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晨雾:关于“底线”作为“作文命题”的合适性

(2008-01-09 00:00:01)
标签:

教育

底线

高考

作文

命题

合适性

晨雾

分类: 奇花异卉百草园
龚教授:

  “底线”这个题目确实很大。作为高三学生的作文练习题目是非常好的,可以开阔思路,什么都可以写。仅从教授上面转载的几篇文章看观点就很丰富。

  但是正因为"底线"这个题目太大,我觉得不适合作为高考这一类选拔考试的题目,因为相对公正的评分标准很难掌握

  底线在很多场合都是一种尺度的极限

  食品的有效期:过了这个期限再食用就不能保证安全。
  材料的许用应力:超过了这个应力材料的力学安全性就没有保证。
  车辆的准乘人数(吨位):超过了就不安全。
  白血球的正常上限:超过了就提示有炎症。
  等等,还能列举很多。这些几乎都是没有什么争议的。

  举一个有争议的底线例子
 
  前年有一家企业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新员工,我作为招聘方“面试官”经历的一件事情至今记得非常清楚。关于薪酬,招聘方有个能够给出的上限,应聘者有个能接受的下限。两者合拍才能成交,和上市场买菜差不多。如果不合拍,就成不了交。但是这还不是我想说的“有争议的底线”。我继续说。

  当时有一位女生经过了笔试之后进入面试,下面是关于薪酬问题的问答:

--请问你对薪酬有什么要求?
--每月不低于4000元。
--如果低于这个薪酬你还是否愿意考虑这个工作岗位?
--要看低多少了?
--比如说,每月2000元左右行不行?
--不行。
--对不起,我想问一下,你这个4000元的底线是怎样确定的?
--我同宿舍的一位同学已经找到工作,每月4000元。我的学习成绩比她好,薪酬只应当比她高。

  面试结束前,我提示这个女孩,我希望你回去好好再想一下,如果可以接受2000元,给我们来个电话。她说,我不用考虑,我肯定不能接受。

  事实上,公司这次面试的人选中,她的综合素质远不及别人优秀。两天后,她打来电话,表示可以接受2000元。但是没有被录用。
 
  这个事例中出现了两个底线:
  2000元是企业的用人上限,是经过了当是劳务市场调研的,对这个企业这个岗位来说是相对稳定的,依据它是可以招到合适的人选的。否则就会调整。
  4000元是女孩缺乏社会经验主观确定的下限,唯一依据是她比一位4000元工资同学的学习成绩好。不具备普遍性。这个底线就是我所要说的极具争议的底线。它如果不调整,成功地几率就会很低。

  龚教授,乱七八糟说了那么多,见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