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区校本课程建设概况

标签:
校本课程展示活动虹口展台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市教委基教处倪闽景处长在上海市“2012年中学校本课程展”闭幕式上,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校本课程的发展状况。在远古时期,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要比现在丰富的多,包括那些三只眼、八条腿的古怪动物等等。但很多生物并不适应地球的环境,逐渐地被淘汰出局,最终演变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有序局面。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也是如此,在起步的阶段,大家“八仙过海”,积极实践,类型和数量比现在也要丰富很多。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不少与课程的形态还有不少的距离,有的学生并不喜欢,逐渐淘汰了不少。市教委举办的这一课程展示活动,其实就是在主动规范校本课程的建设行为,让校本课程建设从“混沌”逐渐走向“有序”,更好地服务学生的需求。
学生作品
在本次展示中,虹口区有28所学校选送了84门优秀校本课程参展,其中自主拓展科目的课程64门,限定拓展型课程9门,研究型课程13门,整体反映了我区在校本课程建设方面的状况。
一、虹口区校本课程建设的基本情况
1.课程门类丰富、形式多样,惠及学生众多。全区中学每学年开设的校本课程都在1000门左右,校本课程的门类也在逐渐增多,质量明显提高。
2.教师深度参与、协作共建,开发主体众多。采取专兼职相结合的办法,加强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队伍建设,注重三类课程的互动贯通。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聘请了62位校外机构的专家参与到校本课程建设中来。
3.课程规范实施、严谨管理,长效机制初建。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鼓励全区教师积极开发、实施校本课程。建立规范的管理流程,加强对课程建设的长效管理。
二、校本课程建设的几点经验
第一,强化校本课程的领导管理
一是政策导向,培训提升。教育局先后下发了若干文件,推进校本课程建设;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校本课程建设工作进行规范和推进。举办了各种类型的培训班、现场会,强化学校对校本课程建设的管理。二是制度规范,健全队伍。编制年度课程计划和每一学年的课程教学方案,成立课程领导小组具体落实相关工作。通过区校合作项目,结合具体课程的开发,面向全区进行展示,分享经验,培训队伍。三是顶层设计,立体运作。建立起了从课程管理、课程建设、课程研究和成果展示的规范管理体系,让学校在校本课程建设之初,就能够从专业化的角度加以思考和谋划。四是机制支持,建立保障。在校安工程、校园加固等基建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同步考虑校本课程建设的需求;在学校课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引入专家进行指导,等等。
第二,优化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一是在基础型课程延伸拓展处寻找资源,生成校本课程;二是在学校传统与办学特色处放大资源,生成校本课程;三是在教师文化与特长背景处挖掘资源,生成校本课程;四是在地方和社区文化资源处提炼资源,生成校本课程;五是在校本课程走向学校课程体系构建,统整校本课程。
第三,落实校本课程的质量效益
一是让学生在校本课程学习中感受别样乐趣;二是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实践中体验创新成就;三是让师生在校本课程历练中互动见证成长。
三、今后发展的几点思考
要进一步提升校本课程的文化质态,密切校本课程建设与学校核心文化构建之间的联系,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要进一步拓宽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密切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社区组织的联系;要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的科研指导与督导评估;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区域内优秀校本课程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要进一步有效激发、强化学科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科目开发和实施的主体意识;要进一步稳定、壮大优势和特色科目资源;要进一步通过区域性教研指导,落实校本课程中的学法指导,促进校本课程规范高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