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课程教学 |
今天上午的校本培训还是我讲,我选择的话题是“拓展型课程的内涵和开发”。
上海市的“二期课改”新课程确立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三个功能板块的课程体系,这和以往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现在新课程已经在实验基地学校进行了几年的试验,也出版了不少的成果汇编集、理论探讨方面的文章,但我们一线的老师对新课程体系的内涵是不是了解?知不知道该如何开发和建设拓展型、研究型的课程?深入到一线教师队伍之中,你就会得到真实的答案。
我今天在给老师们开设讲座的时候,举了某一个学校建设“公民与法——民法案例分析”的拓展型课程建设的案例。其中谈到了为什么会想到开发这样的一门课,原因就是我们要建设一个民主、法制的国家,民法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感受到的生活规范与行为准则。但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我们制定了很多的民法,但他们大都是远离人们生活的抽象的规范,社会主体难以感受到民法的价值,因此才会出现有法不依,犯法不知。连自身的权利和义务都不知道的人,你怎么让他去遵守民法呢?所以这个学校的老师决心通过这门课,引导自己的学生对民法的认识和关注。在讲述这个案例的过程中,我立即联想到我们现在制定的各种课程方案、指导纲要、课程标准等,如果我们的老师对它的认识是肤浅的甚至是未知的,如果我们的老师连三种功能性课程体系的内涵都不了解,如果我们的老师分不清楚什么样的课程叫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要这些老师去实践新课程那不也是一句空话吗?
我提出的关于课程的这些疑问,真真实实就出现在我们即将开始实践新课程的广大教师之中。我们的老师每天忙于自己的教学,很少有机会去研究、学习这些纲领性的文件(换句话说,看了也不一定能看的明白),我们聘请了不少的专家学者来给我们的老师开设新课程理念方面的讲座,但要么太宏观,缺乏对教师的指导性,要么就是和教师的实践相脱节,不能使教师产生相应的共鸣。因此,看上去花费了很多的人力和物力,进行总结时材料也能拿出厚厚的一叠,但是实际的效果却不怎么的。
我有一个基本的想法,就是凡是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一般不去聘请所谓的“大家”、 “名人”来替我做。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省钱,另一方面这些人并不了解我们单位的实际情况,指导起来缺乏针对性,尽管他们确实有高瞻远瞩的理论高度和大量丰富的教学课例。我喜欢将那些理论结合自己学校的实践,从教师有可能理解的角度讲述出来,力争引起老师的共鸣和思考。就这样尽力地去做,还是不能做到通俗易懂,还有老师指出我的讲座“术语”太多呢(我认为“术语”多就是缺乏理解的标志)。
今天的拓展型课程就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准备的。我们学校从年初开始试验拓展型课程,一个学期下来老师们已经有了一些体会和感悟,因此我今天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1.拓展型课程的内涵
在分析比较了三类功能性课程的特点的前提下,让我们的老师们明白拓展型课程着眼于满足学生向不同方向与不同层次发展的需要以及适应社会多样化的需求,体现着不同的基础。 为什么不用“性”而用“型”来描述这三类课程呢,是以为它们不是通过课程的特性来划分的,在课程标准规定的课时内,和学生一起进行的共同要求部分的学习属于基础型课程学习,而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各自去感悟体验的学习属于拓展型课程的学习,指导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开展的自主探究活动,则属于研究型课程的学习。也就是说,并不是学校将某天的某一节课界定为“拓展型课程”,这节课才可以去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现在很多学校就是这样理解的)。
我还和我们的老师们一道探讨了拓展型课程的定位、目标、科目设置、修习方式、课时设置等方面的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上海市中小学拓展型课程学习指导纲要”中所列的各项内容。通过梳理,引领我们的教师学习了一次纲领性的文件,知道了开设这一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明白拓展型课程可以怎样去开发。
理论上看,拓展型课程包含了全部八个学习领域,有三个科目组,范围是很广泛的,但其中活动类科目组(包括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社会服务、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社团活动、班团活动以及参观、考察、咨询……)和专题教育类科目组(包括民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消防安全教育、环境与卫生教育、国防教育、交通安全教育以及健康教育……)是学校统筹安排的,只有学科类科目组的课程开设需要我们的教师去实践和探索,这里又包括平时的课堂里以片段、主题、单元的方式进行的拓展型课程的学习,以及为了重视拓展型课程,在课程设置上专门安排的拓展型课程学习时空。
2.教师如何开发拓展型课程?
大多数学校的老师,对一些开发理论的介绍不感兴趣,他们需要的是具体实践的案例,希望别人告诉自己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去做。为在此也就不去理睬那些课程开发的一些原则和技巧,通过两个具体的案例告诉我们的老师,开发和建设一门拓展型课程,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考虑:课程的名称;课程的背景;课程的目标;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方式等。
在开发的初期,考虑较多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构成、教与学的形式、教师作用的体现、
学生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随着课程的不断成熟,教师自己还要注意教学素材的积累、注意收集教学中学生反馈的信息、进一步审视教材的内容、并尝试编写成为学校的校本教材。在开发的过程中,那些能够和学校的特色建设相适应的校本课程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教师一方面要分析自己的爱好特长,一方面要研究学生的兴趣爱好,另一方面也要关注社会发展的需求和学校特色的建设,尽量使三方面融为一体。
3.拓展型课程如何实施教学?
吸取他人的经验和长处,可以使我们少走很多的弯路。我在学习上海市其他实验基地学校开设的拓展型课程的案例基础上,精心选择了其中的七个案例,大致划分了不同的教学模式和风格,向我们的老师做了介绍。
从会场上老师们的互动情况看,有不少案例我们的老师们还是比较认可的。我并不希望我们的老师们一定要照搬某一种或者某几种教学“模式”,只希望 能够给老师一些启迪,给他们开拓一些教学设计的思路。
昨天晚上在准备这些内容的时候,我自恃对电脑运用的比较熟练,没有及时将制作的课件存盘,没想到电脑出现了一次死机事故,将我几个小时的辛苦化为乌有。我只好再次制作,浪费了很多宝贵的时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