”患病和抢救的经过:
然而,不幸降临到鲸类研究室。
“苏苏”的体力越来越差,游动时也变得有气无力。鲸类研究室的人急了,估计它病得不轻,迅即请来兽医专家,配合南师的研究人员给“苏苏”治病。人们给它注射抗生素,强制喂食。开动循环过滤装置,保持池水的清洁,日日夜夜轮流看护,但都不能奏效。
3月20日,“苏苏”躺在水池里,不动弹了。兽医们检查它的身体,发现呼吸已经停止。专家们将“苏苏”抬上来进行解剖,发现它的胃底部有严重的溃疡,胃粘膜下有囊肿,囊肿里还有沙粒状的钙化灶,它的肺部也有很多病灶,而且已经淤血水肿。这证明它是病重不治而死的。
关于“苏苏”仅仅生存17天的原因,有的专家认为,因自然搁浅的白鱀豚,通常是有病的个体。“苏苏”搁浅后,又在地上和不清洁的池塘里过了3昼夜,这就使它的身体更加消瘦和衰弱,旧病加上对人工饲养环境的不适应,又加重了病情,尽管想尽办法为它治疗,也回生乏术。也有的专家分析认为,“苏苏”生活的是一个仅有7米长、4米宽、3米深的饲养池,在这么小的饲养池要不停地游动,连转弯、转身都困难,可能对它的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南京师范大学1990年印
曾在长江沿岸广泛分发张贴
负责饲养和抢救工作的周开亚教授在20多年后仍念念不忘可爱的“苏苏”:
搁浅的豚类动物通常都是患病的,但当时我们并不了解这一点……我天天守着它,希望它能适应饲养池里的生活……我眼睁睁地看着它直直沉下去,再也浮不上来了。我很难受,直到现在都难受。
尽管人们百般呵护,但可怜的“苏苏”在陌生的饲养池里仅仅生活了17天。它是我国捕获的总共7头白鱀豚中存活时间最短的。
(未完待续)
欢迎转载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或或链接“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yongaiqiqi,拜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