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令人向往的学术圣地

(2008-01-14 11:41:54)
标签:

感悟随笔

城市印象

人文/历史

文化

分类: 读书评论

——读刘兵《剑桥流水》一书有感

令人向往的学术圣地

 

读过几年书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徐志摩以及他的《再别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再别康桥》,留给后人对剑桥无限的向往和憧憬,这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让徐志摩如此难以忘怀,写下这不朽的名篇?这里出了多少名人,以至于像徐志摩这样的人,连在康桥边上钉一个铭牌以作纪念的资格都没有?阅读着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教授刘兵撰写的《剑桥流水》,跟随着他的脚步,我进行了一次“环剑桥科技文化”游,收获很多。

1.文化底蕴深厚

在《剑桥流水》这本书中,有相当的篇幅是在介绍英国形形色色的博物馆。英国的博物馆确实很多,刘兵向我们介绍了著名的大英博物馆,福尔摩斯博物馆,考文垂私人办的玩具博物馆,剑桥和牛津的科学史博物馆,伦敦科学博物馆,还有各种小城镇上的规模极小但专业性超强的科学博物馆等等。而且这些博物馆一般都是免费的。博物馆收藏之丰,管理之人性化,也颇让作者吃惊。

除了众多的博物馆,还有格林威治天文台,剑桥大学各个学院的历史陈列室、图书馆,遍及城市各处的书店,种类繁多的教堂以及名人的墓地……当一个国家举国都弥漫着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时,这个国家国民的科学文化素养该有多高啊!

在读书的过程中,我觉得有几个地方特别值得我们思考:

一是英国人对历史的尊重和保护。就说剑桥的各个学院的建筑,都是几百年前一直保留至今的老建筑,它们成了城市和大学历史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让人只要看上一眼,就能体会到那种历史的久远和文化底蕴的深厚。反观我们呢?不破不立,一个只有几十年的学校,建校之处的老建筑失去踪影,那些校友返校找不到根,感到有很大的失落感。

二是对科技文化传播的关心和重视。各种博物馆和学院的历史陈列,都非常重视向大众直观、生动地展示科学发展历程,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大众宣传科学、传播科学。图书馆、书店的各种讲座、学校里各种社团的演出、博物馆中的科技小品表演……让人们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科学和文化的真谛。这个我们的有些人故弄玄虚的做法形成了多么大的反差啊!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也很难将新科技和魔法区分开来,在这种情况下,注重科学的普及,让大众能够理解科学是多么的重要!

三是要营造尊重科学、热爱科学的氛围。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例子: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授予福尔摩斯为该会的特别荣誉会员,以表彰这位虚构的“大侦探”将化学知识应用于侦探工作的业绩。这听起来很滑稽,但却最有力地说明了这个国家对科学的尊重,对为科学做出贡献的人们的尊重。在这样一种浓厚的科学文化的氛围中,作者写道“对许多英国人来说,去博物馆已是日常生活、休闲,乃至继续学习的一种重要内容。”

2.和谐生态环境

《剑桥流水》一书,除了用大量的图片向读者介绍剑桥及其周围城市、小镇的生态环境之外,还专门通过“剑桥的鸟”、“剑桥的果园”向大家谈了对剑桥生态环境的认识。

剑桥市的剑河穿城而过,给这个城市带来了水的灵气。徐志摩所写的《再别康桥》,其中的康桥就是剑河上的一座非常普通的、约 五米来宽,十几米长的石桥。但刘兵最为关注的还是剑河附近的水鸟,“它们或是在河中自由自在地嬉戏,或是在岸上悠闲地散步,或者,干脆闭着眼睛养神。任凭河中载满游客的平底船来来往往,任凭岸边的行人擦肩而过,仿佛这一切都是与己毫不相干的身外事,它们只是‘目中无人’地享受着剑桥的幸福生活。”为此,一位在剑桥已经读了几年书的朋友感慨地说:“看到他们,你会感到,你只是这里的过客,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在作者的笔下,剑桥仿佛是鸟们的桃花源,它们一点也不害怕人,可以当着人的面睡觉,孵蛋,优游自在。作者当然不是为写鸟而写鸟,他想到的是中国的鸟们不断遭到捕杀的悲惨命运。作者写道“在剑桥,鸟是绝对自由的,绝对不怕人的,因为它们知道,那里的人不会伤害它们。这难道不是一种普遍深入人心的环保意识在当地人们行为上的实际体现吗?”

在“展览中的环保”一章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目光的敏锐——他发现,在很多和环保无关的博物馆的展览中都辟有环保展柜,环境保护这种理念在英国是何等地深入人心!因此,作者又忍不住提醒国人“相比之下,环境保护意识的普及,哪怕仅就宣传而言,在我们这里仍有诸多的欠缺。环境保护意识,还远没有渗透到每一个可能的角落,更不用说每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了。”

3.人文气息浓厚

三一学院是剑桥31个学院中最著名的一个学院,随便举一些与它有关的名人或者数字,就可以让人对它敬仰有加。巴罗、牛顿、弗兰西斯·培根、麦克斯韦、瑞利、爱丁顿、拜伦、丁尼生、罗素、维特根斯坦等等,都出自这个学院。在100多年的诺贝尔奖颁奖历史中,这个学院就有31位获奖者。这还只是剑桥大学的一个学院!

不过,作者在简单介绍了上述这些情况之后,特别提到了一个故事。三一学院是国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创立的,因此学院大门上面有国王亨利八世的雕像,关于这个雕像,刘兵先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写道:“据说在1615年,恶作剧的学生将国王手中的权杖换成了一根桌子腿,但剑桥却又是一个相当纵容学生的地方,于是,也就将错就错,一直让那根桌子腿在国王的手中握了下来,并成为剑桥的一段佳话。”

在我们这样的国度里,上述的现象能够容忍吗?对人文精神的关怀,很多的时候可能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真正遇到具体问题的时候,可能就另当别论了。前几天,一个县领导指派人到北京的一家新闻单位抓人,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事例吗?

刘兵先生还特意提到,剑桥的文化活动异常丰富,有一次,剑桥大学天文协会上演音乐剧《伽利略:真实的故事》。这样严肃的剧里居然充满了笑料:“当伽利略把望远镜展示给主教,让主教用它去看天上的星星时,主教的兴趣倒不在天上,而是乘伽利略不在意时,调转方向,去看邻居的大腿,如此等等。”结果,这个音乐剧大受欢迎,场场爆满。普通观众在接受科普知识的同时,获得了艺术上的享受。一举两得,真是妙极了!

一个人的成才,需要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剑桥能够出现这样多的大师、名家,是否也得益于这样的人文环境呢?

 

这本书的装帧很精美,里面的很多图片,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让我对剑桥的印象从模糊到直观。有机会,一定要到那里去漫游一次,和牛顿谈谈物理,和李约瑟交流一下中国科技的历史。

 

《剑桥流水——英伦学术游记》  刘兵/  河北大学出版社  2003.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