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弥补昨天的遗憾

(2008-01-13 11:09:05)
标签:

学校教育

复习课

作业

教育

分类: 课程教学

———关于期末考试的几点建议

 

期末考试是学期的终端,是教与学的重要环节,更是弥补昨天的遗憾之机。它涉及到学生、教师、学校、家长等方面,它将经过动员、复习、命题、考试、讲评等阶段。在迎考期间,学生、学校应做些什么呢?就这个问题,我和上海市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市教委教研室的陆伯鸿先生进行了一次谈话,下面是谈话的部分内容。

常:陆老师,上次听你谈起关于期末复习的话题,你把期末考试看作是“弥补昨天的遗憾”,我仔细品味,觉得很有道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再做一些讨论可以吗?

陆:好啊。

常:到了期末考试的时候,不少学生总觉得比较慌乱,东一榔头西一棒,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你觉得学生在迎考阶段应该注意些什么?

陆:迎考的学生首先是要思想重视,珍惜有限的复习时间,合理分配文、理科的复习时间;其次是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力争通过复习,理清思路,弥补平时不懂、似懂非懂的缺陷,更要列出问题,上好教师的答疑课。一般而言,绝大多数的试题素材源于课本,试题的形式与平时练习、测验、期中考试基本相当,为此要重视对课本的复习,重视对练习、测验卷中的错误试题的分析,进行必要梳理。

常:很多学生在临近期末的时候拼命地做题,希望在考试的时候能够碰上两道,这样的做法显然不妥。如果你去指导学生,可以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呢?

陆:在复习期间,不宜做大量的习题,应当关注习题的“质”,建议学生们做一回教师,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说题或自己说题:拿一份做过的试卷,从头开始,针对试卷中的试题,说出为什么对,错在什么地方,如何改才是正确的。这其中也包括对选择题进行每个选项的逐一分析。有条件的学生还可以把情景相同或类型相同的试题放在一起,组成一组题,针对组题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应当明白这一组题的相同处和不同处,使得多题归一,扎实地“举一”,在“举一”基础上,再反三,从而做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样有利于根据自己的特点,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常:为了做好期末复习迎考工作,学校方面应该对教师提出一些什么样的要求呢?

陆:迎考期间学校首先是要求教师充分准备,备好期末复习课,在期末复习时,力争做到:列出问题,理清思路,抓住主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腾出时空。其次要加强命题、监考、阅卷、试卷讲评等环节的管理,由于命题是上述各环节的源头,为此,学校命题工作是重中之重,某种程度上讲,命题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一个重要因素,学校在命题要有统盘考虑思想、要统一考虑各个学科试题的“量”和“质”,在命题时,力争做到,有利于课程教材的改革,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考出他们真正的水平。对于二期课改试点学校,则应力争突出新教材的“新”特点。命题时更要体现各学科的特点,符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要突出重点,注意覆盖面,理科要加强实验考核。

常:“二期课改”对学习评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结合期末复习和考试工作,你觉得学校在思考和设计学习评价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陆:学校要注意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命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控制试题难度,不出怪题、偏题,避免因命题不当致使学生失去信心。在考试内容上要加强对过程、能力和方法的考核要求;在题型设计上可以适当的增加各类新题型和实验题的比例;在考试形式上可以采用笔试、口试、操作或活动等多种形式;在考试评价的表达上可用百分制、等级制、评语制等多种方式。对于有特长表现和特殊进步的学生,更应该用各种方式予以褒奖,以激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进取精神。

要严格控制试题的总量和难度分布,要通过有区别的试题设计,提出不同程度的学习要求,满足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增加试题的选择性,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发展的原则。学校一定要充分关注学生在学习方面的认知差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改革。

常:你说的这点很重要,要通过考试,考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一些老师总是想出几道难题,杀一杀学生的锐气,却没有想到连续的失败和挫折,会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

最后,能否用一句话归纳一下期末复习环节的主要目的?

陆:期末复习是为了弥补昨天教与学的遗憾,超越昨天教与学所取得的成绩。

常: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