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底线”作为“作文命题”的合适性

(2013-08-26 10:55:17)
标签:

新浪博客

精彩文章

都比

最重要

不懂

分类: 晨雾原创

晨雾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看到媒体40后”教授用微博迎接“95后”关于华东理工大学龚成通教授(网名山路水桥)的报道。 顺便回顾了一下晨雾与龚教授网上七年的交流。看到我们在2008年就“底线”这个命题的交流。当时龚教授写了发表了一篇博文《给高三学生出道作文题:底线》,引发了众人的讨论。晨雾也是参加讨论的博友之一。晨雾当时在龚教授文章后面写了一篇评论。今天晨雾发现,龚教授随后以《晨雾:关于“底线”作为“作文命题”的合适性》为题将晨雾的评论也发到博客。文章举例谈到了大学毕业生求职。今天晨雾这篇2008年1月写给龚教授的东西重新发表出来,给今天的大学生参考。

 

--------------------------------------------------------

 

关于“底线”作为“作文命题”的合适性 (2008-01-09 00:00:01)

 

晨雾 /
 
龚教授:

  “底线”这个题目确实很大。作为高三学生的作文练习题目是非常好的,可以开阔思路,什么都可以写。仅从教授上面转载的几篇文章看观点就很丰富。

  但是正因为"底线"这个题目太大,我觉得不适合作为高考这一类选拔考试的题目,因为相对公正的评分标准很难掌握

  底线在很多场合都是一种尺度的极限

  食品的有效期:过了这个期限再食用就不能保证安全。
  材料的许用应力:超过了这个应力材料的力学安全性就没有保证。
  车辆的准乘人数(吨位):超过了就不安全。
  白血球的正常上限:超过了就提示有炎症。
  等等,还能列举很多。这些几乎都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举一个有争议的底线例子
 
  前年有一家企业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新员工,我作为招聘方“面试官”经历的一件事情至今记得非常清楚。关于薪酬,招聘方有个能够给出的上限,应聘者有个能接受的下限。两者合拍才能成交,和上市场买菜差不多。如果不合拍,就成不了交。但是这还不是我想说的“有争议的底线”。我继续说。

  当时有一位女生经过了笔试之后进入面试,下面是关于薪酬问题的问答:

--请问你对薪酬有什么要求?
--每月不低于4000元。
--如果低于这个薪酬你还是否愿意考虑这个工作岗位?
--要看低多少了?
--比如说,每月2000元左右行不行?
--不行。
--对不起,我想问一下,你这个4000元的底线是怎样确定的?
--我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已经找到工作,每月4000元。我的学习成绩比她好,薪酬只应当比她高。

  面试结束前,我提示这个女孩,我希望你回去好好再想一下,如果可以接受2000元,给我们来个电话。她说,我不用考虑,我肯定不能接受。

  事实上,公司这次面试的人选中,她的综合素质远不及别人优秀。两天后,她打来电话,表示可以接受2000元。但是没有被录用。
 
  这个事例中出现了两个底线:
  2000元是企业的用人上限,是经过了当是劳务市场调研的,对这个企业这个岗位来说是相对稳定的,依据它是可以招到合适的人选的。否则就会调整。
  4000元是女孩缺乏社会经验主观确定的下限,唯一依据是她比一位4000元工资同学的学习成绩好。不具备普遍性。这个底线就是我所要说的极具争议的底线。它如果不调整,成功地几率就会很低。

  龚教授,乱七八糟说了那么多,见笑了。 

 

山路水桥原文:

给高三学生出道作文题:底线(2008-01-07 11:50:25)

  

  由于这几天一直在思考关于“底线”的问题,突然想到给高三同学出一个作文题,不是很好吗?于是告诉了我生活中的一个老学生朋友,这位朋友的孩子今年高考,他按我下面讲话的意思写了。看着这篇作文,回头一想:何不让家长圈内有兴趣的家长也一起来参与一下?
  本想把朋友孩子的作文在这里发表一下,让大家点评。但是朋友坚决不让发表(其实也是匿名发表)。那么光就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好象内容太单薄了一点。

  巧就巧在昨天晚上刚好读到手心空间的好文章《教育随笔(7):底线与规则》,这里向家长们推荐一下,我的文章也可以由此变得更加厚实。同时,杨章伟(手心空间)老师的这篇文章也许对你的孩子写好本篇作文,做好人生大文章有一点帮助。

 

 

给高三学生出道作文题:底线
兼向家长们推荐
手心空间的精彩文章教育随笔(7):底线与规则

 

 山路水桥  http://blog.sina.com.cn/slsq

 

  非常赞赏时间简史博友认为家长最重要的是为孩子设一条底线,《给孩子设定一个底线足矣》。
  其实这个话不是时间简史说的,她引用了另一篇文章《中国教育:惹不起你躲的(得)起》上的这个观点。
  我的评论是“底线比目标更重要”,这句话其实也不是我说的,而是李开复说的。
  那么“底线”究竟是什么?
  有人把“底线”误解为“好比一个人成功中的第一道门槛,是必须首先要跨过的!通俗地说,‘底线’是一个人要要达成的最低目标而已!”既然把“底线”误解为“最低目标”,那么自然“底线”就不再是很重要的了。
  我的理解:所谓底线不是由下往上看的第一个目标,而是由上往下看的警戒线;不是必须首先要跨过的,而是从开始到结束永远也不能跌破的
  高三学生要有明确的底线,例如: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设置一个“每门成绩不低于全年级平均成绩5分,总成绩高于平均成绩”合适的底线;“玩游戏、看碟片每周不超过两次,每次不超过100分钟”的底线。
  底线是明确的,底线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是不能浮动的:不因为这次考得好了,就把底线往上推;下一次考砸了,再把底线向下挪。
  其实“底线”不只是高三学生才应该有,世间万物都应该有底线的
  社会行为有底线,那就是法律、法规:单行道不能逆向行驶;上海内环线内不得放炮仗;......。如果越过了这些底线,那么将可能会发生极为严重的后果。
  自然环境的保护,也有很多底线: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能较好地保护大气层,可是越过了这个底线,就产生了温室效应;......。
  生活道德的底线,在一定程度上比法律更严格——要求人们自觉地、主动地、习惯地遵守。

