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教学的实践
(2011-05-25 07:46:42)
标签:
圆桌教学教法变革学习革命教育 |
分类: 海外短波 |
要看到每个人的眼睛
1931年,美国的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美国石油大亨、慈善家爱德华·哈克尼斯(Edward Harkness)提出要捐献一笔钱给学校,但有一个要求,学校必须创造并实践一种变革性的教学方法。
当时,自上而下的、以讲授为基础的教育成为美国大多数学校的一种教育标准已经很多年。但哈克尼斯有完全不同的想法:“我脑海中的课堂是这样的,学生围坐着一张桌子,老师与他们交谈,通过某种指导的或会议的方式引导他们,每个学生都被鼓励发言。这会是教学法的真正革命。”
第一张桌子做成后,哈克尼斯并不满意。他发现了一个缺陷:坐在这张桌子旁,不能完全看到其他每个人的眼睛,“如何你不能看到和你对话的人的眼睛,这样的讨论有什么意义?”最后的解决办法是将桌子设计成椭圆形。但还有另一个问题,椭圆形的桌子因为太大无法直接进入教室,学校就请建造者将材料拿到教室里,现场制作。于是,圆桌再也不可能离开教室,成为了教室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圆桌”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参与到课堂中来,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以讨论为课堂的基础。这种方法有来自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的强有力支撑。有研究表明,主动处理信息以寻求更深层次的意义,能显著提高记忆力。而在教育领域,有超过900项的研究证明了学生间的合作比竞争性的、各自的努力更有效,能取得更高的个人成就。
时至今目,“圆桌”已成为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的品牌,学校每个教室的中心都有一张圆桌,同坐着12个学生和1个老师。所有的课堂都被称为“圆桌”课堂,所有教师都被称为“圆桌”教师。老师们发现,即使讨论的是学生最不感兴趣的主题,“圆桌”也能使这件事变得更有意思。“圆桌”还培养了课后的合作意识和激励意识。
参与变得不可逃避
经过近80年的发展,“圆桌”延伸到了美国80多所学校,除了那些最好的私立学校,一些公立学校也在跟进,采用圆桌教学的学校数量在不断增加。
著名的惠灵顿中学是英国最早引进圆桌教学的学校。校长安瑟尼·塞尔顿博士参观了
菲利普斯埃克塞特学校后,在2008年将圆桌教学引进惠灵顿中学。“圆桌教学是与注入式教学法(chalk and talk)完全相反的,学生们分享思想,讨论观点,而不仅是听课。这对惠灵顿中学要求的个体发展8种能力中的4种一一逻辑的、语言的、个人的、社交的能力能起到强有力的支持作用。学生们必须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开放思想,接受相反观点的挑战,在思想上作出自己的贡献。”塞尔顿说。
怎样才算圆桌教学
圆桌教学以学生的讨论为特征,那是不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少就是在采用圆桌教学呢?美国有专家认为,在现实课堂中要完全区分开自下而上、以讨论为基础的方法和自上而下、以讲授为基础的方法,不太容易,难免有灰色地带。但也有一些线索可供参考。
第一,教师花在注入式教学上(比如,站在教室前面讲,或者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知识要点)的时间有多少?在“圆桌”课堂上,除了数学和自然科学课外,教师花在这部分的时间是很少的。即便是数学和自然科学课,在黑板上写的也不是知识要点,而是整个班级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换句话说,是学生在写板书而不是老师。
第二,课堂上老师讲和学生讲的时间比例是多少?在由1个教师和19个学生组成的圆桌教学班里,老师讲的实践只占课堂时间的5%甚至更少,是极其正常的。
第三,如果老师有一天没来上课,学生是否有能力引导、指挥整堂课?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文学、历史、科学等,主要得 益于老师的引导。但是可以这么说,圆桌教学班的学生,不需要老师。
第四,学生是否都坐着,面朝站在教室前面的老师?圆桌教学班上,学生和老师围坐在一张椭圆形的桌子旁。万一教室中没有圆桌,他们将自己的桌椅摆放成能看到其他任何人的格局。
第五,教师在提问学生后,是否会试图从学生中引出“正确答案”?就像这个世界本身一样。在圆桌上,几乎没有“正确答案”,任何一个抛出的问题都有无数的答案。教师努力让每个学生创造自己的答案。
第六,测试是否主要以记忆为主?采用圆桌教学,测试当然也会根据特定的学术规律,涉及一些记忆性的知识,但是大部分的测试是基于学生在知识的精确性、思想的创新性方面的水平以及他们表达想法的能力。强调的是学习,学习如何学习而不是记忆。
第七,教师是否会运用许多游戏、噱头和“打分”来吸引、维持学生的注意力?圆桌教学班上,这些东西都是不需要的。学生们被手头上真正的课题所吸引。有些特定的主题学生不太感兴趣,就通过提升内容,将其引入生活,并完善将材料传达给学生的方式。
第八,教师是否会让学牛举手,按顺序发言?在圆桌教学班上,学生不举手。就像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大多数讨论一样,这里的交流建立在每个个体想要为讨论贡献力量的愿望,以及参与讨论者的互相尊重上。因此,圆桌旁的学生不用举手,他们用耐心和尊重参与到讨论中。当然,耍保障每个学生都深度参与讨论,一个“圆桌”课堂需要的生师比大概是18:l或者更小。(资料来源:《上海教育》2011.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