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拓展型课程印象(二)
(2009-11-10 07:39:33)
标签:
拓展型课程教学大赛学校规划实施方案综述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本次的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拓展型课程教学评优活动,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学校要提供2009学年度的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并对这一方案做必要的说明。这样要求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判断参评教师的科目设计与学校的拓展型课程方案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教师建设的某一具体课程是否体现了学校拓展型课程总的意图。
二、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的状况
1.拓展型课程的特点
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大多数的课程是规定必修的。为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体现课程的可选择性,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学一些自己喜欢的内容,课程方案留出了一个空间——拓展型课程,由国家来负责组织,学校负责开发和实施。
拓展型课程的建设,首先要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方向发展的需要。有的学生有艺术的特长,有的学生对演讲很感兴趣,有的学生喜欢古希腊的历史,有的学生对动手情有独钟……这些不同方向的发展需求,就为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其次要着眼于满足学生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比如说不少学生都喜欢拓展物理知识,但有的喜欢动手制作实验,有的喜欢探究物理学史,有的喜欢品味物理学习中的思维方法,有的热衷于参与各种竞赛活动……教师应该为学生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实现的土壤。再次要着眼于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的工作、新的事物层出不穷,多元化的社会,让学生眼花缭乱、无所适从。学校有义务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和社会生活接轨的课程,让学生了解不同阶层、不同职业的特点,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基。
2.学校课程建设的状况
这次评审,我们了解到学校的拓展型课程建设大体上有以下几种类型:
1)有内在体系的课程群
有这样的一类学校,拓展型课程的建设已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体系。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特色建设目标,制订了学校拓展型课程建设的总目标以及每个学年度的实施方案,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本校的课程:
第一是建立审核机制。不是学生有了需求、教师有了想法就可以随意开设拓展型课程的。学校对教师提出的课程计划进行论证,看是否与学校的拓展型课程方案相一致。对一致的课程计划给予扶持,对不一致的予以否定。学校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有意识地公布一些课程方向和选题,鼓励教师来尝试开设,既通过课程建设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准,又逐渐完善学校的课程体系。
第二是加强过程管理。对符合学校总的课程规划要求的课程,学校有一整套课程建设的管理措施,比如说如何编写教材、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拓展型课程的选课、教师课堂教学管理细则、学生问卷等等,这些管理措施,保证了课程的正常开设,也促进了课程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
第三是注重品牌建设。对那些深受学生欢迎的课程,学校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并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出版。有的学校还通过星级评定,给不同教师的课程定位,并鼓励他们向最高级别的星等努力。无论是出版教材还是星级评定,都给了教师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促使他们完善课程,不断提升课程的品质。
2)任由教师自由发挥的课程群
有这样的一类学校,通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有了几十门甚至上百门的拓展型课程可以供学生进行选择。这些课程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基本上都是根据教师自己的喜好开设的,与其说是为了满足学生选择的需求,还不如说是展现了教师的个性特长。众多的课程就像一个个散落在各处的珍珠,缺少了一根“线”,将他们串联起来形成项链。
在这样的学校里,教师在拓展型课程建设的尝试和努力基本上得不到学校的有效指导,全凭教师自己去探索,课程的成败完全取决与教师自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我们在几个学校里,都发现了很有潜质的教师,他们个人的素质非常好,教学的功底也不错,但在课程建设方面总有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个别的课程还存在一些科学性的错误,让我们感到非常可惜。如果能够形成一个课程建设的团队,让在课程建设方面有特长的老教师或者专家扶着走一程,这些老师的成就肯定要比现在大很多。
这些学校的拓展型课程管理大都停留在事务性管理方面,强调的是教师每人都要开设一门拓展课,在规定的拓展课时间内学生都要有课选择、有地方上课,教师要有一学期的开课计划,课程结束的时候要给学生评定成绩。至于课程建设的其他方面,就放任自由,由着教师去处理了。
查阅学校的拓展型课程方案,你会发现有这样的一些情况:有的比较空洞,将那些理念性的话语去掉,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内容了;有了就像是课时安排表,缺少总体的思考,没有课程建设的方向和目标,更谈不上体系方面的建设;有的一个方案用了好多年也不作调整,教师开设的课程在学校提供的方案中找不到对应的位置;……
3)临时抱佛脚的课程
有个别学校,拓展型课程基本上处于停滞或者半停滞的状态。学校的拓展型课程方案是临时拼凑出来的,课程的设置、课程的开设都比较随意。拓展型课程的教学时间成了学校举行各类活动的备选时间,只要一有活动,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拓展型课程。有的学校甚至拿不出自己的拓展型课程实施方案,说明学校平时不太重视过这类课程的开设。
4)基地学校的课程建设
这次评审,走了一些“二期课改”的实验基地校。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是,一些基地校的拓展型课程开设状况一般,虽然比其他学校多进行了几年的课程实践,但没有体现出自己在课程建设方面的优势。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猜想,一方面可能与学校领导的频繁更替有关。我们遇到了好几位校长,在现有岗位上任职的时间都不长,他们对学校的课程建设情况还不是非常的熟悉,有个别校长连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也没有分清楚,说着说着自己就糊涂了。另一方面可能与学校对待这类课程的态度有关。虽然是教改实验校,但学校并没有认真对待所有课程的建设。在拓展型课程建设中,只是找了一些亮点,来一俊遮百丑。大家的关注点还是在中考和高考成绩上。
裴斯泰洛齐说:“高中课程决定着一个民族的未来。”学校的课程体系,决定了学校的品位和特色,是学校建设的灵魂。如果将这个灵魂丢失了,其他的事情也就失去了意义。大量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业成绩并非和他的考试科目的学习时间成正比,在初中高中都面临着学校重新定位和转型的时刻,谁抓准了课程建设,谁就占领了学校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