  例如:不随地吐痰;公共场所不得抽烟;戏院里不接听手机;已婚异性之间交朋友可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但是其亲密程度大家心中的底线也都是极为明确的;......。

  甚至连朋友之间的开玩笑,也是要有一定底线的,如果过了头,就可能使朋友无比的尴尬和难于接受。

  底线是个大圆圈,它是人生大舞台的边缘。你的生活的精彩,你的事业的成功,所有一幕幕的活剧只能在这个大舞台上表演。

  离开了这个舞台的一切“精彩”和“成功”,都是不值得骄傲、赞赏和羡慕的。
  底线就是做人的基石,底线就是处世的准则,底线也是人们维护自己尊严的法宝。

 

教育随笔(7):底线与规则

深度呼吸:行为底线的文明度与敬畏规则的儒雅度

文/杨章伟(手心空间

http://blog.sina.com.cn/Yangzhangwei


  中国人往往喜欢敬畏权威,中国人往往喜欢塑造权威,中国人往往喜欢信奉潜规则。但中国人常常漠视规则或者常识。可是,在我们五千年的文明里,却很少沉淀下一种优雅,一种自信和一种秩序里的文明,更没有一种敬畏和一种底线。留下更多的让人痛心的,是一种道貌岸然的文化,衣冠禽兽的放肆,自以为是的傲慢,居高临下的猖狂,真理在手的野蛮,帝王将相的秘史和推倒重来的毁灭。
  不遵循规则的人好像很会混,很能干,很有才,很豪迈,很洒脱,很自由...其实,他们很辛苦,很劳累,也很脆弱。因为一直要寻思“不走寻常路”!可悲的是,那些左右逢源获得利益最大化的,却是敢于不守规矩的中国人,敢于不守规矩并且也是很多国人唾沫横飞吹牛的资本。
  常常和老婆和女儿站在十字路口犯傻,红灯当前,有时只剩下我们“不敢”闯红灯。每当看到一辆标有某执法单位的小车闯红灯,它傲慢地与我们擦身而过;每当看到警车开道的官员车队的长驱直入,幼稚得近乎野蛮地毫无顾忌,可我还是信念百倍地教女儿:那些人正如你们班里的成绩差表现差纪律差的“小混混”一样,别与他们一般见识。
  从最简单的“排队”这一社会规则看,不管是在银行、医院,车站、机场,甚至火葬场,总有人“插队”,大家喜欢“挤挤”一堂,“乱”中取栗,不排队或者插队不觉得这很羞耻,反而在很多人心目里是“能干”、“机灵”、“厉害”的代名词。看看我们身边,不论是单位的,人际的,利益的,荣誉的,明确的规则没有人去执行和遵守,只有潜规则大行其道。有些话不可能明确表达,或是不能够明确表达,可那是最有效的行为途径,是不可替代的成功宣言,是不由自主的窃喜。
  曾经从电影《Titanic》里的见过人们在面对死亡时的秩序、优雅、虔诚和小提琴声;曾听说过、“9.11事件”中第一次撞机后双字塔里的人们有序地下楼;也曾在书里读过这样的文字: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很多人赶往南端著名的菲利蒲岛看企鹅归巢。车至途中恰逢一场大型车赛刚刚散去,迎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队。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从北向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一边是密密麻麻数以千计的车队,多是爱炫耀的车迷。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一道毫无约束的白线。然而,对面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如此场景凸现了人们自觉遵守规则之美,这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之美。
  有些人也在利用规则做突破底线的事。比如四川人打麻将,可以说是大众化娱乐,尽管在《条例》里是赌博行为(如果在制定治安《条例》时问问百姓,可能是另外一个结果),可是有些人却在利用手中的权利制定规则:不准打麻将!其实他们也不明说,如果他们明确说了,那一定是借很光面的理由:不准赌博!玩麻将要有刺激,老百姓也只能玩点小刺激,可是有些人就是利用什么什么条例来突击检查,见到了就罚款就没收,当然他们出去时是不检查“星级”宾馆的,而且前几天听到一个笑话:“当晚要检查茶楼!”成了众人皆知的秘密,何况参加检查的人平时玩得都比百姓出格,唉!谁叫那是别人的工作啦,怎样制定规则就不问问老百姓呀?这真是:没有检查一起玩,遇到检查就罚款!
  在规则面前,遵循的是人人平等,要公平就必须敬畏规则,特别包括那些制定规则的人们。有序的文明社会,必须有各种规则来保证。敬畏所有光明正大的规则,就是尊重公平、效率与我们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人还不懂得真正的自由,因为中国人还没有真正懂得规矩。

 

写在后面:

  感谢晨雾先生非常认真地对本文所做的点评,请大家阅读本文后,务必读一下晨雾先生的评论

  其大意是:以底线为题做作文的练笔是非常好的建议,但是作为高考作文试题可能不是太适合,因为评分标准不好确定,很难掌握

 

信息来源:2008-01-07 新浪博客 山路水桥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9772901008afi.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