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课程教学 |
报社电话约我,希望就最后十几天的物理复习提一点建议,因此就有了下文。电话里说近日准备见报,先在这里贴出来再说。
离高考还有十几天的时间,同学们也将陆续开始回家自我整理,调整心态,迎接人生旅途之中的这一重要挑战。建议选考物理科目的考生,在这十几天里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冲刺前的准备。
1.回归课本,关注基础
不少考生平时学习不大看高中的物理教材,每天忙于做题。在最后的一段时间内,应该抽出一些时间来看看课本,将物理学科中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梳理一下,做到心中有数。
最近几年的物理高考试题,越来越重视基本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考查,就连每年的压轴题也将考查的重点放在这里。比如说2005年的最后一题,用到的知识有角速度的定义式ω=2π/T、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式v=ωr以及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t;2006年的最后一题,用到的知识有力矩的定义式M=FL,功的定义式W=FS,电场力的公式F=Eq,匀强电场中场强和电势的关系式U=Eq以及电势能的表达式Ep=Uq等,这些都是物理学科中最基本的概念和规律。很多同学平时虽然试题做了不少,但对物理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关注不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要么不会从这些基本概念出发进行思考,要么对概念的认知不够清晰,造成错解,这是非常可惜的。
梳理基本概念和规律,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抓住核心。比如说在力学中,核心的物理概念有力、位移、线速度和角速度、加速度、功和功率、机械能等,核心的物理规律有物体的平衡条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先确定核心概念和规律,然后通过看书和课堂笔记进行梳理,可以节约很多时间。
2.查漏补缺,有的放矢
在平时的复习中,重要的概念和规律出现的频次比较高,师生的关注度比较大,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研究的也比较多,和这些概念和规律相关的试题一般难度都比较大,但由于经常操练,还是很容易做出来的。反倒是那些常识性的知识,和其他知识的关联度比较小,由于平时不大注意,却常常出错。如果能够在最后十几天的复习中关注这些常识性的知识点,可能会事半功倍,收到意外的效果。
比如说物理光学、原子和原子核两部分内容,最近4年的考分分别为24分、19分、16分、19分,平均分数接近20分。这些内容绝大部分属于“知道”水平的要求,在最后一段时间内要认真看一看。复习这些内容的时候,不要人为地给自己设置障碍,要按照“考试手册”的要求,把握好尺度。例如“原子核”一章,需要明确的知识点分别为“三种射线的性质”和“人工核反应”两部分。其中“三种射线的性质”只要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符号、质量数和电量、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的大小就可以了;“人工核反应”要求知道的就是发现质子、发现中子的核反应,只要能够说出发现者、发现的年代、实验装置以及核反应方程即可,没有必要在向外拓展。
3.整卷练习,寻找感觉
在最后的十几天里,建议考生选择最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卷,利用上午9:00~11:00的时间认真地在做上一两次。虽然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已经将历年的高考试题进行了认真的分析,但寻找一份完整的物理考试试卷,重新再做做还是很有意义的。一来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最近几年上海物理试卷的整体风格,高考的时候拿到试卷心中不慌;二来可以了解最近几年物理考试内容的特点,便于调整自己最后一段时间的复习计划;三来能够大体知道物理试题难易程度分布的规律,找到快速做题的感觉。
即使是自己很熟悉的试题,也要非常认真地去做一遍,做好之后和试题给出的参考答案进行对照,对解答的过程和解题的空间布局进行分析,从中寻找自己的解答和参考答案之间的差异,体会考试的时候该如何作答。
最后十几天的时间,不要再做大量的练习,要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梳理知识的时间。还要注意调整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得兴奋点出现在高考考试的时段内。要放松心情,趁着应战,树立必胜的信心!祝各位考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