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课程教学 |
——谈教学开始时的导语设计
到教室里听老师上课,上课铃一响,经常会听到这样开场白:“好,同学们,我们开始上课了。今天我们讲……”这样开始上课,一些学生很难立即进入学习的状态,等他们慢慢地从上节课、从课间休息的氛围中回到本节课的学习之中时,通常已经过去了好几分钟的时间,老师讲的一些内容不能得到有效的落实。
导语是在实施教学内容之前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步骤。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授课的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导语的作用
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人们分散的注意力一下子聚拢过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启迪,催人奋进。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导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的状态。如前所述,要让学生从上节课的学习状态、从课前间玩和放松的状态尽快地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状态之中,需要精心设计导语。
第二,凸显本节课所要研究和解决的主要问题,把握学习主题,为学生的学习和思考产生定向作用。
第三,创设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
2.导语设计的常见方法
1)情境导入法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是老师们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在上海市物理新教材的编写原则和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情景——探究——应用”中,明确提出将“情景”作为教学的起点, 突显出“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情景的创设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视频手段创设,可以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创设,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景扮演,可以通过教师刻意渲染的教学氛围……
例如,在教“共振”这节课的时候,老师从同济大学风洞实验室翻录了美国塔柯姆大桥因大风引起的振动而塌毁的录像,并在课的开头播放,大桥被风吹塌的电视画面给了学生极大的震撼,为什么会这样?一个疑问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再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以这样开始:
师:(取一个废白炽灯泡拿在手上,举高,问)灯泡落在水泥地上,会发生什么现象?
生:(几乎齐口同声)爆炸。
师:演示:将灯泡的螺口(或卡口)朝下,玻璃泡朝上,使其自离地1.5m左右竖直下落,灯泡安然无恙。
生:(诧异)
这些有悖“常理”的结果产生的疑点,必将在学生的大脑中产生兴奋灶,使学生的思维有了定向标,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故事导入法
用学生喜欢的故事作为课的导语,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氛围之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一石二鸟”之效。
在讲授《岳阳楼记》这篇课文的时候,于漪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岳阳楼记》不仅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情操给后人以深深的启示,就是对洞庭湖景色的描绘,也是景物描绘中的一绝。“朝晖夕阳”的万千气势,“霪雨霏霏”的阴风浊浪,“春和景明”的上下天光,把巴陵胜状刻画的有声有色,如在眼前。然而你们是否想到,据有一种说法,范仲淹没有到过洞庭湖,也没有登过岳阳楼,笔下所描绘的巴陵胜状,非亲眼所“观”,而是虚拟的。既是虚拟,为何又写的如此逼真,叫人拍案叫绝呢?原来他有生活上的积累,再加上读画所得,笔下便出现绝妙好景。范仲淹是苏州人,从小熟悉太湖景色,后来又官贬饶州(现江西上饶),有对鄱阳湖的景色十分了解。生活上有太湖景、鄱阳湖景的积累,再从滕子京那儿得到《洞庭晚秋图》的画,仔细阅读,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巧妙地揉合,笔下洞庭湖的景色就活灵活现。
学生全神贯注,被从未接触过的材料所吸引,迅速进入了学习的轨道。
3)实验导入法
“百闻不如一见”。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画、模型、实验等导入新课,在“无疑之处设疑”,可以迅速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之火。
例如,在讲授“路端电压”这一知识点时,可以这样引入:
师:有两个电源,一个电动势为3V,另一个为9V,现在我将它们都固定在木板上,还有一个额定电压为3V小灯泡,现在让它和3V的电源相连,看看发生什么现象?
生:小灯泡很亮,几乎发白光。
师:如果我将这个灯泡接到电动势为9V的电源上,会发生什么情况?
生:(猜测):①烧毁,②更亮。
师:(接通,小灯泡还不如接1时亮。)
生:(哗然,形成强烈反差)
……
4)承前启后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课时,利用已学内容与将要学习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新旧知识间架起一座桥梁,可以使学生在温故之时激发起他们对新知的兴趣。
5)质疑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
下面是我在上“研究路端电压的变化特点”这节课时,设计的一个质疑性导语: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流过电阻R的电流I=E/(R+r) ,当R逐渐增大时,I逐渐减小。再由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加在R两端的电压U=IR。请问,随着R的增大,电压U的值是如何变化的?
导语的设计方法有很多种,这里只是简要介绍了几种比较常见的设计方法,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这些方法也经常是综合运用的。
京剧主角出场时一个好的亮相,就能吸引观众,满堂生色,博得全场喝彩。课也是如此,在导语的设计上花些功夫,给课堂教学定好调,就能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引起他们求知的欲望,牢牢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