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教育面临的挑战(之一)

(2011-03-03 08:34:05)
标签:

高中教育

生源锐减

小班化教学

关注点

教育

分类: 课程教学

——小班化教学,我们是否准备好了?

 

先来看一组数据:

1992年,我国共有小学71.3万所,到2009年的时候,只剩下28.02万所。全国小学生在校人数也是连续递减13年,1996年曾达到最高峰约1.36亿人,之后逐年减少,到2009年已下降为约1亿人,平均每年减少272.6万人。

小学学校的减少和学生数量的下降,这几年已经波及到高中。从2008年起,全国高考报名人数在连涨多年后,已经连续出现下跌:20081050万,20091020万,2010946万。可以预期的结果是,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内,全国高中学生的数字总量依然会逐渐下降。

近几年来,上海的高中学生生源数量同样急剧下降,中心城区的高中学校,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大都在30人左右,甚至更少,高中学校越来越走向小班化。

在小班化的情况下,一个班级应该有多少学生?这并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研究表明:教师的视野覆盖范围一般不超过25人。班级人数太多时,精力有限的老师只抓两头带中间即比较多地关注好与差的学生,将中间的学生一带而过。所以25人的班级,通常成为“小班化”的参考数字。

小班化教学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25人,加拿大2530人。关于小班化的教育效果,据美国学者对过去50年间发表的论述学生成绩与班级规模关系的近300篇论文表明:班级规模下降至30名以下,学业成绩普遍上升,学生能力普遍增强。

小班化教学最本质的特征是教学面向学生个体,而不是面向全班;教学组织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均围绕学生个体发展而组织开展。在习惯了每班4050人正常班级授课的情境下,如何开展小班化教学无论对学校还是教师都是一个挑战,作为高中的学校和教师,大家为此做好准备了吗?

现实的状况是并不令人乐观。有的教师抱怨班级人数太少,教学起来缺乏氛围;有的教师仍然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和要求,根本不关心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要求完成同样的作业,不给学生自愿选择的空间;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表现,不能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

实施小班化教学,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一是课桌椅的摆放形式。一排排整齐排列的课桌椅,是大班额班级授课制的无奈选择。当学生的数量减少之后,座位的排列可以多元化,比如马蹄形、圆形、U形、T形等等。座位摆放的变化,暗含着师生关系的重大变化,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新的座位摆放方式,方便、自然地与每一个学生进行互动和对话,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二是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在大班额的班级授课活动中,一个问题要让学生都参与,非常的费时费力,为了节约时间,通常都是教师直接讲掉,学生回去之后再慢慢琢磨。班级人数的减少,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提供了时空。学习说到底是学生的一种内在需求,是学生自身一个个疑问的产生和获得解答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讨论和观点争鸣,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和困惑,给予有效的指导;另一方面也给学生之间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学生的很多困惑都可以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获得解决。无论哪一方面,都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是小组学习方式的开展。如果一个班级人数众多,小组学习很难开展起来。这是因为即使按照4人一组的规模组成小组,班级里也要有十多个小组,教师依然会顾此失彼。班级人数的减少,使得教师都能照顾到的小组学习成为可能。在教材给定的学习任务中,大约20%的内容是学生可以独立学会的,大约70%的内容是学生通过互相讨论可以学会的,只有大约10%的内容才是需要教师讲解的。明白了这个道理,就知道小组学习在小班化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了。即使是同一个学习内容,每个人的20%70%都是不尽相同的,这就为他们的互相学习和借鉴提供了机会。当然,在小组的建立和学习内容的确定上,教师要花一些功夫。日本的教育家佐藤学对此深有研究,他认为:小组学习最好4人一组,而且必须是男女生各半,实在不行的话三男一女也可以,但都是男生、女生或者三女一男效果一定不佳;小组的学习任务一定要具有挑战性,否则就会流于形式。

四是学习内容的确定。如上所述,学习任务只有具有挑战性,才会引起学生的兴趣,这个道理大家都能理解,我们平时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都有这样的感受。一个学生如果在学校生活的几年中,能够学到若干门有挑战性的课程,让自己沉浸其中,则他将带着对学校美好的回忆离开。班级人数多的时候,教师很难让学生做到这一点,随着小班时代的来临,教学内容的选择也有了实现的可能性。教师一定不能拘泥于现有的教材,按部就班一个个单元一节节课文开展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整体理解教材中的相关内容,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拓展研究,将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充分融合在一起,让学生从中体会探究的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