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pplong
pplong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4,528
  • 关注人气:4,99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作业的思考(3)

(2009-12-23 11:15:32)
标签:

作业

可解释性

课程标准

学习水平

亚层

教育

分类: 课程教学

    5.作业的可解释性

老师在上课前、上课中、上课后,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的作业、课堂练习的作业以及课后巩固的作业。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教师自己要能够对为什么要布置这些作业做出解释,并且要告诉学生这些作业的目的和作用。

教师目前面临的一个现实情况是:课程标准对教学基本要求的表述太过简单,教师在理解这一要求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个“度”。比如说自然科学学习领域,将学习水平确定为四个等级,分别为知道(A)、理解(B)、掌握(C)、应用(D),上海市的物理学科课程标准,应该说是自然科学学习领域中编写的比较好的一个标准,这里不妨选择其中的一个主题来看看标准是如何表述这一要求的:

初中基础型课程部分  主题一  物质内容和学习水平)

            密度           质量A         密度C

            分子  原子     分子 原子A    分子动理论A

            宇宙           太阳系A

尽管课程标准中对知道(A)、理解(B)、掌握(C)、应用(D)给出了具体的解释,但这样的解释是非常原则性的,教师很难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予以把握。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一个教师拔高了教学的基本要求,大部分的教师都会跟着拔高,从而造成教学偏离教学基本要求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希望一步到位,刚开始新课教学就给学生布置了一系列过高要求的作业,造成学生负担过重,学习兴趣锐减。

要改变作业偏离教学基本要求越来越远的现状,关键就要加强作业的可解释性。有两个途径,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

途径之一:细化标准

所谓细化标准,就是对课程标准中所确定的学习内容的学习水平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将其分别为逐级提升的若干个亚层,然后再对照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作业设置应该和哪一个具体的亚层相对应。

这里依《上海市中小学自然科学学习领域课程指导纲要》为例,说明在自然科学学习领域,可以将相关的教学水平做怎样的分层:

1.知道(A

指导纲要的要求:

知道(A)是指识别、记忆和回忆学习内容,是对知识的初步认识。

对要“知道”的知识,要求能说出要点、大意,或在有关情景(现象)中能够加以识别。

根据指导纲要的要求,可以将与“知道(A)”对应的教学要求细分为三个水平:

水平一:只要了解不需要记忆的知识。

对于这类知识,教师没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上述的“宇宙,太阳系”知识点。

水平二:识记(分辨)。从有关说法中将某一概念、规律的正确说法分辨出来。

例: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水平三:识别(提取)。即识记相关的学科概念和规律,并用其来判断有关说法的正确性。

例:把一块泥捏成泥人,泥的质量将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理解(B

指导纲要的要求:

理解(B)是指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般认识。

对要“理解”的知识,要求能明了知识的确切含义并能运用,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进行简单的计算。

上述要求是非常原则和笼统的。对于理解水平的知识,从作业的角度看,所涉及的变化过程应该是单一的,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也是比较狭窄的,按照从低到高的思维水平,可以将“理解”具体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水平一:举例,为一个概念或原则找到一个具体的例子或者例证。

分类, 确定某物属于哪个种类。

如果学生能够就一个问题举例说明,或者说能够进行分类,说明学生已经对这一问题有了初步的理解。举例子和分类,是判断学生是否理解的判据。

例:根据某种分类标准,材料大体可以分为天然材料、烧炼材料、合成材料等。下面是一个分类的实例:

类型

天然材料

烧炼材料

合成材料

名称

木材、大理石、皮革

钢铁、陶瓷、铝

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塑料

请再选择一个分类标准,将上述材料重新分类。

水平二:信息转换。是从一种呈现方式转换成另一种方式。所有关于图像、公式、文字三种不同类型信息之间的转换,都属于这类情况。

例:下面记录了几种哺乳动物的妊娠期及照顾幼崽的大致时间,请将相关的数据用柱状图的方式呈现出来。

种类               妊娠期               照顾幼崽的时间

1.                23                   1个月

2.                3个月                  12个月

3.海豹              11个月                 23

4.大象              21个月                 24个月

5.狝猴              6个月                  4个月

水平三:推断,从呈现的信息中得出一个逻辑结论。

            解释(建构),为一个体系建构一种原因~结果模型。

例:在平直公路上以15m/s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运动,经过2s汽车尚未停下,通过的位移为18m,那么汽车刹车后5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告诉学生一辆汽车的运动过程,并且告诉前2秒的相关信息,让学生计算刹车后5秒内的位移,实际上就是一个推断的过程,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是:在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是一个衡量。

水平四:比较(对比、映射、匹配),发现两种观点、目标等之间的一致性。

            总结(抽象化、普遍化),抽象出普遍性的主题或主要观点。

    例:在上述“水平二”中哺乳动物的妊娠期及照顾幼崽的大致时间表中,大致可以看出这些动物体形的大小与其照顾幼崽时间长短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例外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