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国,有个画家叫海曼,曾是一位卖不出画的画家。当他画素描时,经常为寻找橡皮而苦恼。因为贫穷,所以买一块橡皮也不能随随便便。橡皮虽小,但管大用。
小小的橡皮既容易滚落,又容易夹在纸物中间,常常为找它而使人烦恼。当这小东西失落时,画就画不成了。海曼想出一个主意,就是设法在铅笔的尾部装上一块小橡皮。起初是用线缠法将橡皮固定,后来决定用小软铁片将其固定。
海曼的亲友维廉姆见此后,即建议海曼申请专利。海曼心想,自己有这样的不便,那别人也会有这样的不便,如果贡献出去,岂非可以方便更多的人?结果,他把自己的创意告诉了一家铅笔公司,铅笔公司给了他55万美元的巨款。
和这类似的,还有这样一个故事。1923年,当时25岁的青年路透,是美国某家玻璃瓶公司吹玻璃瓶的工人。
那时的可口可乐,瓶子不是今天这样的,而是直板的,有些滑,特别是冰镇后,有水珠附在瓶身上,拿在手上就更滑了。
路透喜欢喝冰镇可乐,为此,他摔碎了好几个可乐瓶子。那时他一直在想,自己的不方便之处,别人也会不方便;自己经常摔碎瓶子,别人也一定会摔碎更多的可乐瓶子。怎么去解决呢?
有一天,久别的女朋友到他这里来拜访。她穿着流行的紧腿裙,这种裙子在膝部附近变窄了,强调了人体的线条美。约会归来后,路透大脑灵光一现,迅速按照裙子样式制作了一个瓶子,并在瓶身上增加了一点皱褶,以增加摩擦系数。
然后,他把这个防滑、富有流线美的构思作为图案设计进行了专利登记,并将此瓶子设计带到可口可乐公司。
该公司的总经理与此青年签订了一份合同,答应每一格罗斯(十二打)付给5美分。这就是可口可乐饮料现在所用的瓶样。这位年青人路透所得的金额,约合人民币1亿3000万元。
这就是典型的自己方便,与人方便,同时获得巨大成功的例子。
在当今日本,其商品非常讲究这种人性化关怀。如小轿车副座和后座上的把手,就是日本人最初设计出来的。这是他们时常站在顾客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市场对他们的回报。
如松下公司总裁松下幸之助,早年在经营单插座生意时,就想:如果顾客万一有多个电器要使用怎么办?于是他把单插座改为双头插座、三头插座,从而获到了巨额利润。
——时常站在顾客、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就是我们要从上面故事中借鉴的。
回到写作这个话题中来。为什么我经常要强调这样一个问题呢?我一直要求:所有的同学无论是交作业,还是往外投稿,一定要在发送邮件前,彻底地检查一次:有没有错别字?标点符号打得对不对?分段是否合理?版面是否美观?等等。等检查好了,你再发送出去。
因为,无论是报纸也好,杂志也好,都是正规出版物,国家规定其差错率都要求在万分之五以下。及,包括标点符号,每一万个字,只允许错五个字。超过的要予以惩处,一般的罚款,严重的会导致停刊整顿。
因此,层层加码,媒体对编辑和校对人员的惩罚也很重。如《打工知音》,错一个字或一个标点,扣编辑5元;人名、地名、时间错一处,扣20元。有的马虎一点的编辑,有时一月一扣就是两三百。
在这样的高压下,编辑一接到作者稿件,往往都会花费很大的精力给作者改这些错漏。
编辑最理想的情况,就是收到雪小禅、罗西等作者的文章。除了他们名气大、质量本身过硬外,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文章极少有这些错漏,编辑复制一下就可以粘贴过去,直接划版了。
编辑虽说是替他人做嫁衣的,但更多的精力,都希望好钢用在刀刃上,主要用在修改大小标题、导语和结尾上,即更多地用于创新创意,使文章更加精致。而不是把大量的精力,用在修改这些本该避免的错漏上。
比如有一次我整理一个学员的作业,想作为样文发在我博客上。结果,光是分段、改错别字和错标点,我竟然花了整整两个半小时!你说我烦不烦?
像我,每月收到的稿件都在50篇以上,报纸副刊编辑每月收到的稿件往往过千。有这么多稿件可以选择,我凭什么花费这样的精力替你修改错漏?我为什么不选择错漏少一点、哪怕写得稍差一点的文章?
