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就业皇粮事业编制铁交椅余秋雨杂谈 |
分类: 吐鲠集 |
作者:朱方清
2009年济南市事业单位招考中,5个淘粪工名额却引来391人竞争,其中大学生比比皆是,甚至还有1名研究生。最终,在签订“3年之内不允许调整岗位,也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离开”的岗位协议后,3男2女5位大学生获得了这个岗位,本月初即将上岗。(8月30日深圳晚报)
http://photo.oeeee.com/upload/1411/1411120-33759/650XH/096da7c0-b10b-4ca6-8b95-8c881c6be5ad.jpg
近些年来,大学生(含研究生)有下海经商卖肉的,有回乡养猪的,有给富豪人家当保姆的。这些被视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灵活就业、自主择业的新趋向、“好苗头”,很快被人们所理解接受,见惯也就不怪了。并且随着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紧随其后,就业渠道和形式空前多元化。但是能跑到处于事业编制的末梢——“淘粪工”这个岗位竞相争聘,确又是一个近年少有的新动向。
不得不承认,“淘粪工”这个岗位,又脏又臭又累,更仰仗的是体力而非智力,更适合千军万马的农民工而非受过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现在问题是,由于它是事业编制,农民工被拒之门外,于是“淘粪工”升格为一种稀缺资源,迅速成为那些在求职路上苦苦徘徊的大学生们不得不认真考量的悬在头上的“香饽饽”。
此次应聘“淘粪工”的大学生,谁会是出自心底的对这个岗位的热爱?恐怕更多的想法则是进入事业编,前途有保障。据这次应聘成功的李军说,“淘粪工”这个职业和他以前的建筑工地技术员相比,一是在待遇上每个月会多出几百块钱,“以前一个月才800元。”二是可以有“五险一金”。这些都是很实际的东西。从中折射出如今“皇粮”好吃,所以大学生们屈身当“淘粪工”也在所不惜。
从中我们更能看到社会分配体制的不合理,不公平。编制内外两重天,逼得大学生们纷纷向“衙门”看齐,奔“皇粮”使劲。而透过这一现象,则是整个社会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的加大,各种矛盾的尖锐,这不能不引起决策者们高度重视,作出深刻反思。破除“铁饭碗、铁交椅”的口号不知喊了多少年,让改革的成果普惠更广大的百姓,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提法也经常鼓噪人们的耳膜,但做的如何,实际效果又如何呢?
附:博主更多精彩博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