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40后”教授用微博迎接“95后”

(2013-08-26 09:49:40)
标签:

新浪博客

场景

漫画版

油气

志愿者

分类: 佳文共赏

佳文共赏:

“40后”教授用微博迎接“95后”(2013-08-25 22:37:36)

山路水桥原文标题:劳动报记者有关我们迎新工作的报道

 

晨雾 / 转贴

 

    【晨雾按语】

 

    山路水桥是晨雾自2006年开通博客以来就在网上熟识的长辈和朋友。虽然没有见过面,但是七年来网上交流不断。山路水桥真名龚成通,是华东理工大学的退休副教授。百度百科是这样介绍他的:

 

龚成通 - 人物简介

 

    1942年出生,华东理工大学的退休数学老师。毕业于复旦大学。他针对大学本科数学中存在的问题:高中数学和大学高数教材有一些衔接上的问题,有些大学里不做解释的知识,中学其实没教,而有些知识点则和大学重复,提出了个人见解,并拿出了方案。

 

    龚成通有两大技能一是高考解忧方面的文章写得比较自然,用轻松的文字写沉重的话题,容易引起家长们的共鸣;二是考研辅导的内容比较详细,能随时解答考生的疑问。

 

除此之外,根据晨雾的感受,龚教授有着非常乐观直率的性格。他的文章中除了耐心为数学考生的专业辅导以外,对各种社会现象还表现出强烈的惩恶扬善心态。这也是晨雾十分喜欢他的原因。晨雾的博客的公益行动能走到今天,龚教授多次给与了鼓励和支持。从2008年新浪评选“十大教育博客”他《为“晨雾”加油!》 ,到最近他又为晨雾入选“2013北京榜样”候选人热心宣传,晨雾始终感受到这位长辈温馨的鼓舞。

 

晨雾今天把2008年与龚教授交流的一篇评论关于“底线”作为“作文命题”的合适性重新发表。

 

教授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新潮”,已经年过七旬的他能紧跟时代的步伐,从开博客到写微博,从来没有“掉队”。这不,他又在用微博迎接新一届大学生的报到:

 

 

-------------------------------------------------------

 

 

  我校新生昨天开始报到,我参加了“老教授咨询团”接受新生和家长们咨询的有关活动。

  现场煞是热闹,在我们接受新生和家长咨询的间隙,我们又几次接受了上海多家媒体记者的采访。
  其中有一位美女记者是劳动报的,和我聊得较多。因为我家订有劳动报,所以今天特地比往常更仔细地阅读了该报,看到了关于我的报道。

“40后”教授用微博迎接“95后”
QQ群、微信公共平台,大学迎新方法越来越潮 
2013-8-24 23:18:52 
作者:张欣驰
http://www.51ldb.com/ldb/node41/node2151/20130825/n30914/n30920/u1ai160728.html 
  又到一年大学新生报到季。昨天开始,华东理工大学的3800余名大一新生陆续报到,1010名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新生也到校注册,拉开了松江大学城报到季的序幕。今年入学的新生大多出生在1995年前后,对于这批被称为“新新人类”的“95后”新生,不少学校鼓励他们独立报到。同时,公共微信群、漫画新生手册等现身报到季也让“95后”感到很“萌”。记者撷取几个场景,“95后”的入学报到,可以很特别。
  场景一:老教授用微博迎新
  在华东理工大学的首日报到现场,六位白发苍苍的老教师坐镇体育馆,显得格外亮眼。原来,他们是学校的离退休老教授,作为志愿者来迎新,为新生及家长答疑解惑。
  一名新生咨询完毕似乎意犹未尽,退休教授龚成通爽快地留下他的联系方式,欢迎学生随时找他聊聊。不过,令人意外的是,龚教授留下的居然是一个微博用户名和一个博客地址,“赶一把时代的潮流,现在年轻人很喜欢通过这些渠道进行交流。”龚教授笑称。而一旁的老教授禁不住为龚成通做起了广告。“龚教授在博客上谈高数、谈哲学、谈人生,你们可以多去逛逛。”学生立即掏出手机,关注了这位有些“潮”的老教授。
  “我们大多是‘40后’。”老教授之一的原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张东山表示。昨天,他们六位教授早上六点三刻就赶到徐汇校区,坐上班车,七点半不到就坐在体育馆内,迎接一天的咨询。“报到开始后,几乎一个多小时嘴巴没有停过。”张东山说,不少新生和家长对于未来诸多困惑和焦虑。比如,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学生最关心的则是转专业、修读第二专业等问题。
  场景二:先做网友再做室友
  “你好,我们在网上见过。”华东理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的新生何震宇来到寝室,向室友打了个招呼。原来,在学校新开发的“本科新生入学服务系统”中,何震宇已经提前一个星期看到了自己室友和同班同学的姓名和照片。“当时感觉很新鲜。”何同学说,昨天报到现场,他还认出了几个“面熟”的新同学。在化工学院油气3班,同寝室的几位同学,在报到前就在QQ上接上了头,成立了寝室QQ群。
  此外,当下流行的微信公共账号也现身报到季。学联的微信平台———“小花梨”开设了新生专区,为新生提供校车信息、图书馆信息、常用网址与电话、天气信息、社团互动等资讯。不少学院的新生手册被设计成手绘漫画版,让学生眼前一亮。
  场景三:迎新区家长请止步
  “家长请留步。”在华东理工大学体育馆门口,陪同新生前来的家长被请入一旁的休息区,所有的报到手续,均由新生独自完成。校方表示,今年的报到手续被简化压缩。到所在学院领取一张一卡通,再去主管区读卡,领取物品,报到手续即完成。“所有流程走下来,不到20分钟。”新生梁辉豪表示。
  报到现场,还有一群特殊的新生,已率先变身志愿者,为其他新生提供咨询、指路和搬行李等服务。他们是华东理工大学的41名2013级新生党员,提前一个星期,他们就入学报到,为迎接自己的同学做准备。

 

信息来源:2013-08-25 新浪博客 山路水桥的BLOG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977290102ebx9.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