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2011-05-26 08:29:42)
标签:
三年发展规划评审验收以人为本明确路径教师作用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5月23-24日,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组织专家在海南中学进行为期两天的督导,对已经完成的学校发展三年规划进行评估,对新三年的发展规划提出实施的意见和建议。我参加了专家组的督导反馈,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评审意见和建议,并在会上做了一个发言。
首先感谢各位专家两天来的辛苦工作,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揭示了学校发展中的亮点以及存在的不足,为新规划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指明了方向。希望学校能够认真体会专家们的一份深意,进一步思考学校未来发展方向。其次感谢学校的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员工,是大家辛勤的努力,才有了学校三年来的稳步发展和不断创新。
海南中学是一所很有影响力的学校,特别是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方面,很有知名度。我从外地调到上海工作不久,就知道了虹口的两所学校——海南中学和继光高级中学,在市教委的组织下,我经常和这两所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就研究性学习方面的实践和探索进行交流,对这两所学校有了更多的了解。
今天讨论的重点是学校的发展规划,我之前认真研读了学校的自评报告和新三年发展规划草案,在此,就发展规划谈三点想法:
第一,规划要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核心理念,我们经常将这句话挂在嘴上,但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目中有人”?新一轮的发展规划是今后三年学校发展的行动纲领,要特别关注学情分析,研究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来设计学校的课程、各类活动,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幸福、快乐地成长。
为什么学制中有“初中”这一学段?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处在这一学段的学生,他们的身心特点、对他们开展教育的方式方法都和其他学段有很大的不同。而这正是我们要明白的,也是我们教育的起点。
从生理的角度看,初中阶段学生的生殖系统已经发育完成,随时都可以开始动物的本能行为——传宗接代,繁衍生命。所有的动植物,在生长发育的这个阶段都是非常独特和关键的,人当然也不例外。但我们的社会对这种本能的行为进行了限制,要让这些孩子继续学习,等到完成国民教育的学习任务之后才能考虑成家立业的事情,这就导致了生理本能和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青春期所出现的各种症状,都与此有关。
从心理的角度看,这个阶段的学生在教育方面的最大需求,就是学习如何将那些不断涌现的情绪冲动进行化解,将那些寻找异性伴侣的渴望转化为正常社交关系的建立,学习如何对自身日常生活行为的反省以及调整自己的身心发展,促使自己心智的成熟。
在这个身心变革的阶段,孩子们渴望通过适当的途径和仪式将他们逐步带向成人阶段,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也揭示了初中教育的重大责任。作为从事初中教育的每一个教职员工,对此要有高度的敏感,并采用独特的方式为这些孩子提供教育机会。比如:
——建立导师制,对孩子在身心发展方面的各种困难提供咨询和帮助;
——开展小组学习,让同学们有机会聚在一起,就自己所关心的、所困惑的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通过相互之间敞开心灵的沟通,实现自我教育。
——有弹性的跨学科课程,给孩子的不同需求提供可实现的路径,使得孩子们能够缓释涌在心头的各种情绪冲动,并实现有效的转移;
……
从初中阶段孩子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来思考我们的办学目标和课程设置,很多原本显得杂乱的工作,就会变得很有条理,工作的思路也会更加顺畅。
第二,近期目标要明确实施的路径
学校在新三年的规划中,提出了近期目标努力创建“创新素养实验校”,这样的目标很好。最近几年,从政府到学校,都开始关注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上海市已经在高中阶段试点“创新素养培育项目”。我的观点是,创新素养的培育,要从小抓起,从幼儿阶段起步,初中当然也是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中间阶段,对学生今后成为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人起着重要的作用。
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是,学校将通过怎样的路径来达成“创新素养实验校”的目标?我认为,创新素养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人持续不断地探索外在世界的良好习惯;二是人持续不断地探索内心世界的良好习惯。学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可以在这两个方向上设计相关的课程和活动,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实践。
德国有一所和我们类似的、也是划片招生的初中,名字叫海伦娜中学,不少孩子来自贫困家庭,甚至还有一些连工读学校或少管所都不肯收的问题少年。但这些学生经过在海伦娜几年的学习生活之后,都成了众人眼中的精英。他们有两个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做法一:主题教学活动。
“主题教学”在海伦娜中学每学期都会举办一次。在6~8周的时间内,至少有10~12小时的课堂时间会花在主题教学的开展上。除此之外,学校还规定,每个班级每个星期,都要抽出连续4个小时的课堂时间来给学生自由学习。
在主题教学时间内,学生和教师商量,确定一个学习的主题,然后开展持续的探究学习。有一个班级的学生,干脆将所有的主题活动和自由学习时间集中起来,用整整一周的时间住在山上,观察鸟类的栖息与生活,研究树木的生长,采集各种标本。尽管山上气候多变,蚊虫的叮咬、住宿地的潮湿让他们很不舒服,他们还是坚持了下来,每天晚上还要写考察报告。回到学校之后,他们还要整理自己的报告、给各种不同的标本贴标签,写上注释的文字,还要准备举办展览、邀请家长、社区代表和同学参观。……
做法二:戏剧表演
学校每年都有4次大型的戏剧演出活动,每次活动的时间大约是4周。在这段时间内,所有参加演出的学生,不必上课,不必考试,也没有作业。学校的各种规定将失去作用,原则是:戏剧高于一切。通常情况下,全班的每个同学都在戏剧中承担责任,有的负责编剧,有的承担表演,有的设计舞台场景,有的制作道具……每个人都需要和别人沟通,也都需要体验不同的角色。
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忙着寻找自我,往往无法自信而自觉地进入另外一个角色。他们站到舞台上之前,都需要克服两重困难:一方面,他们要努力融入角色;另一方面,他们要战胜内心的恐惧。对学生来说,没有什么比上台表演考验更大了。而正是这种角色扮演的需要,迫使他们加快了探索自我、塑造自我的步伐。
戏剧和科学是人类借以认识世界的两个最基本的形式:主观地改变自我和客观地建立知识。一个让人更富有人性,一个让人实事求是。这两者包含着人类的经验、渴望、能够做和所知道的一切。这也正是人的创新素养的内核。
第三,教师是落实三年发展规划的关键
规划能否得到有效的落实,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在规划制定的过程中,要给教师更多的知情权,让教师提前参与到规划的研制和讨论中来,让规划制定的过程,成为汇聚力量、凝聚人心的过程。
教师发展的核心即教师观念的改变。观念决定行为,如果教师不能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能及时了解教育发展的新动态,一味坚持“以不变应万变”的教育观念,那规划制定的再好,也不可能变成教师的实际行动。党建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将学校里各方面的力量团结和凝聚起来,给教研组、备课组、工会等各种基层组织搭建平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一方面要关心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生活和工作状况,不要让他们疲于奔命,另一方面也要依据学校发展的需求,给他们提出工作要求,让他们率先示范,探寻规划落实的路径和举措,以点带面,有效推进。
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但需要明确,教师培训的关键不在于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而在于让教师明白优秀教师的共性要素——个性、态度、社交技能,并在这方面的培养上下功夫。人力资源胜过技术资源,教师的人品、人格魅力胜于所设计的课程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