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课程教学 |
昨天下午,高三年级召开教学研讨会,对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分析研究二轮复习如何开展。
上周,高三年级进行了全区“3+1”统考。现在各门学科的成绩已经出来,试卷也回到了学生的手中。根据考试的情况,回顾一学期以来的学科教学工作,讨论下学期的二轮复习计划,成了这两天高三年级的中心话题。在上个周五,高三年级的各个备课组分别召开会议,对下一步的教学工作进行了思考,还形成了书面的教学计划。我这两天认真拜读了各个备课组的教学计划,感到都很到位,思考的很周密,专题的设计、时间的安排非常具体,可操作性很强。
在研讨会上,英语、数学、化学、物理四个备课组长,分别代表各自的组员,向高三的全体教师介绍了组内设计的复习计划。英语备课组将重点放在阅读理解、完形填空、写作和听力的训练上,数学备课组将落实教学的基本环节、强化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培养放在首位,化学备课组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和高考试题、加强教学的针对性、不浪费学生的每一分 钟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物理备课组将目光聚焦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上、注重团队协作、加强对学生情况的分析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四个备课组长的发言给了与会的老师们很多启发。
这次的“3+1”统考,我校学生在基础并不厚实的前提下,考出了我们非常满意的成绩,我为高三年级的老师们感到骄傲,对他们一个学期以来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感谢。针对今年高三的实际情况,我给大家提了如下几点建议:
第一,明确教学目标
我们常说“一轮备基础,二轮备能力”,“一轮做加法,二轮做减法”,这样的话语是很有道理的。
有不少的学生,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感到能够跟得上,做练习成功率也比较高,但是一碰到综合性的试卷和试题就束手无策,这是什么道理?原因很简单,做单元练习的时候,学生们对这一部分的基本知识和规律是知道了,尽管一些问题没有见到过,也知道可以用学习过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去“套”,十有八九可以“套”出结果来。遇到综合性的问题时,他们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概念和规律,缺乏对基本知识的整合和再识别的能力,因此困难就出现了。“二轮备能力”,就是要在这个方面使得学生有突破,得到知识的灵活运用。
在一轮的复习中,老师们给学生提供的知识背景是非常宽泛的,这样的背景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学习知识,明确它的各种应用。但是在高考的过程中,由于考试时间的限制,规定的考试内容是有限的,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就是要研究《考试说明》,明确哪些是考试的重点内容,哪些是一般性了解的内容,哪些是根本不考的,让学生切实抓住重点。这也是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主要区别之一。
第二,提高复习效率
复习的效率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每一个要素只要能做的到位一点,都能促进复习效率的提高。就拿试题的编制和讲评来说,要通过这个环节提高复习的效率,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上做工作:
首先是试卷的编制,要尽量做到不用现成的试卷。根据自己的教学安排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编制或者剪贴一些有针对性的试题,发给学生练习。因为课堂上讲述的内容,必须通过配套的课后练习及时巩固,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如果课堂上讲的和课后的练习不统一,很难保证教学的效果。
其次是学生练习的批阅和统计分析。凡是让学生做的练习,教师都要进行及时的批改,除了批改之外,还要进行详细的统计,从统计中发现学生在什么样的知识点上出现问题,备课的时候就要有意识地给学生补相关方面的内容,并且定期给学生呈现相同类型的问题,不断强化他们对此类问题的认知,直到真正理解为止。
再次是试卷的讲评。在讲评的过程中,凡是大部分学生都会的试题,没有必要集体讲评,只要课后单独辅导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引导他们从分析思路上进行思考,看自己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分析之后,还要在给出相类似的试题,进行及时的巩固,促使学生从思维方法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进行重新的建构,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学生比较害怕的是那些综合性比较强的试题,这些试题经常是老师花费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进行讲解,但到头来还只能是部分学生能够理解。遇到这样的问题,关键要培养学生对综合试题的“庖丁解牛”式的分解能力,让他们学习如何将复杂的问题基础化,简单化。
第三,注重讲练结合
一堂课,老师讲的太多了不一定是好事,特别是第二论复习的时候。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关键在于给予他分析问题的方法。你怎样知道他是否掌握了这样的方法呢?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讲,在讲的过程中做出判断。
要做到讲练结合,老师课堂教学的容量就不能过大,要提高的是思维的容量,这就需要老师进一步精简练习,提高针对性。对于学生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老师不妨精选其中的一些典型错误,给学生们引出来,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其中的缺点和错误,这样的教育效果有时可能比做一套练习还要好一些。
第四,积极疏导心理
在二轮复习的过程中,学生最容易出现学习的高原期,造成心情烦躁、思想不集中、情绪急躁,这对教和学都是非常不利的。
希望我们的老师自己首先做到从容不迫。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能够稳扎稳打,让我们的学生一看到老师,就有一种安全感和依赖感,感到跟着老师走,准行!
希望我们的老师更加关注学生们细微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随时疏导,使我们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心情愉快地度过最后三个多月的高中生活,顺利实现各自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