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12)

(2008-07-21 21:32:16)
标签:

白鱀豚

淇淇

国宝

明星

原创纪实

连载

文化

分类: 淇淇传奇连载

十、云南白药和特制背心救了“淇淇”的命(下)

 

专家们在“淇淇”身上还发现了白鱀豚创伤愈合的方式,即它首先在伤口四周长出完好的新生上皮组织,然后由四周向中央伸展,最后愈合,遗留下犹如拆线后的痕迹,最后痕迹消退。但与正常皮肤不同的是新生上皮颜色更浅,而且略有凹进。在“淇淇”颈背部光滑细腻的皮肤上,就留下了这样一大块疤痕。这块疤痕反倒成了“淇淇”的一个印记和特征。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12)

 

                   大难不死在颈部留下的疤痕成了“淇淇”的一个印记和特征        

                  资料来源:陈佩薰刘仁俊《Baiji》江之岛水族馆出版1992

 

《长江日报》1980年11月11日抢先刊登报道“水生所研究白鱀豚获初步成果”:

 

豚“淇淇”在武汉水生生物研究所安家落户近十个月以来,科研小组的科研人员,精心治愈了它的外伤……

十个月来,科研人员与养殖工人一起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他们守侯在“淇淇”身旁,经过不断研究和艰苦的探索,终于对“淇淇”的活动规律、饵料种类、食量多少、营养元素的补充、水质的控制和疾病的防治等,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制订出了一套科学的管理办法。“淇淇”病愈至今,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内,体重已达一百零四斤半,体重增加三十六斤半。

 

领导这次救治“淇淇”的陈佩薰教授2006年接受《三联生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当时‘淇淇’的确是奄奄一息,协作单位来的人看到这种情况说,‘淇淇’是很难救活了,不如趁活着赶快做实验,但我们没有放弃治疗 …… 回想起来,那时侯就知道白鱀豚是哺乳动物,所以是把‘淇淇’当人来治的”。她在自传《风雨长江五十载——陈佩薰与白鱀豚研究》中回忆说:“淇淇在人工饲养的环境里生活的第一年,是最难熬最痛苦的一年,也是我们最揪心最紧张的一年。”

刘仁峻、林克杰两位专家在“白鱀豚的外伤治疗”一文中总结到:

 

在水质不良的情况下,用绷带包扎伤口是治疗白鱀豚创伤的重要措施。治疗实践证明,绷带包扎并不影响包扎区皮肤的正常代谢机能,经过50多天的包扎,皮肤并未发生坏死等异常情况。

把动物放到实验室治疗,其主要目的亦是为了维持药效,防止感染,但此时动物活动受到很大限制,又不能吞食,胸腹部长时间受压,而用绷带包扎既达到了维持药效、防止感染的目的,又避免了干治的缺点,因此经常捕起干治并不必要。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12)

 

                 科研人员每次为“淇淇”换药后都要把它抱下豚池,好沉呀!

               资料来源:陈佩薰等《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7

 

刘仁俊“奇思妙想”的这个为“淇淇”特制的背心,后来被总结收入迄今中国最权威的白鱀豚研究专著《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7年),背心也有了一个科学用语——特制绷带。这是中国科学家在人工饲养淡水豚上的一个创造,为了让读者有更清晰的了解,有必要将该专著中介绍的这种特制绷带的做法摘录在此:

 

特制绷带的做法是:用消毒白细布1块,大小比盖在伤口上的纱布稍大,前后端及中间各附1cm宽缚带1条,前端1条缚于(白豚)喷水孔稍后,中间1条缚于鳍肢前,后端1条缚于鳍肢后。缚带全部用针线缝合,这样比较平服牢靠。缚于鳍肢后的1条主要作用是防止绷带前缩而盖住喷水孔。由于白豚始终向前游动,偶尔停留原地,因而后来取消了后端1条缚带。

 

              “淇淇”:中国最伟大的动物明星传奇(原创连载12)

 

                        为挽救“淇淇”生命立下奇功的特制绷带

             资料来源:陈佩薰等《白鱀豚生物学及饲养与保护》科学出版社1997

 

《科学报》曾在1980年3月28日以“白鱀豚人工饲养初获成效”为题报道了“淇淇”颈伤已好,活动已经恢复正常的消息,并特别提到:“今后如能长期驯养成功,这将是我国科学界的一件喜事,对我国生物学、生物物理学和声学将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淇淇”降临人间和它的大福、大命、大造化,给刚刚迈入改革开放第一个关键十年的中国带来了吉祥,也给中国的科学家们带来了极大的振奋和信心。

1981年7月,陈佩薰教授应邀到英国参加国际捕鲸委员会第31届年会,首次在国际上作了“中国白鱀豚的研究”报告,并播放了一段“淇淇”饲养和治伤的短片,引起与会各国专家的极大兴趣,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见到中国神秘的白鱀豚的活体形象,他们看了一遍觉得没看够,要求又重新播放了两次。“淇淇”和中国科学家的工作给这些世界一流的鲸类专家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对中国的同行说:“我们养海豚都是在十几头中挑选最健康的豚,有时还养不好,而你们从来没有养豚经验,又仅获得的是一头严重受伤的豚,能够治好伤还能养好它,真是创造了奇迹。”他们还特别询问中国同行给“淇淇”治病用得什么药?得到的回答是:除一般消毒西药外,主要是中国特产治伤的中药——云南白药。

就是伦敦的这次年会,中国“水中国宝”中的国宝“淇淇”登上了国际舞台,“QIQI”从此扬名世界。

(未完待续)

 

欢迎转载引用,请务必注明出处或或链接“淇淇纪念堂—我的博客”

地址:http://blog.sina.com.cn/yongaiqiqi,拜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