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宁远:《藏地白日梦》读后

(2009-08-05 16:37:16)
标签:

藏地白日梦

宁远

文化

分类: 评论

拿什么来对抗虚无

——《藏地白日梦》读后

 

宁远

 

    四十多岁的喜剧作家,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却困于现实人生的虚无感,陷入一场精神危机,因为一次偶然的被绑架,开始了一段特殊的旅程。这是《藏地白日梦》要讲的故事。

这是一个好看的故事,也可以说是好玩的故事。

    是我近两年来读到的最好的中文小说之一(另一个之一是韩东的《我和你》),可我却很难用文字说出它的好来。今天试着说一说。

    小竹老师对文字的驾驭力让人惊叹,写得那么随性又那么细腻,那么精致又那么天然。让你不得不以为:这个离奇的故事本身是存在的,作者只是把它“找”了出来,摆在你面前。

    将一段故事发生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生活在别处,这样的小说不少,但大都是逃避现实的,是要读者和作者一起“开始一段摆脱庸常人生的遭遇”,并以此来反观现实。但,《藏地白日梦》不是这样,它没有逃避现实,它用诚意将过去的现实和正在经历的“现实”结合起来,这种诚意遍步小说的每一个角落:作者诚意地摆出问题,主人翁诚意地迷失在路途中。

    勇气,真诚和力量,当然,还不缺少何小竹式的幽默。

    最大的幽默在于:主人翁在被绑架后的平静。从这一点来看,甚至可以说这是部没有激情的小说,我的意思是:主人翁的随遇而安出乎意料。他更像一个旁观者,旁观他人也旁观自己。表面看来故事缺少推动力(矛盾冲突),缺少一般意义上的“意义”,缺少目的,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有目的呢?——这反而正是小说吸引我的关键,因为主角的这种状态,故事有了发展下去的可能,故事中的每个人物也都因为主角的这种状态而产生了不同的化学反应。

    作者怀着最大的善,将小说中的每个人物都妥贴安放。

    小说没有刻意将藏地作为一个特殊的素材来挖掘,没有故意将藏地优美化,藏地只是作为故事发生的背景存在着,不刻意也就少了做作,自自然然的,反而让人对这块土地更添好感。

    小说不止是在向你讲故事,在故事发生的同时,一个问号常常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拿什么来对抗虚无?每个人都会有那种时候:无力,无助,无意义,因为看得到结局而对当下失去了兴趣。小说将虚无呈现了出来,却没有给出对抗虚无的方式——作者当然不会也没有必要在小说里给出答案。每个人读完小说都会找到不同的答案,就像小说的开放式结尾,有各种可能。(但是显而易见,现实又只有一种可能)。

    也许对作者来说,对抗虚无的方式,就是写作。

    我想起了顾城说过的一段话,关于诗人:

    一个永远醒着微笑而痛苦的灵魂,一个注视着酒杯、万物和反光和自身的灵魂,一个在河岸上注视着血液、思想、情感的灵魂,一片为爱驱动、光的灵魂,在一层又一层物象的幻影中前进。他无所知又全知,他无所求又尽求,他全知所以微笑,他尽求所以痛苦。

    是的,这是一位诗人写的小说。

 

转自宁远博客:http://blog.sina.com.cn/yuanyuan3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