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印象(之五)
(2008-11-07 13:55:51)
标签:
小学课堂相互交流学习评价教育 |
分类: 课程教学 |
交流和评价,是探究性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目前一线的老师在这个方面的研究还不够丰富,所取得的成果也不是很多。如何正确地发挥好交流和评价的功能,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摸索和总结。
10.课堂交流
还是以制作面饼的这节课为例来说。
老师把学生分成了形状组、颜色组、馅料组等分别进行实践操作。过了6分钟之后,老师请同学们停下,然后让两个做的比较好的同学上台展示自己的成果。如前所述,孩子们展示的都是面饼的造型。
两个孩子上台展示的时候,老师提出的要求是:你制作的是什么?你准备将制作好的作品送给谁?
孩子们简单的回答之后,交流的环节就结束了。
关于课堂交流,我想有两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交流什么?
经过探究取得的成果,当然是交流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我们说探究型课程强调探究的过程,不关注探究的结果,但并不是说不要结果。好的探究成果对孩子来说有着无可言表的鼓舞作用,也是进一步开展探究活动的动力。
除了探究的成果来说,探究的过程也应该是交流的主要内容。比如说那个男孩,从自己捏制面饼到运用模具,从撒面粉到涂抹食用油,这一步步的探索经历非常的珍贵,特别是分组活动之后,有很多小组不做这样的工作,不会有类似的经历和体验,让他把自己的探究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会给大家很好的启发,可以避免很多同学少走弯路。
探究失败的作品,也可以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请同学介绍一下自己是如何设想的,这个设想在实际中遇到了那些问题,说不定同学们可以提供很多的调整建议呢。
第二,怎样交流?
要让交流起到应有的启迪作用,教师首先不要限定交流的话题,因为教师设计的话题,可能并不是学生在实践中感悟最深的,一定要让学生按照预先设计的话题来说,他可能反而无话可说;其次要有较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把自己的探索之中最得意的地方和失败的教训充分展示出来;第三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这既是对发言者的尊重,也是为了从中感受和自己观点共鸣之处或者发现和自己看法矛盾之处;第四要让全班同学充分发言,为如何进一步探索研究的问题确定最佳的方案和路径。
11.学习评价
从学校课程实施的角度看,评价大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二是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状况的评价;三是学校对某一门课程开设情况的整体评价。这里就前面两种评价谈一些听课的印象。
第一,学生对自己学习情况的评价
先看一个案例:
一年级的孩子就校园安全标志做了一节课的探究讨论之后,老师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课堂作业:填写自己的评价单。具体的要求是:
知道自己在小组内的分工,能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 ☆ ☆ ☆
能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 ☆
老师的要求是,根据在这节课上工作的程度,选择给自己打几颗星,并用彩笔将五角星涂上颜色。
孩子们听到之后,马上打开彩笔盒,抢着找自己喜欢的彩笔颜色。有一个组中的小女孩抢不过别人,急得在一边大叫:“你们不要抢啊!”
在孩子们正在填涂的时候,下课铃响了。老师停止了孩子们的活动。
我看了这个教学情景,产生了一下几点想法:
首先,是不是每一节探究课都要发一个评价单?是不是只有发了评价单才算有了评价这个环节?我听了很多节课,经 常发现老师们画蛇添足地设计了这样一个评价单,让孩子们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来进行填涂。
教学需要评价,但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评价也是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随时进行的。很多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已经很好地融入了评价的环节,已经落实了评价的功能,最后再来一个评价单真的是大煞风景,而且还容易导致孩子们在评价上的“虚假”。
其次,评价关注的是什么?像上面这个案例,我们应该让孩子们关注他在学习中的表现,应该得到几颗星呢?还是让孩子们关注用什么样的色彩来填涂这些星?我们的设计,是否起到了很明确的导向作用?
再次,个人的评价,是“我的地盘我作主”,还是应该让小组同学们评议一下,根据大家评议的结果来定?
第二,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
一个老师在课的最后,对孩子们本节课的探究活动给予了综述和评价:
师:同学们,今天的探究活动大家感到开心吗?
生:(齐声)开心。
师:看到大家如此开心,我也很高兴。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经历了“发现探究问题,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填写探究记录单,归纳探究结论”这一学习历程,对织物的吸水性和承重强度进行了探究,有了很多新的发现,你的真棒。下节课我们接着探究,并体会刚才我讲的学习历程,大家愿意吗?
生:(齐声)愿意。
师:好!下课。
我想,教师总不可能每次都用“开心”、“真棒”、“愿意”之类的词语来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评价。这样的评价不疼不痒,放之四海而皆准,时间长了孩子就不要听了。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要结合学生学习的具体情景,针对孩子们具体的感悟和体验进行。要让孩子听了老师的评价之后,知道自己在哪些环节做的比较好,好在什么地方;在什么地方好要进一步提高,如何提高。这样的评价才能促进孩子的成长。
教师还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不要将探究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和环节,当成知识点来进行传授。让孩子们真正投入到探究的环境之中,他们会潜移默化地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把探究的几个环节反复在课堂上强调,给人的感觉就是将“过程和方法”当作知识在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