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关优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2006-10-09 13:19:38)
分类: 课程教学

什么样的教育属于优质教育,这是我们在创建“优质教育集聚区”的过程中,应该认真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我觉得,优质教育应该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教育,应该是素质教育。

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从政府的角度看,重点可能是如何解决“效益”的问题,也就是要协调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不断提高教育为区域知识创新的贡献率。从学校的角度看,重点是要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为学校的健康发展找准支撑点。

素质是什么?一个人近乎本能的行为。一个人要成为社会人,必须要遵循基本的社会规范,如果我们能够通过教育,让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规范、变成自身性格的一部分,能在遇到现实问题的时候不假思索地利用这些规范去解决和处理问题,这时似乎才可以说我们实施的是素质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素质教育是一个指向未来的教育体系,现在这个体系还不成熟,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去完善它。我们现在所做的很多工作,比如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重视教育的均衡发展、加强教育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都是一个对素质教育这一体系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的过程。

如果上述的说法成立,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育,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还需要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说:

1.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普遍认同的两个观点是:一、教师事关重大;二、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第一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是课程教学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猛一看觉得把这样一个重大的责任压在教师的身上有失公允,但仔细想想真是如此。所有的教学改革,都必须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来实现,如果没有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准确理解,没有教师积极投身教学改革的满腔热情,没有教师革新自己原有教学习惯的牺牲精神,教学改革不可能取得成功。“改革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句话比较好理解,课堂是主渠道、主阵地,如果在这里没有动静,教育改革肯定是喊口号、走过场。谁能变革现有的课堂呢?唯有教师!因此,这样的两个观点,最后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推进教育改革、办出优质教育,核心是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

优秀教师的标志是什么?如果通俗一点讲,就是会教一门课、会带学生搞活动、会带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样的教师明白,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有些东西是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的;有些东西靠教是教不会的,需要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练来体会和感悟;有些东西则需要长期养成,是一般的说教和体验都无能为力的。这样的教师不仅明白这些,还知道遇到了具体的问题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现在我深深地感到,我们最欠缺的,就是这样的一支队伍。

2.要有一批优质的课程

现在我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热爱学习的学生也不多。

现在我们的课程,绝大多数还是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缺乏选择的权利。

现在我们的教材,很多教学内容是没有用的,而有用的内容教材里却没有。

现在我们的教师,大多数还只会教教材,不会用教材教。

……

基础型课程,体现了国家对教育的基本的、共同的要求,我们的任务是要想尽一切办法高质量地完成国家的要求。除此之外,学校在设置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时候,就应该认真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需求,将那些对学生今后发展有用的、有利于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内容通过课程传递给我们的学生。比如说《刑法》的419宗罪、比如说学生的安全自救……

开一门课是一回事,让学生喜欢所开的课程,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门课程的学习之中又是一回事,优质的课程,体现的应该是后者。要通过课程树立学生的道德信念;激发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境、关注科技发展,树立甘愿为祖国建设贡献青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3.要有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说:“用环境、用学生自己创造的周围环境、用丰富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良好的育人环境要从政府和学校两个方面来建设。

政府方面,要创设的育人环境主要有:

舆论导向——新课程的推行,首先提出反对意见的往往是学生的家长,他们认为学校只要做和升学有关的工作就行了,不要一天到晚地“瞎折腾”,这种功利性的要求,常能在家长集体中产生共鸣。

办学支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学校的校舍和教学设施建设给予充分的支持,给学校的自主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和指导,并通过中介评估和教育督导进行监督。

评价机制——在从招生到考试评价的整个环节,应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不能让一所学校从起跑线开始就失去前进的动力。

学校层面,要创设的育人环境主要有:

校园环境——要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面墙壁一个橱窗,都能说话,都能起到影响学生心灵的教育作用。

人际关系——教师和教师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和谐的时候,也是教育能够取得成效的时候。

教学设施——既要保留传统,也要注重革新,要让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为课程的建设和实施插上翅膀,在整合之中获得最佳的效益。

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家庭教育是教育成败的关键,学校和社会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三方面教育力量只有协调一致,才能实现教育的目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