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陶行知先生指引下前行

(2007-03-31 11:11:34)
分类: 我的心情

在陶行知先生指引下前行

很多事情真是奇怪,好像是冥冥之中早就安排好似的。这段时间自己在研究陶行知的教育理论,就有了中国陶研会秘书长屠棠先生接连两次到学校指导工作,就有了一个电话,邀请我到宝山去,给行知中学的教师以及宝山区其他中学的教师代表进行研究型课程方面的课程实施培训。

我昨天上午没有参加区政协组织的考察学习,从太仓赶回学校,处理了有关的事务之后,赶往行知中学。在此之前,宝山区负责研究型课程的教研员已经和我通过多次电话,行知中学负责研究型课程的老师也和我热线联系,将下午培训的内容、时间等进行了反复的协商。宝山区教育局的蒋副局长,在获知我来讲课之后,还专程赶到行知中学,和我共叙友情,让我非常感动。

我这是第一次来行知中学。一进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座雕像,他用眼光注视者每一个进入行知中学的人们,好像在问:你每天四问了吗?你做到“教学做合一”了吗?……他右手紧握,放在胸前,仿佛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坚持不懈地推进教育改革,我们的教育理想一定会实现!我一下车,就想和陶先生合个影,但陪同的老师非常热情,直接把我引到学校的校长室。讲课结束之后,我赶忙掏出自己随带的相机,请宝山区的教研员帮我拍了这张照片,算是了了我的一个心愿。

陶行知先生在《行是知之始》一文中指出:“《墨辨》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之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才能发生效力。”研究型课程实际上就是陶行知先生所强调的有关“亲知”学习的课程。我在讲座开始的时候,特别提到了这一点,希望老师们知道,研究型课程不是一个新的东西,陶行知先生对此已有很完备的理论以及实践,在实践“二期课改”的今天,我们很多的教育理念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陶行知先生这里。

昨天的报告,我主要从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

一是要正确认识课程结构,知道我们所说的各类课程,都是在一定的分类标准的前提下才是有意义的,离开了这样的分类标准,就会造成表述上的混乱。而上海市的三类课程则是按照功能来划分的,学校里规定的某一节课为拓展课、某一节课为基础课,实际上并不能完全体现这种功能的划分。

二是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在开发研究型课程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思考。从学校的层面看,课程的建设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方向是紧密相关的,从一定程度上看,有什么样的课程,就会有什么样的理念和发展方向。因此学校要认真分析学校的传统和今后发展的优势,充分挖掘社区资源,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学校课程。从教师的层面看,课程建设的好坏,和教师本人的专业素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教师的预设计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是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是从问题到课题,有一个不断的调查研究,深化对问题的认识的过程,随意拿一个问题作为研究的课题来实施,通常都会走向死胡同,得不偿失。其次研究开始之前要制定研究的计划,凡事预则立,一个详细的规划可以使得探究的过程指向明确。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之后遇到问题能否“三思再后行”,与我们平时这方面的教育是否到位是很有关系的。第三是要明确研究常用的方法有哪些种类,在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样的问题。很多老师自以为经过了大学本科的学习,应该是很有想法的,但实践证明他们经常在指导的过程中误导学生。第四是培养学生会用正确的图表来表达研究的结果,会正确分析试验结论。第五是探究成果的评价和反思,指导学生在一个探究完成之后,如何进一步深化研究,获得持续探究的动机和愿望。

“行是知之始”,让学生行动起来,让他们的聪明才智发挥出来,他们会学更精彩,学的更愉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听课随想070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