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分类: 课程教学 |
2007年上海市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卷评价分析会议今天举行。今年的试题有几个特点,现在分述如下。
一.试卷的结构和题量分布
2007年的秋考试卷,保持了2006年的试卷的基本特色,试卷的长度基本不变,总题量大体相当,根据第Ⅰ卷标准化试题来区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思路保持不变。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也有一些变化值得关注:
1.Ⅰ卷和Ⅱ卷的赋分有了新的改变
下面是最近三年Ⅰ卷和Ⅱ卷赋分情况的对比:
2005年:Ⅰ卷54分,Ⅱ卷96分。
2006年:Ⅰ卷72分,Ⅱ卷78分。
2007年:Ⅰ卷63分,Ⅱ卷87分。
对比这三年的赋分可以看出,今年的赋分正好取前两年的中间数。分数的这种变化说明命题组这几年一直在进行实验,看多大的赋分能够较好地兼顾标准化测试和学习能力测量两者之间的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2007年的“上海卷考试手册”中,第一次明确规定了第Ⅰ卷的总分为63分,这意味着这样的探索有了初步的结果,并且可能在今后的命题中保持这样的赋分情况不变。
2.Ⅰ卷的学科试题题量分布有变化
Ⅰ卷的总分规定为63分,题量21小题。这些试题基本上还是以学科为背景来命制,力图通过这些试题,检测学生基本的学习能力。从今年的具体试题看,各个学科的试题题量分布很有规律,分别为:
了解这些题量分布的特点,在编制模拟试卷的时候,可以进行仿制,让学生得到更为准确的实战信息。
3.Ⅱ卷的学习能力试题稳中有变
按照2007年的“上海卷考试手册”提供给考生的事例,Ⅱ卷的学习能力测试试卷的内容可以从自然、社会、生活、科技、文化、探究等6个角度来选择。今年第Ⅱ卷共有六大题,但这些大题主要取材于社会、科技、探究三个方面的题材,涉及到了一点生活方面的内容,但几乎没有自然和文化两方面的内容,选材面有点窄。
二.关于试题的具体内容
今年的秋考试题,延续了去年试题的基本特点,有较明显的学科背景,同时关注对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考查。总的看来,有这样几个新的亮点:
1.尽量不在学科知识上设置障碍
去年有几道选择题,有着非常强的学科背景,非选修这个学科的学生基本上无法处理,就是学这门学科的学生,处理起来也有些困难。这样的试题对学生来说实际上是不公平的。因为文科试卷的对象是选修政治、历史、地理学科的考生;理科试卷的对象是选修物理、化学、生物学科的考生。其中的一科试题偏难,就会给其他两科的考生带来很大的麻烦,使他们无从下手,使考试失去公平性。今年的试卷在这方面做的不错,试题本身涉及的学科知识都不难,学生易于明白,考查的点不在学科知识上,而在如何理解这些知识并且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这样的思路显然是正确的。
2.信息量大,起点比较低
下面是对近三年综合试卷出现的图表方面的一个粗略统计:
2005年文科综合试卷,出现图表32幅。
2006年文科综合试卷,出现图表50幅。
2007年文科综合试卷,出现图表46幅。
2.建议进一步加强对试题的研究
试题的研究应该成为入闱之前的常态工作。通过试题研究,对培养一支队伍、深化科目设置的功能、提升试题命制水平都是很有益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