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写给买受人:阳光理财,阳光服务,阳光置业。

(2007-06-03 20:59:36)
标签:

住房消费

阳光选择

    在房地产热的背后,形成了一股房产律师服务热、验房师服务热、房产理财热!这既说明了消费者的购买理性不断加强,也印证了市场才是分工的引擎,也是消费最终选择的主导因素。
    律师服务让消费者得以维护自己的部分权益,并尽量结合现有法律让自己的权益得到声张;验房解决了若隐若现的种种“纠纷源”;房产理财则近乎分文不取,为老百姓解决置产的最佳选择问题。但上述,均依赖对区域市场的理性、熟稔判断,难以相互借鉴,除非交易流程、手续优化、费用节省与洽谈技巧方面。
    这里介绍的是一种针对市场的选择。阳光,顾名思义,就是能合理合法拿到桌面(如同俗话说,亏吃在明处)上来谈的东西,这样的结果对成交双方都有好处。
 
    阳光理财。
    现在人们富足了,或者在不断走向富裕,理财也成为家庭集约经营的方式之一。所谓阳光理财,主要指回报不厚但非常透明和有保障、风险不大或近乎没有、回报期非常稳定的理财品种。如购买国债或国有企业的基金式债券、购买无须趸交(一次性交清保费)的小额保险、分红险、品牌生活必须品生产企业分红股等等。这有哪些好处呢?一是可以明确计算回报量与回报时间,有利作为资金来源合理安排置产计划;二是因为风险小不用动太大的脑筋,也无须经常花时间研究或关注;三是这类投资与企业破产风险或短期求利风险一般不相关,如购买万科的股票用作吃红,万科的用地储备足以开发十五年以上,并且一直向职业化发展,这种回报可以看做固定的;三是阳光理财主要目的在于避免纠纷或围绕市场前景的诸多“专家判断”模糊视线或混淆视听,产生错误选择。
    象目前吃香的基金投资,看起来回报相当丰厚,但天上不可能掉馅饼,风险非常大,它依赖于基金操作方,即专家的判断,而且国家针对基金投资的法律保障有待完善。
 
    阳光服务。
    无论房子价格如何高或具有性价比,围绕房产的种种纠纷总是存在的,法律甚至赋予其“不可抗力”来回避一些无法判断的因素。而且买房这种事情,谁也不愿意在住进新房的时候先吵一架或打一场官司。因此,阳光服务,既是开发商营销与品牌建设之举,也应该是消费过程中应予关注的重要一环。
    当前阳光服务一项下,至少有如下“成俗约定”:交房标准明确写进合同;交付日期及交付条件由法律给予保障;广告内容视同要约,消费维权又多了一项重要证据;更重要的一项提示是,有些品牌企业将有争议的条款进行了明确并在宣传上进行大张旗鼓的报道,这就是一种阳光服务!本来法律赋予的消费权益非常多,但对有歧义的,消费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但如果消费之前或之时,选择对这些歧义条款进行了明确约定的企业,将会减少交付时及交付后的“纷争”及相应的“维权费用”。
    如关于楼宇身身配套,一些开发商只提供大类项目通用条款,这是不阳光的一种;如果有开发商对自己的电梯品牌进行了明确指定,算是阳光服务的一种,以此类推;还有对前庭后院的约定,如果分户进行了解释并写入合约,这也是非常阳光的一种做法。说穿了,阳光服务就是指把一切有可能产生纠纷的因素放在合同中解决。
 
    阳光置业。
    按道理,任何置业,只要你决定了,都似乎是阳光置业,因为你不可能在心中无数的时候买房子。我这里所指的阳光置业,是指结合自己的资财现状与未来收入预期进行合理安排后的一种理性的置业行为,是相对有些人为了结婚而孤注一掷的置产、有的人只简单考虑了首付条款及还款能力就开始置业而言的。
    为什么倡导阳光理财,主要是为阳光置业准备。阳光置业要求对自己现有的、预期的各项现金来源,注意是现金来源,进行算术加法,再结合工薪及其他预期收入的稳定性以及现金来源数量进行加权,并剔除必要的通胀成本与生活支出,如考虑物价每年上涨百分之二以内,教育支出会略有增加等,在此基础上决定置业时间与置业消费形式。这里主要建议大家采取一种理性的消费选择或叫消费哲学,具体当然还得算好账,选择较为适合自己消费水平的物业种类。
 
    任何经济型态发展过程,均存在照顾主要矛盾(相当说社会的主流阶层),作为普通老百姓买房,必须“瞻前顾后”“三思而后行”。阳光三叠,是对消费的一种合理总结,主要用于作出置业选择。具体户型选择、地段选择、付款方式等都应在细节过程中予以考虑。总之,坚持了三阳光法则,基本算是有效合理的一种购买决策。
 
          检讨调控失败的唯一根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