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特色,促发展
(2011-03-23 07:52:45)
标签:
教育督导办学规划特色建设教师队伍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3月21日-22日,虹口区人们政府教育督导专家一行,对实验中学过去三年的发展规划进行终结性督导,并对学校新三年的办学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的意见和建议。我参加了督导反馈会议,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从学校自主发展、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学生身心发展、学校德育、党建工作等角度所做的反馈意见,对实验中学的办学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在会上,我也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认真做好新三年的发展规划
学校已经有了新三年发展的规划要点,需要进一步加以细化。规划是为了推动学校办学的进步和发展,对未来三年的工作做出的预先统筹安排。这种安排是方向性的、概括性的、原则性的、前瞻性的,需要在具体实施时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让宏观的规划变得具体,变得可操作。
新三年的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做好之后,要将方案交给全体教职员工,请大家对规划展开讨论,各抒己见,必要的话学校领导还可以举办若干次的专题讲座或者研讨会,对规划进行详细的解读,让大家明白规划的意图,明确今后几年自己要做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再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对新三年的规划进行表决。规划的制定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统一思想认识的过程、凝神聚力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契机,将全体教职员工的目光聚焦,形成工作的合力。
第二,通过特色创建促进学校发展
所谓学校特色,就是学校在办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色彩、风格等。鼓励义务教育阶段的初中学校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教育局的一贯主张。本学期的校园长例会上,我也再次强调要将学校特色建设作为本年度的工作重点之一。
实验中学是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学校,也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早在1945年,这所学校就是上海市的戏剧专科学校,培养了不少戏剧界的名家,戏剧本身就是实验中学的特色,学校长期以来也特别注重这一特色的建设和维护。我以为,在21世纪的今天,学校依然应该将戏剧作为学校的特色,继续拿出十年磨一剑的信心和勇气,把这一特色锤炼好。为此,给学校提两点建议:
一是要注重校园戏剧环境的营造。去年我区的初中校长到山东潍坊去考察,走进的第一所初中就是一个以风筝为办学特色的学校,从学校的大门口开始,一个几百米长的风筝蜿蜒而去,经人行步道进入教学楼,直达每一间教室的门口。除了这个长长的风筝之外,各种各样的风筝挂在教学楼的每一面墙上,每一个角落,让学生走进校园,处处都能感受到风筝的存在,风筝的文化。这样的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很多的。戏剧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涉及的面很广、流派也很多、能够在校园环境中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果我们看准了戏剧这一特色创建方向,就应该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充分考虑环境育人功能的发挥,让每一个人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那浓浓的戏剧氛围。戏剧环境营造涉及的面很广,比如校园墙壁的利用、图书资料的添置、校园广播和铃声、利用“彩虹视频窗”介绍京剧、班级或者中队的命名,等等。要加以梳理,制定实施的计划和步骤。
二是要建设自己的特色课程。课程是学校特色建设的载体,如果不通过课程来支撑,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课程的资源,要想形成特色是非常困难的。实验中学在此方面已经做了很有价值的探索,特别是在京剧艺术方面已经有了学校的校本课程,聘请市京剧院的专家来校指导,还有拓展型课程予以支撑。从形成学校特色的角度看,还有很多可进一步深化之处。我刚才在听专家们的点评中,就有了一些想法,比如说脸谱的鉴赏和描绘、服饰的演变及特色、舞美的设计与实践、京剧的流派与特点、各种角色的扮演体验、以当下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为题材的现代短剧的编创与表演、京剧器乐的鉴赏与实践……等等,这还只是对京剧这一戏种而言的,如果拓展到戏剧,空间会更大。再从特色与学校基础课程的整合角度看,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和学校的特色进行有机的整合,语文、艺术、历史、地理等学科就不用说了,就连英语也可以结合国际教育,从英语短剧的编排和表演上做文章,体育方面,学校可以自编自创分别适合男生和女生、有戏剧特色的广播操,结合形体训练等要素,将特色建设和学生身心发展有机地融合起来。
学校的特色课程,要有一个评价的机制,但这种评价不是通过考试和分数来呈现的。最好的评价是设立学校的戏剧节,让班级的学生参与其中,有的负责舞台设计,有的进行节目编创,有的担当节目角色,有的复杂化妆和道具……学生和教师的倾情参与,家长和社区的热情关注,就是最好的评价。
第三,充分发挥教师队伍的聪明才智
实验中学的教师队伍和其他学校相比,很有特点。从年龄结构上看,绝大多数的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教学经验比较丰富,已经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长和教学风格。这是学校进一步发展的优势,要充分利用好这支队伍,让他们成为践行新三年规划的生力军。
对于学校领导来说,教师队伍建设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要让实验中学的教师能够更快地成长,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实践:一是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最近我一直在谈教育观念转变的问题,因为我们所面临的世界变化太快,但我们的教育在最近的一百年内几乎没有大的变化,教育与时代需求之间的落差在进一步的加大。而造成这种落差的根源就在于教育观念。规划的学习和制定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教师观念转变的过程,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契机。二是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细节决定成败,教学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常规工作做得如何。课前、课中、课后每个阶段教师和学生应该将哪些要素把握好,要让大家都清楚,并形成共识,落实在每天的教育活动中。三是给教师提供挑战性的任务。每天重复的工作状态,容易让人倦怠,即使工作量不大,也会感到疲惫不堪。相反,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任务会激发教师的斗志,让教师满怀激情地去工作。特色的创建,需要教师创造性的工作,这本身就有很多挑战性的任务。当然,学校也要照顾好教师,让大家在一个和谐、温馨的校园里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