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男篮热身赛悲喜两重天 惨败只为新帅交学费?

(2013-06-09 23:35:13)
标签:

男篮热身赛

王治郅

吉喆

朱芳雨

新帅

分类: 极致篮球视角

男篮热身赛悲喜两重天 <wbr>惨败只为新帅交学费?

    男篮热身赛颠覆性令人难以接受,第一场以61比55拿下澳大利亚,两天后就以50:85被对手洗刷。更为致命的是全队无一人得分上双,全面哑火的低迷性从未出现过。全队最高得分是周鹏9分孙悦8分,其余几员大将分别只得到5分6分令人唏嘘,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是久疏战阵还是疏懒轻敌?亦或是死穴被对手捉到无法遁形,还是新帅杨纳基斯在交学费,总之是该反省了。

 

   第一场取胜对手有两个关键性人物,第一是砍下最高17分的王治郅,第二就是拿下7分的吉喆最后时刻抢到关键篮板并造对手犯规,两人合力才帮助球队拿下了久违的一场胜局。事实上赢球后已经暴露了球队短板,但是拿下对手后的确有轻敌嫌疑,才有如此的大败,一下子又被打回解放前了,这其中防守端的问题更大。

 

    澳大利亚可谓男篮的苦主,从2005年到2013年8年时间两军热身赛对垒是男篮的8连败,所以新帅首战拿下对手有许多运气的成分,多人的轮换本来是为了了解球员的状态,却无意的给予了对手一些莫测性,加上末尾时刻的个别球员的闪光点,才侥幸得胜。
  
  男篮一直都存在新老交替的问题,王治郅一直是球队所依靠的老将,但是因为年龄的增长,如果一味的依靠老将必然不可能稳定取胜对手,由此男篮的弯路还会走更长的一段时间,其实只要更果断的启用新人才会在某一天有更喜人的收获。第一场比赛中王治郅每一节的得分都很关键,此外就是吉喆的发挥堪为点睛之笔,但是第二场比赛老将被蚕食,新锐虽有不俗的表现,但是暂时无法成为关键先生。

 

  两场比赛一样的首发却有完全不同的结果,和主帅的备战以及临场应变有关。第一场首节战罢4分之差,而第二战开局就9分之差,还是周鹏命中了压哨球才得到10分,第一节就吃了哑巴亏,看来不变应万变是错误的理念。两场比赛的次节也是颠鸾倒凤了,因为这一次是男篮防守出现错漏,导致比分被拉大到了21分,这和第一场的三分领先对手差了太多了。可以看出澳大利亚第二场防守端做到了最好,抑制了中国队的进攻,还内外开花令男篮的防守形同虚设,这是一个备战的对比,明显对手用两节比赛就击溃了中国队。

 

  如果说第一战的第三节中国队曾以46-33让对手束手无策的话,第二场比赛的第三节就是将中国男篮打得找不到北的回击,还好有孙悦三分命中截止了不得分的尴尬时刻,接下来全力砍分也仅仅将分差缩小到了23分,所以说这是一场一边倒的比赛,被动挨打或许是赛前没有想到的,此节的亏空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证明中国队临场变化少而无效。

 

  事实上末节是挽回颜面的时间,可惜在压力下的中国男篮进攻端都没有人快速的出手,导致被对手防24秒,而且更为可怕的是不止一次。由此可见关键时刻没有关键先生,昔日的三分小雨拿出来哪怕是打铁也总比24秒要好的多。

 

    对于中国男篮来说有几个问题是一直存在的,这是更换主教练说无法改变的事实,球员新老交替的问题,球队遇到问题缺乏及时解决的问题,分差被拉大进入比赛最后时刻的时候应变能力不足,都是制约球队的主因所在。好在这场败仗最后时刻朱芳雨曾命中两记三分球,算是挽回些许颜面的最后努力,而吉喆最后突破造犯规也曾两罚两中,展露出新人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无畏气魄,新老两名球员算是为球队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形象,如果全场都这样力拼到底,或许这场惨败是可以避免的。

 

    两场比赛数据上的对比也能看出一些端倪,首战投篮是42中19,次战是30投中13,三分球是11中2和14投中3,三分命中率可谓新低,相比较来看罚球效率上算是比较稳健,篮板是32比23,这差距就是输球的一个主因,助攻是9比5,可以说一场比赛下来助攻的次数太少了,集体篮球没打出来,更多的是靠个人能力,新帅到任一月明显没有将球队捏合成型。

更多精彩请回首页

           博主第一部小说《女兵日记》记录当兵真实故事     

    看我球迷历程和相册请点:更多云儿   最新个人特写

         更多精彩返回首 英超请点这 篮球热点评述请点这里
       经典欧冠欧联杯请点这里      CBA战事密集跟踪解
        加我的围脖一起论战请点击  http://weibo.com/wanyueyuner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