你如果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乱打,“地的得”不分,全角半角混杂,就是金子,编辑也多半不会要的。
就像上面讲述的故事,商家要经常站在顾客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而作为作者,也要经常移形换位,站在编辑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作为编辑,在发稿期间,先后要填三个表格,即送审的发稿签、发稿的协议书和发稿后的稿费通知单。这三个上,每一个都需要填写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号码和身份证号码。
有的作者就有个非常非常不好的习惯,就是不在投稿的文章后面附上这些。有的是粗心忘记了,有的自恃和编辑熟悉、对方应该知道,有的还想编辑想发时、再告诉他,等等,不一而足。
比如有个作者,曾先后投了八篇文章给我,我都没有看中,到第九篇时终于感动了我。准备送审时,我才发现,他的稿件后面没有地址也没有电话。
我在截稿的最后一天,在信箱里翻了整整两个小时,把他的九篇来稿全部翻出来了,才发现,九篇稿件上全部没有这些我要填写的必要信息!
我当时气得破口大骂,然后,拿起那篇打印稿和无法填写的送审发稿签,直接扔到废纸篓里去了。
在我们这个学习班,也有好几个这样的学员,交作业时作者名字都不写,发信标题要么什么都不写,要么就写“作业”两字,光溜溜地往我这里一扔了事。
请问你到底是何方神圣啊?像这样的作业,我心情好时还批改一下;心情不好时,我直接就删除了。
无论是写作投稿,还是生活做人,这种移形换位的体贴关怀都是非常必要的。换句话来说,就是要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先解决掉,让人家能省一些事,就省一些事。
比如还有人喜欢换手机号码、喜欢经常更换网名,你自己是痛快了,是方便了,可是有没有想过别人方便吗?
关键时候,朋友找不到你;作为好友,你被当作陌生人清除。这些到头来,不方便的,还是自己。
目前在我们这个群里,为了网上网下更便利的交流,我一律要求使用真名。可有人非要自己换成网名,让大家、也让我,再也对不上号了。你自己是痛快了,是方便了,可我立刻就把你打入了另册,另眼相看。我连你是谁都不知道,我怎有耐心对待你?
我有时看完作业想在QQ里和对方网上交流一下,可对方换网名后,我根本找不到对方,只好作罢。有时对方主动过来答话,我都要问一句:“请问你是?”问多了,连我自己都嫌烦。
我的网名就是我的真名,我的手机号码12年来没有换过,这就是移形换位思考的结果。一切都是为了方便朋友更快地找到我,而不至于在关键时刻误事。
有的朋友发手机信息,从来不注明自己是谁,我收到这些短信一般都会回复一句:“请问你是?”或者干脆不予理睬。难道你几十个字都打了,就不能再加上两个字或三个字,写上自己的尊姓大名?
你以为你真的那么重要,别人都存了你的号码?发短信后,不用署名,就能让收信人知道你是谁?
我至今为止,每次给人发第一条短信时,都要在最后注明“陈清贫”,或“清贫”,最少也要写个“陈”字。
方便别人,也就是方便自己。如《知音》的作者同拥军,每次来稿,连版面都排得整整齐齐,和我们交稿的编辑版式完全一模一样。这样,编辑拿到稿件后,加上编辑名字,直接打印就可以上交了。
这样的作者,谁不喜欢啊。
所以,最后再重复一遍:无论是写作投稿,还是生活做人,这种移形换位的体贴关怀都是非常必要的。换句话来说,就是要经常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都先解决掉,哪怕自己麻烦一些。让人家能省一些事,就省一些事。
(节选自2009年11月15日,“陈清贫写作培训班”授课记录)
作者: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看苏珊大妈视频,谈文学作品的戏剧性
应小青:写作路上,领航我的启明星
陈清贫“写作培训班”常年招正式学员
我为什么要写《写稿赚钱18技》(图)

——签名售书。作者本人这里接受邮购,两书均定价36,邮购价均为40元整(含挂号费或特快专递费,以防收不到)。作者签名,同时赠送最新编辑签名版《知音》两册及作者名片。两书如同时购买,则再优惠10元,合计70元整。
汇款地址:武汉市武昌区东湖路169号知音传媒
邮政编码:430077
收款姓名:陈清贫,联系QQ:1462883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