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拓展型课程印象(四)
(2009-11-12 07:23:00)
标签:
拓展型课程教学大赛科目设计方案解析综述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当前的学校课程管理,给人有一种比较随意的感觉。国家规定学校要开设拓展型课程,并且规定了每周的课时数,为了执行国家课程方案的要求,学校就会布置教师来开课。通常对教师的要求是:报出课题的名称,用几句话描述你的课程将要做什么,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公布出去,让学生进行选择。如果有一定量的学生选择了你的课程,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教师自己的了。有的老师基本上没有学期或者年度教学计划,每节课之前“临时抱佛脚”,根据自己的想法拼凑一些资料作为教学的内容,教学的随意性比较强。针对这一状况,本次的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拓展型课程教学评优活动,规定参加评审的教师每人都要撰写一份科目(课程)设计方案,并在评比中占40%的比重,目的就是引导各个区县的教研员、拓展型课程的教师要关注课程的方案设计,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提升自身的课程建设本领。
四、教师的科目设计方案
要将一门课开好,教师自己要有学期或者年度的科目设计方案。科目设计方案的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科目开发说明
包含本科目开发的背景分析、参与修习学生的学情分析、本科目开设的教育价值、教学(或活动)课时总量等。
背景分析的切入点主要有:国家对教育的要求;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特色项目建设;教师的特长;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课程在学校里开设的情况等。在这一部分,一要突出的是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学校有培养人才的总体目标和课程建设目标,学生有求知的兴趣和爱好,教师要思考怎样通过课程来架设桥梁,让学生在乐学之中,获得多方面的提升,同时又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二要突出的是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内在联系。即学校是如何定位拓展型课程的,教师如何通过具体的科目加以落实。大部分参赛教师在科目开发的背景分析中,上述相关的要素都有了,但这些要素大多是分立的,一点一点加以阐述的,主线不突出,缺乏整体的思考。
学情分析主要围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兴趣;课程学习是否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心理特征;参与学习的学生具有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分析等等。在学情分析中,有两个方面事情要特别注意:一是课程内容是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相符合。在一所学校,教师给孩子们开设有关机器人方面的拓展课,学生是6年级的,刚进入初中预备班没多久,教学内容是有关编程和模块设计,我查了一下《信息科技》课程的课程标准,编程和模块设计在高中也只是拓展选修的内容,不要求每一个学生都修习,显然这样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是不相符的。二是参与选修的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需求。自主拓展的课程,打乱了原有的班级组织,是因为他们喜欢才申报的。但每个选修课程的学生,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得到什么是不完全一样的。在评审中我们发现,有一个教师非常关注学生的内在需求,每次学生选报了她的课程之后,她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学生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根据这些需求调整科目设计方案,尽量兼顾到每个参加学习的学生。
教育价值通俗地说,就是教育活动应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实现哪些人生价值。对一门具体的科目,教育价值的表述不需要长篇大论,只要将其核心的要点说出来即可。我看到一位教师开设的棒球课,用本垒打王王贞治的一段话来说明本科目的教育价值:“打棒球有三个好处:结交许多朋友,获得强壮体魄,获得守规矩的人生观。”就非常的简洁明了。在这里,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一门科目承载过多的目的,这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实现的。有的老师在撰写教育价值的时候,立足点不在自己的科目上,而是从学校课程整体建设的角度去宏观描述,给人的感觉太空,离题太远。
课时总量看上去非常简单,但也很能看出教师的科目建设水平。按照拓展课每周1课时的安排,一个学期最多20周的教学时间,除去开学第一周的选课、期中期末考试、国庆节等的放假,这个学期能够上到15节课已经是非常了不起了。但有一部分教师在科目设计中,都安排了20节的教学内容,这显然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2.科目的目标
要求从两个方面来表述:一是本科目所要达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二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也是教师感到非常困惑的地方。在目标的厘定上,很多教师缺乏专业的培训,因此出现的问题比较多。这些问题表现在:一是科目的目标和具体的教学目标区分不开。科目的目标是一个学期、一学年的拓展课学习应该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每一节课中应该实现的目标。二是目标太空,与具体的科目的关联性不强,“放之四海而皆准”;三是三个维度目标的分类不清晰,有的教师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放到了“知识与技能”中,有的教师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维度之中出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目标;四是缺乏关键行为动词的描述,不知道一个目标处在怎样的层级上,是一种低水平的要求,还是高水平的要求。
目标设计的原则与要求,一些教师不知道该如何表述,几句话一带就过去了,有的教师甚至根本就没有提。我想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思考:一是系统性的原则或者说是一体化的原则。我们听到的很多拓展型课程,与学校开设的基础型课程、主题活动课程等都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系统化地思考并确定教学目标非常重要;二是科目的总体目标与学生个体需求相结合的原则。这是拓展型课程一个非常突出的地方——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我们常说的适切性、层次性等等,都是与此有关的。三是能力培养的原则。这实际上与这门课程的教育价值是相关联的,这门课程最希望学生获得哪些方面的能力,要获得这些能力需要经历的过程、体悟的情感是什么;四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怎样充分开发和利用社区的、学校的、同学之间的教育资源,为课程的顺利、为目标的达成进行提供保障。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