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2009-07-08 15:29:44)
标签:

校长

课程领导力

课程规划

课程建设

课程实施

课程评价

分类: 课程教学

——2009年暑期初中校长书记培训侧记(一)

 

767日,虹口教育系统举办了为期两天的2009年暑期初中校长书记培训。在本次会议上,我就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这一话题,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前不久,在校长职级申报评审会上,我给参加申报的校长出了一道面试必答题: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包含哪几个方面的能力?你在学校实践中,主要抓的是其中的哪些方面?校长们都从自己实践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但答案不尽相同。我个人认为,校长的课程领导力主要包括一下几个要素:

一、课程规划的能力

无论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还是学校特色的建设,都必须通过“课程”这一载体,才有可能落到实处。对学校课程的规划和设置,需要思考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是课程的价值判断。

作为一个校长,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站在教育发展的制高点上,预测孩子30年后的发展状况来思考今天的学校教育;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来把握、确立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及素质的规格;要把自己关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素质规格的认知转化为学校教职员工的教育人才观,用校长的人才观来统领学校教育者的教育教学行为。

其次是课程的具体规划。

课程的规划,就是校长把自己的课程价值观转化为学校课程开设计划、构建学校课程开设体系的能力。校长对学校课程的规划以及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既要充分考虑国家、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课程开设的基本要求,又要从学校的办学传统、办学特色以及学校的课程开设能力出发,科学规划学校的课程开设计划,建立完善的学校课程体系。

有的学校,非常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在拓展型课程、探究型课程领域,开设了几十门甚至上百门课程,看上去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如果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办学传统、办学特色等对照起来分析,就会发现合拍的不多,这样的课程建设,就是缺乏规划的。

有的学校,国家课程计划中规定的周教学课时只有45节课,但学校实际却安排了67节课,为什么会安排这么多的课,讲不出道理来,这实际上是校长放弃对课程计划的领导。增加的课时,事实上是在鼓励教师偷懒,让教师感到时间充足,很多内容可以随意讲讲,降低的是教学的效率,增加的是学生的负担。

在课程的具体设置中,校长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统筹协调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二是要统筹考虑初中四个年级课程开设的顺序和课时;三是要统筹兼顾义务教育国民素质课程与升学预备教育课程之间的关系。等等。

二、课程建设的能力

上海市“二期课改”在课程建设方面的最大变化就是为学校留下了课程开发的广阔空间。这既包括学校对国家课程的“校本化”的研究,更包括学校对拓展性课程、探究型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校长的课程建设能力,主要是指校长领导广大教师着眼于国家要求和学校实际,开发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资源的能力。校长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领导作用:

其一,学校课程方案的研制

基础型课程、拓展性课程、探究性课程,每一种类型课程的实施方案,是在建设和开发课程的过程中,应该首先明晰的。这是学校传统、办学目标、办学特色在课程建设领域的纲领性文件,要从目标、内容、实施、管理、评价等课程要素出发,精心确定。每一类课程要有实施的方案,每一门课程也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对于校本课程,还要依据实施方案的要求,组织相关素材,尝试编写独具特色的教材,供学生学习时参考。

其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教师、家长、校外的合作伙伴以及在某一领域有一定专长的专家,都可能是课程建设潜在的人力资源。我刚到上海不久,杨浦高级中学的康校长就看上了我在教育科研方面的一些优势,让我负责开发学校的研究型课程,在我的带领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实践和提炼总结,学校的“课题型课程”作为研究型课程中独树一帜的课程类型,在上海市有了自己的地位,我也因为对这一课程的研究,获得了很多的荣誉。

其三,教学资源的开发建设

一门课程的运转,需要很多教学资源予以支撑。特别是新建设的课程,要保证它能够运转起来,加强对这门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非常重要。前些年,我在学校工作的时候创设了传感器探微这样的一门拓展型课程,为了开好这门课,学校就专门建立了一个传感器实验室,并添置了各种类型的传感器,为课程的开设奠定了物质基础。

其四,传统和文化的再挖掘

学校的传统课程、学校多年的文化积淀中,包含着大量的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在建设课程的过程中,对传统课程和文化积淀的提炼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的前提是继承,没有继承,课程的建设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三、课程实施的能力

课程实施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三大方面:

一是开齐开足开好课程的能力。

校长领导学校的课程,首先就要保证把国家课程计划中的所有规定课程开齐。这看上去好像应该不成问题,但实际上问题还是很多的。有的学校对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副科”,并不是非常的重视,遇到教师生病或者兼课任务比较重的时候,就会放弃个别学科的教学。其次是即不超课时开设课程,也不减少课时开设课程,按照国家规定的课时开足课程的能力。这个方面的问题就更为明显了。中考的科目,开的课时比较多,非中考的科目,就随意压缩课时,一些学校每天一小时的阳光体育锻练得不到保障,这些都反映了校长对课程的理解和领导水平。其三是开好课程的能力,即按照国家课程标准或校本课程标准,让学生通过学习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的能力。在当前,这方面的问题还是非常突出的。已经全面实施“二期课改”了,很多教师仍然按照“一期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学生;学生的基础不好,很多基本的概念和规律还不清晰,教学的时候却按照资优学生的水平去教;教学过程中根本不关心学生的心里感受,总是按照教师自己的理解讲给学生听……

二是对学校课程的管理能力

课程的管理,是贯穿在课程建设到课程评价始终的。包括课程立项的管理、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课程实施质量的管理,课程评价的管理,等等。其中,最为重要的课程管理就是课程实施的管理。设计出来的课程,能否让学生做大限度的收益,实施的环节非常重要。课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实际,及时调节课程实施的方案,让课程紧密贴近学生的实际,是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

三是对教师的管理能力

在课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事关重大。校长要引领教师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这五个环节的精心研究入手,提升课程实施的有效性;要加强学校教研组的建设,通过项目引领、课题引领等方式,让教师围绕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分析提升质量的途径;要加强骨干教师梯队的建设,形成一支能战斗、干劲足的教师全体,通过集体的力量,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

四、课程评价的能力

一门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判断它是高质量的?在课程结束的时候,如何知道它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评价来说明。

现在的很多课程,都是在课程结束的时候,用考试的方式给学生一个分数,这是一种评价,但有几个问题没有说清楚:学生的成绩与课程预期的目标之间是否有对应的关系,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能否检测到课程想要得到的目标?学生的成绩与对课程的评价是否是一回事,如果不是,如何来评价这门课程?学生的分数能否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通过什么数据加以反映,这样的判断是否确切?学生的成绩高低是否反映了他在这门学科中学习水平的高低,有什么样的证据能说明这一点?……

我们的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比较重视,但不大重视对课程评价的研究。这样的问题如果不解决,课程领导力必然就是“跟着感觉走,错误总拉着你的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