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圆战术”体系蕴含的孙子兵法之“致人而不致于人”战略战术原则

(2019-02-10 22:41:28)
分类: “画圆战术”理论
  “画圆战术”体系蕴含的孙子兵法之“致人而不致于人”战略战术原则 “画圆战术”体系蕴含的孙子兵法之“致人而不致于人”战略战术原则
“画圆战术”基本移动路线双掩护和连续掩护动态图(不含至少30种以上发动方式和至少30种以上变化路线打法)


《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认为,兵法“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卷中),可见这一原则之重要。
所谓“致人而不致于人”,就是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讲的是关于战争的主动权问题,或者说是军队的自由权,对战事的驾驭权、对局势的控制权问题。战争是智与力的较量,谁掌握了主动权,谁就可以充发发挥自己的长处,即使短处也可变为长处,同时压制对方之长处,使我敌之间的优劣差距无形中成几何级数拉大,从而取得胜利。反之,就会被动挨打,遭到失败。
所以,交战双方都倾其全力、绞尽脑汁、千方百计地争夺主动权,通过“示形”、“分敌”、“击虚”、“先其所爱”,“以利动之”、“战胜不复”等手段调动敌人;同时,又通过用间、相敌、试探等手段识破敌人的阴谋,防止自己入人彀中。主动权问题,至今仍是致胜的铁则。
“画圆战术”作为一种中国文化特色的整体移动进攻战术体系,深受孙子兵法智慧之启发,通过基本移动路线和变化路线牢牢把进攻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符合孙子兵法之“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战略战术原则。其中,通过基本移动路线通过传球反掩护、拆入、通过新的掩护(单掩护、双掩护、连续掩护)形成拆入限制区(内)、外线45度(外)、反弹边角(边)的循环往复移动方式调动、控制防守的基础上,伺机实施挡拆、策应、突分、传切等变化路线打击。这一过程中,既有孙子兵法所讲的“示形”,又有“分敌”,还有“击虚”等手段调动防守并完成攻击。
“示形”是谋略运用的一种形式,是古代兵法中“诡道”的重要内容。《孙子兵法》中说的“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大意是,用兵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打装作不能打,要打装作不要打。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三十六计》中讲的“瞒天过海”、“声东击西”等,都是运用示形,造成敌人的不意和错觉。
“分敌”是孙子兵法的战术核心,也就是方法核心,叫多方以误。什么是多方以误呢?分敌就是把敌人分散,或分散的敌人,即使用各种方法削弱敌人。弱敌是最终目标,手段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敌——让强大的敌人分成若干个弱小的敌人,让人数多的敌人分成若干个人数少的敌人,让凝聚力大的敌人变成凝聚力弱的敌人。
“画圆战术”的基本移动路线主要担任“示形”与“分敌”的重要任务,通过基本移动路线的集中与分散哲学原理,主动牵着防守一方的鼻子走,不断调动对方移动跑位,化解对方的协防,破坏其整体性,让敌人难以判断进攻从哪里来,攻击从哪里去,牢牢掌握进攻主动权的同时,还创造出中心开花、两翼齐飞之内、外、边机会点的同时出现,使得防守不得不由“共敌(兵力集中的敌人)”变成“分敌(分散的敌人)”,破坏其防守的团队和整体性以及协作性,形成整体各自为追、局部单兵防守,甚至是出现以少防多、防守空虚的局面,形成进攻多打少的机会,集中兵力避实击虚的战机也就出现了。这一过程中,耐心是克敌制胜的品质和法宝。伟大的善战者应该有两个特质,第一个特质是有足够的耐心等待敌人变得可以被战胜,再投入战斗;第二个特质就是追求的是一战而胜而不是百战百胜。
“击虚”即乘敌之空虚而进攻。《孙子·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避实击虚是指避开敌人的主力,找敌人的弱点进攻。张孔昭《拳经拳法备要·审势》也载:"与人对敌之时,总要攻击空处,空处何?两肘胸腰与腋,并腿心腿腕是也,能攻空处则敌人无所用力,自能百法百中,则所谓避实击虚之法也。"
用通俗的理论来解释,就是新的“木桶理论”(“系统论”)。敌方的军队布阵是一个系统(木桶),其中各个环节相互依存,但由于其防备有限,加之我方用声东击西类似的方法,引诱其关注某些环节而忽视了其他环节,于是我方大力暗度陈仓去攻击其防备松懈的地方,于是整个系统(木桶)就被打乱、打破了,乘胜追击,整个系统(木桶)就会陷入瓦解状态。
“画圆战术”变化路线主要承担“击虚”的重要任务。当基本移动路线创造出限制区两侧内、外、边机会点时,说明防守一方难以在这些区域做到首尾兼顾,必然出现防守空虚的布局,那么,避实击虚的机会出现了,这就要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坚持谋胜,以巧成事,不硬拼实力,集中力量,渐蓄乍用,快速出击,借他力为我所用,用小力而获大功。时因地因人使用挡拆、策应、突分、传切、反跑等手段,按照变化路线的原则和口诀,牢牢锁定防守的这些空虚的漏洞,并对这些防守的薄弱环节实施纵深、快速、交叉、立体、猛烈、连贯、持续的攻击,使得防守难以调整和修复其防守的整体性和协作性,从而战而胜之。
《孙子兵法、势篇》认为,“战势不可奇正”,要求“以正合,以奇胜”,即以正兵迎战,以奇兵取胜,提出“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不可胜穷。这一谋略原则几千年来一直被兵家视为致胜的妙谛。在“画圆战术”的展开过程,基本移动路线即表示正兵迎战,变化路线彰显奇兵取胜,二者的有机统一即为“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理论的精髓是“奇正相生”,即以奇为正,以正为奇,变化无穷,使敌莫测。出奇胜制的要义是“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奇胜原则的主要特征是从实际出发,灵活机动,“与敌变化而取胜”,反对墨守成规。
“画圆战术”体系蕴含了孙子兵法之“致人而不致于人”战略战术原则通过基本移动路线的“示形”迷惑敌人,在大步进退、诱敌深入中使其“分敌”,运用“中心开花、两翼齐飞”战略手段进行试探使之暴露兵力部署等,一旦掌握了敌人虚弱之处,就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实施变化路线的以石投卵之势对其进行“击虚”的攻击,如此,则无有不胜。



李晓波在潍坊指导山东女青画圆战术!L李晓波在潍坊指导山东女青画圆战术!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